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慢性乙肝G1~G4及肝硬变患者各50例)肝活检组织及52只SD大鼠(CCl4诱导模型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不同时间(2、5、8、12周)肝组织,采用:①动物实验;②肝活检随访观察及体视学分析技术;③组织化学(组化)染色:对肝组织中胶原、网状及弹力纤维进行染色;④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用纤维连接蛋白(FN)、层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o)、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VEGF等单克隆抗体对肝组织进行染色;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定量检测75例乙肝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①CCl4大鼠实验中,在实验不同时间内,其肝组织肝内血管病变、肝组织病变及VEGF的表达各不相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脂肪变,VEGF阳性肝细胞主要分布在脂肪变区域;晚期(8~12周)则肝组织炎症反应轻微,但肝细胞病变显著,血管破坏、血管及成肌纤维细胞增生更趋明显,并见有局部纤维瘢痕形成,假小叶内肝组织肝窦扩张或毛细血管化,其VEGF示阳性.②乙肝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等与肝内血管病变导致的肝血供障碍密切相关,肝内血管病变主要有血管炎症、血管阻塞、血管破坏、血管增生及肝窦狭窄、阻塞、扩张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其贯穿于乙肝的整个病程中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③乙肝肝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血清中VEGF含量变化与其肝炎分级(G)、分期(S)及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到LC反而下降(P<0.01),肝组织中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显著,其表达在血管形成前期最明显,而在肝血管生成期则逐渐降低.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整个病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VEGF与乙肝肝细胞的再生及肝病变的程度有关,在肝内血管增生及改建中担当一最重要的角色,其在肝组织内增强表达发生于乙肝病变的始发阶段.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组织学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家春  刘健虎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6):377-379,F00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在病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HE,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104例乙肝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肝内血管病变有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胞管化表现,是乙肝的一大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其肝实质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变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病理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故在治疗中及时有效的改善其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对210例乙肝患者肝活检组织及40例CCl4实验大鼠不同时期肝组织,用 VEGF mAb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 75例乙肝患者用EIA法定量检测其血清 VEGF含量。结果:在 CCl4大鼠实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变性肝细胞 VEGF阳性表达;晚期(8~12周)VEGF阳性肝细胞较少。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极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显著,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至LC反而下降(P<0.01)。结论:VEGF与乙肝的发病阶段、肝细胞再生、肝组织病变程度等密切相关,其在肝内血管改建中担当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HB)时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肝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各型HB肝活检标本170例,用VE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急性HB,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在慢性HB及LC,VEGF呈散在表达,且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明显。在肝内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部位,VEGF表达较明显,尤其是在碎屑坏死区的肝细胞及窦状隙多为强阳性表达,但成熟的毛细血管及血管瘤样增生区,VEGF则甚少表达或无表达。结论:VEGF在肝组织内表达在血管形成前期最明显,而在肝血管生成期则逐渐降低。其与HB时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肝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与肝病变的关系。方法 270例肝活检标本取自住院乙肝患者,选择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石蜡包埋,4μm切片,除依次作HE、弹力、网状及胶原杂色外另用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正常肝组织α-SMA仅在原有的肝内动、静脉及胆管壁表达。乙肝病变较轻组肝组织α-SMA示阳必表达占75%;乙肝病变较重及肝硬变组肝组织α-SMA示强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ABC法标记肝组织中VEGF。结果:VEGF表达于肝细胞中不同部位,还可表达于肝窦内皮细胞、贮脂细胞,成肌纤维细胞,且显色程度不同。结论:VEGF在肝组织中表达的强度及部位与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肝组织HBsAg及HBcAg表达与肝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类型及分布部位与肝血管和肝窦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160例HBsAg,HBcAg免疫组化阳性的肝组织及31例CHB首、末2次随访的肝活检样品进行观察。结果 肝组织HBsAg及HBcAg表达有以下特点:①肝细胞HBsAg阳性主要分布于近血管区域,而强阳性者多分布于小血管、血管束及扩张的肝窦周围;②肝窦壁、肝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HBsAg阳性与纤维化及肝硬变有关;③血清HBeAg,HBV-DNA与肝组织HBcAg一致者占74%,血清HBeAg及肝组织HBcAg转阴者末次肝活检肝血管病变改善。结论 循环中HBV以配体形式与肝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膜受体结合并在其中复制,引起炎症反应,进而破坏其结构,致一系列肝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相关肿瘤与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EGF,分别对20例健康成人、2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测量血浆VEGF水平。结果乙肝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乙肝患者VEGF水平低于HBsAg阴性肿瘤;HBsAg阳性肿瘤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HBsAg阴性患者。结论VEGF表达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HBSAg阳性肝细胞癌血浆VEGF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肝内血管增生在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家春  陈文笔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3):147-149,F002
