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112例198侧随访6~14个月,观察鼻腔粘连的情况,分析其原因。结果:术后鼻腔粘连29侧,予以鼻内镜下分离,修整中鼻甲,解除鼻腔异常结构,加强术后换药,最终有4例鼻腔粘连未愈。结论:鼻内镜围手术期的激素治疗,中鼻甲恰当的处理,鼻腔异常结构的解除,术后定期术腔清理,粘连及时处理,可降低鼻内镜术后鼻腔的粘连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窦内窥镜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加外折治疗鼻睫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鼻睫神经患者。在局麻内镜下先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再将其折断向外推移,解除嗅裂狭窄。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足够宽敞的嗅裂。治愈29例(96.7%)好转1例(3.3%),总有效率为100.00%。4例并发鼻腔粘连。无嗅觉下降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外折术符合鼻腔生理要求,疗效肯定,是治疗鼻睫神经痛安全、微创和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行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对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进行处理与术后鼻腔粘连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260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其中79例(132侧)行单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对照组),另77例(128侧)行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对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进行处理(处理组).术后对两组的鼻腔粘连等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6~24个月,处理组鼻腔粘连发生率为18%,中鼻道粘连发生率为15.6%,窦口粘连发生率为23.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7.8%,51.5%和48.0%.处理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同时处理结构变异的中下鼻甲与鼻中隔,对减少鼻腔粘连、改善鼻腔通气引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连的原因,探讨防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本科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136例238侧随访6个月,观察鼻腔黏连的情况,并回顾性分析病史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发生30侧(12.6%)鼻腔粘连,25侧(10.5%)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6侧(6.7%)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侧(0.42%)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予以鼻内镜下分离,部分使用微型电动切割器,解除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切除残余钩突。术后6个月观察鼻腔粘连下降到12侧(5.0%),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7侧(2.94%),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3侧(1.3%),筛窦腔闭塞2侧(0.84%)。结论围手术期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钩突的完整切除,中鼻甲的恰当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的解除,微型电动切割器的使用,合适的填塞材料选择及较长的中鼻道填塞的时间,术后定期术腔清理,粘连的及时处理可降低鼻内镜术后鼻腔的粘连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性鼻-鼻窦疾病不同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15例复杂性鼻-鼻窦疾病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其中60例单纯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照组),另55例在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下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鼻腔肿物切除、鼻窦开放、中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观察组中42例治愈,治愈率为76.36%,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总出血量减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设备条件具备、手术技术娴熟的条件下可开展此项手术。此术式是治疗复杂性鼻-鼻窦疾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92例及不伴鼻息肉32例,且鼻腔解剖结构均有异常患者,全麻下行内镜鼻窦手术:经鼻内镜前筛切除术、全筛切除术、全蝶筛切除术及上颌窦口、额窦口扩大术等;并同理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行鼻中隔矫正术、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鼻中隔鼻甲切除术等。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并判定疗效。治愈94例(75.8%),好转26例(21.0%),无效4例(3.2%,其中2例再次手术后好转)。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对彻底清除病变、提高手术疗效、防止术后病变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鼻内镜鼻窦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通过去除病变组织,开放阻塞的窦口,取得良好疗效。但慢性鼻窦炎多伴有下鼻甲肥大,术中是否同期处理,应用何种方式处理值得探讨。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对134例慢性鼻窦炎并下鼻甲肥大患者,分别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单纯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观察6~12个月,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0例鼻窦炎、鼻息肉,按Messerklinger术式行鼻内镜手术.其中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6例,伴有中鼻甲病变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伴双下甲肥大者,同期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系统换药,观察窦口开放、黏膜上皮化及鼻腔分泌物情况.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至3年,治愈84例,好转20例,无效6例.眼部并发症10例,鼻腔粘连15例,窦口闭锁4例,鼻中隔穿孔 2例,复发4例.结论:术者良好的鼻窦解剖知识,熟练的手术操作,恰当的术后处理和定期合理的随诊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全鼻甲生理功能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60例,其中下鼻甲黏膜下组织楔形切除40例及下鼻甲黏膜下组织楔形切除+下鼻甲骨部分切除20例,术前、术后测定鼻甲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分泌物的pH值。结果:鼻内镜手术疗效好、患者痛苦小,出血少,结痂少,鼻甲形态好,术后康复快,术后2个月下鼻甲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分泌物pH值基本正常。结论: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是一种符合生理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春玖  汪永干 《安徽医学》2009,30(10):1202-1203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的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保留中鼻甲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双侧慢性鼻一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切除一侧中鼻甲,保留另侧中鼻甲,应用鼻内镜观察手术后中鼻甲形态,中隔鼻甲以及术腔闭塞的发生率。结果①保留的中鼻甲形态及外观均接近正常;②中鼻甲保留侧和中鼻甲切除侧的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5.0%和60.3%,术腔闭塞率分别为20.0%和65.0%。