目的:探讨肝血管增生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纤维化(Fi)中的作用。方法: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α-SMA)对240例CHB肝内血管增生作检测。结果:在血管增生较轻组,灶性纤维化占89%,在较重组桥形纤维化占84%(P〈0.005)。在肝硬变(Ci)大结节型血管增生较轻占60%,在小结节及局限型增生较重者分别为90%及93%(P〈0.01)。增生的血管、纤维带及肝窦毛细血管化区α-SMA示强阳性  相似文献   

10.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喉粘膜上皮、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的方法观察VEGF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观察VEGF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指标.方法:用抗VEGF抗体通过微波处理,暴露抗原,进行标准化的EliteABC染色,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确定VEGF在以上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正常组织、炎症及不典型增生、鳞癌中均有表达,但在鳞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在鳞癌组中发生转移的病变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的鳞癌组(P<0.05);VEGF与病理分级无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γ=0.5088,P<0.01).结论:VEGF不仅直接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而且其表达与喉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此外,肿瘤细胞也可表达VEGF进一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VEGF可能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组织血管平滑肌纤维表达的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内血管平滑肌纤维表达变化的病理意义。方法:334例CHB肝标本及10例正常肝标本用α-SMA、ⅧR Ag及FN、LN、Co-Ⅳ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提示血管平滑肌纤维在CHB肝组织有灶性、带状、桥形、瘢痕形及窦壁形等表现,其表达变化与CHB的G及S密切相关(P<0.01)。结论:肝内血管平滑肌纤维在CHB的肝实质变性坏死、肝纤维化及肝硬变生中担当一关键角色,FN、LN及Co-Ⅳ可能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肾活检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检测IgA肾病(IgAN)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88例IgAN患者肾活检组织,根据病理改变分为轻微病变(18例)、系膜增生(41例)、局灶硬化(20例)和弥漫硬化(9例)四组,系膜增生组分为轻度(13例)、中度(18例)和重度(10例)三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VEGF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图象分析法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VEGF主要表达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有一定的表达,肾小球上VEGF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分别为:轻微病变组3.52±0.64、系膜增生组13.27±1.61、局灶硬化组9.15±1.51、弥漫硬化组3.21±0.91;在系膜增生组的亚组中,VEGF的表达也有差异,分别是:轻度8.59±0.88、中度10.69±0.87、重度13.59±1.05;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在轻微病变组、系膜增生组和局灶硬化组,VEGF的表达和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r = 0.338,P<0.05);在弥漫硬化组,VEGF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和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没有明显相关性(P> 0.05)。四组中,VEGF在肾小球内的表达与患者的血压、血尿程度、肌酐及尿素氮的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在轻-中度肾损害的IgAN肾组织中,VEGF表达增加与肾损害严重程度相关,提示VEGF可能是肾脏病变活动的指征;而当肾脏严重受损、弥漫性纤维化时,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E-钙粘附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钙粘附素(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E-cadherin和VEGF在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和6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粘膜中E-cadherin全部表达,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25%,E-cadherin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正常胃粘膜中VEGF均无表达,胃癌组织阳性率为61.7%,VEGF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E-cadherin表达和VEGF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cadherin和VEGF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E-cadherin和VEGD表达有助于胃癌转移及 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改变及相互关系。方法:以含0.05%2-乙酰氨基芴(2-FAA)颗粒饲料连续喂饲雄性SD大鼠12周诱发肝细胞癌变,在此过程中以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VEGF的表达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组织学证实SD大鼠在喂饲2-FAA后,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及肝细胞癌(HCC)的变化;肝细胞中VEGF呈粽色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细胞浆,偶见于细胞核;癌变过程中VEGF表达率和VEGF/β-actin比率分别为:对照组25%和0.16±0.02、肝细胞变性组88.9%和0.29±0.04、癌前病变组100%和0.52±0.03及癌变组100%和0.84±0.02;VEGF表达在蛋白水平均随着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呈梯度增加,表现为癌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肝细胞变性组(P〈0.05);肝癌中VEGF在肝细胞内呈强阳性表达;肝组织与血清VEGF的动态改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5,t=8.00,P〈0.01)。结论:VEGF表达异常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增加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也是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6例中18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2%,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分别给予标准饮食和高脂饮食16周,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和血生化指标分析;采用超高频小动物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肝组织VEGF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和TC增高(P〈0.05)。肝组织病理表现为大小泡混合性脂肪变性,伴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碎片状坏死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超声结果为肝脏增大,肝缘圆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后方组织明显衰减,与脂肪肝病理结果一致;门静脉内径增大,肝静脉内径减小(p〈0.05),静脉流速降低。肝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VEGF蛋白主要表达在肝细胞和窦内皮细胞。结论 NASH肝脏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VEGF可能参与NASH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收集到的确诊为前列腺增生37例、前列腺癌12例病变组织及7例来自意外死亡成年男性志愿者的正常前列腺组织共56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HE染色观察不同病理状况下前列腺的组织结构改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并定量VEGF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性。结果HE染色显示,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病变表现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VECS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基质细胞和间质,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基质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VEGF在3种前列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前列腺组织有VEGF的表达,表明其在维持正常机体前列腺的完整性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VEGF表达较正常前列腺组织明显增多。提示血管形成促进因子在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癌发生过程中SE-S抗原的表达及其与血管表型的关系,以及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方法:利用化学致癌剂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癌组织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癌性肝窦不表达SE-S抗原;而表达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ⅤⅢRAg);细胞外基质过度表达且分布异常;基底膜沿着癌性肝窦形成。结论:肝癌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与细胞外基质积相关的窦的毛细血管化,导致SE-S抗原的表达丧失。  相似文献   

19.
观察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P,肥胖抑素(Leptin)及其受体ob-R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的不情况,分析它们与微血管密度(MVD)、Ki-67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cNOS及血管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OS mRNA在20例正常肝组织、40例肝硬化、80例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KDR、Leptin及其受体ob-R在40例正常肝组织、60例肝硬化、95例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1)肝细胞癌及非癌性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肝癌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上均可见有cNOS mRNA的表达;肝细胞癌、肝硬化中内皮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率>肝硬化组织中的肝细胞>正常肝组织中的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内皮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者的MVD、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肝癌中细胞增殖指数随着MVD的增大而增高,且有转移倾向的肝癌MVD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无转移倾向的肝癌。(2)VEGF及其受体KDR与肝癌MVD、细胞增殖指数及转移发生率密切相关;肝癌血管内皮细胞cNOS的表达和癌细胞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两项均阳性者MVD明显高于cNOS阴性VEGF阳性者,VEGF阴性表达时,cNOS的表达情况对肝癌MVD没有影响。(3)Lept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且Leptin强阳性表达者的MVD明显较高,Leptin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上也有表达,而且阳性表达者的MVD及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者;肝癌组织中癌细胞Ob-R的表达与MVD之间未见明显相关,血管内皮细胞上可少量Ob-R的表达;肝癌细胞VEGF的表达和血管内皮细胞Leptin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两项均阳性表达者MVD和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肝癌cNOS与Leptin的表达之间未明显相关。结论 (1)肝癌细胞cNOS的表达可能参与肝癌发生过程;(2)肝癌血管内皮细胞cNOS的表达在肝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cNOS和VEGF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相互关联、共同作用,cNOS可能主要在VEGF介导的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4)VEGF和Leptin在肝癌的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互相关联、共同作用;(5)cNOS和Leptin在肝癌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仅是简单的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肌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的表达,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平滑肌组织和肌瘤组织中VEGF和IGF-IR的表达。结果:VEGF在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肌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差异无显著意义。IGF-IR在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肌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肌瘤内的表达明显高于肌层(P<0.05)。结论:VEGF在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中作用不大,可能充当促血管生长因子,为肌瘤提供血供,IGF-IR表达增高,与肌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