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经适当处理保留的中鼻甲可恢复正常,对术后术腔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腔解剖变异的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腔鼻窦解剖变异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并对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变异及下鼻甲肥大同期进行处理纠正.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共治愈126例(80.8%),好转25例(16%),无效5例(3.2%),总有效率为96.8%,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及术中应注意观察及判定其有无明显鼻腔解剖变异,对相关解剖变异应同期在鼻内镜下予以处理矫正,可通畅鼻窦引流,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张进 《重庆医学》2007,36(7):645-645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同时将中鼻甲外侧壁切除,并与鼻内镜下单纯鼻窦开放手术比较,探讨中鼻甲外侧壁切除对鼻内镜鼻窦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病型、病情相同的47例接受鼻内镜鼻窦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1例行单纯鼻窦开放手术(对照组),26例在单纯鼻窦开放的同时将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治疗组).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1例,术后系统换药、局部用药冲洗1~2次,而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例,术后系统换药、局部用药冲洗4~10次,换药次数多,随访时间长.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将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既不破坏鼻腔解剖结构,又保证了中鼻道的宽大,有效控制了粘连的发生,对减少术后系统换药、局部冲洗,缩短随访时间,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俊昌 《四川医学》2006,27(6):649-650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窦爽鼻息肉鼻内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资料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500例。术前均经鼻窦CT扫描确诊。术式采用Messerklinger方法和中鼻甲前端部分切除。合并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者同时行矫正术和部分切除术。结果慢性鼻寞炎鼻息肉Ⅰ、Ⅱ、山型治愈率分别为97.7%、83.6%、69.8%。无鼻腔粘连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诊断和评估慢性鼻寞炎鼻息肉,熟悉解剖,增加手术的彻底性。对鼻腔鼻窭框架结构异常的及时处理,可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手术异常中鼻甲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748-749
中鼻甲在鼻腔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及对鼻腔鼻窦功能的新认识,中鼻甲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异常的中鼻甲可导致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障碍、嗅觉减退或丧失,成为鼻窦炎的发源地,不仅影响手术操作,而且影响术后治愈率,因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Ho-YAG激光切除鼻中隔鼻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1例诊断为鼻中隔鼻甲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Ho-YAG激光组:32例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Ho-YAG激光粘膜下切除鼻中隔鼻甲。常规组:29例在局部麻醉下行常规以下甲剪紧贴中隔从前向后剪去肥厚突出粘膜。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鼻中隔鼻甲复发、鼻中隔形态、粘膜及鼻腔粘连情况,时间为1年,均采用术前术后鼻内镜检查对比。结果 Ho-YAG激光组: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无出血,患者痛苦小,术中粘膜损伤少,为鼻腔及鼻窦手术提供手术空间,术后无出血及粘连,鼻中隔形态正常。结论 Ho-YAG激光组优于常规鼻中隔鼻甲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保全鼻甲生理功能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80例,其中下鼻甲黏膜下组织楔形切除60例,下鼻甲黏膜下组织楔形切除 下鼻甲骨部分切除20例;手术前后测定鼻甲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分泌物pH值.结果 鼻内镜手术出血少、结痂少、鼻甲形态好,术后2个月下鼻甲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分泌物pH值基本正常.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是一种符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l21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取不同的术式,如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鼻内镜下下鼻甲外移术酌情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下双侧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术后随访3-l2个月,有效率为97.5%,无一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尚有争议 ,如手术中是否保留中鼻甲等[1-3 ] ,对既保留中鼻甲的形态和功能 ,又避免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的粘连 ,并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 ,也有不同的见解。临床发现 ,中鼻甲存在肥厚及息肉样变等病变时 ,易导致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术后鼻腔粘连 ,术后疗效也差。我们对 12 3例慢性鼻窦炎和 /或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 ,根据中鼻甲病变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法 ,探讨了不同中鼻甲处理方法与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手术病变中鼻甲不同处理方法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病变中鼻甲不同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为60例慢性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对不同病变的中鼻甲进行适当的处理。分为中鼻甲成形术组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术后对中鼻甲形态、术后清理时间、鼻腔粘连情况、手术前后嗅觉变化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成形术组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27例(90.0%),水肿或息肉样变2例(6.7%),发生粘连1例(3.3%),术后嗅觉明显改善24例(80.0%),无变化6例(20.0%),术后清理时间为6~10天,平均(7.1±0.3)天。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20例(66.7%),水肿或息肉样变4例(13.3%),发生粘连6例(20.0%),术后嗅觉明显改善23例(76.7%),无变化7例(23.3%),术后清理时间为8~12天,平均(9.4±1.1)天。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对病变中鼻甲进行成形术比对中鼻甲进行部分切除术可以缩短术后鼻腔清理时间,促使鼻腔尽快上皮化,对防止术后粘连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佘新泽 《吉林医学》2014,(20):4463-4464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策略。方法:选择42例鼻内镜手术后发生的鼻腔粘连患者,检查鼻腔粘连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42例患者中发现鼻腔粘连前10天~9年有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史,其中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不彻底及8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前次未行矫正,7例中鼻甲下缘过长或中鼻甲肥大,4例钩突切除不彻底,6例下鼻甲骨质高拱型,2例患者术后未及时鼻腔清理换药。行鼻腔粘连松解术后,随访6个月~1年,42例术腔粘连均成功解除。结论: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后尽量避免,鼻腔粘连松解术可以很好的改善鼻腔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