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ick钉对脊椎爆裂型骨折椎管的间接减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Dick 钉治疗脊椎爆裂型骨折对椎管的间接减压作用。方法 采用Dick 钉治疗44 例脊柱胸腰段(T12 ~L2) 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35 例使用CT 作术前及随访时骨折椎椎管前后径测量,计算间接减压的百分比。结果 术前平均椎管入侵40-8 % ,随访时为25-3 % ,平均间接减压15-5 % 。44 例中无迟发性脊髓神经受压发生。结论 后路间接减压效果与骨折椎平面、类型、手术时间早晚及手术医生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角度Dick系统在治疗爆裂型脊椎骨折中对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的作用。方法:采用角度Dick系统治疗胸腰椎爆型型骨折27例,通过术前、术后X线平片和CT扫描片观察、测量、对比椎体前后高度和椎管容积的恢复情况,结果:恢复椎体高度和椎间隙宽度达90%以上,椎管前后径增大最小0.4cm,最大1.0cm,随访10-16个月,神经症状改善有效率100%,不全瘫者全部恢复,完全瘫者部分恢复。结论:角度Dick钉在后路手术中可解决脊椎曲度和脊髓前方受压问题,损伤小、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自1991年1月~1999年4月,我们应用侧前方减压Dick椎弓根钉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20岁~60岁,平均36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3例,车祸伤18例,直接砸伤7例;损伤节段,T106例、T1114例、T1218例、L16例、L24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20例,爆裂型22例,平移骨折6例。神经功能情况,按Frankel[1]分级:A级20例、B级3例、C级15例、D级7例、E级3例。术前时间12小时~14天,平均7天。术后4~6周,在围腰保护下起床活动,48例获4个月~2年随访,平均13个月。治疗方法硬膜外或全麻半俯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验证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脊柱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型)的稳定性. 方法 选取6具T10~L2的人脊柱标本,通过落锤实验机建立AO分型A3.1型T12爆裂骨折模型,在伤椎及其相邻椎体上置入椎弓根螺钉,建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MSPI)模型,每具标本均进行完整、骨折及MSPI固定3种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分析MSPI固定与完整标本的稳定性差异. 结果 MSPI固定组的前屈、后伸、左侧弯及右侧弯时的活动度平均分别为0.14°±0.02°、0.07°±0.02°、0.73°±0.22°和0.74°±0.13°明显小于骨折组0.84°±0.10°、1.94°±0.30°、2.33 °±0.56°和2.54°±0.44°及完整组0.46°±0.05°、1.01°±0 23°、1.34°±0.24°和1.3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扭转相同角度时,MPSI固定组所需的扭力(3103.00±213.11)N与完整组(2654.75±122.90)N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骨折组(1519.60±100.82)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AOA3.1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时,MSPI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改良R-F系统固定、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多数学者主张前路固定、减压治疗〔1,2〕。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危险性高。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0月共收1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改良RF系统固定、同期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治疗,经6~22个月随访,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15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5~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车祸伤4例,重物砸伤5例。损伤节段T113例,T122例,L18例,L22例。神经损伤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21天,平均4天。出血200~600ml,平均35…  相似文献   

6.
1993年1月~1996年6月行前路减压kaneda装置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爆裂型骨折10例,术后经3~40个月随访,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9980708收稿,1981023修回作者单位:枣庄市立医院骨科,山东枣庄277102作者简介:陈印明,...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2例,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5~53岁。新鲜骨折11例,陈旧性骨折i例,均为椎体爆裂性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术后椎管形态面积的变化,探讨间接复位效果及术后椎管重塑形现象。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9月,同组医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7例,其中L113例,L29例,L34例,T121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D级13例,E级14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取内固定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面积及伤椎相邻上下椎管平均面积,计算伤椎椎管骨块占位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管骨块复位程度。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3例术前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CT复查显示椎管骨块占位率由术前(30.9±13.8)%减至(1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骨块占位率减至(6.3±3.9)%,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明显有效减少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经过术后1年重塑形椎管面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术后椎管形态面积的变化,探讨间接复位效果及术后椎管重塑形现象。 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9月,同组医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7例,其中L1 13例,L2 9例,L3 4例,T12 1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D级13例,E级14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取内固定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面积及伤椎相邻上下椎管平均面积,计算伤椎椎管骨块占位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管骨块复位程度。 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13例术前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CT复查显示椎管骨块占位率由术前(30.9±13.8)%减至(1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骨块占位率减至(6.3±3.9)%,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明显有效减少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经过术后1年重塑形椎管面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几种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12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才,随机分组,分别应用Harrington、Dick、RF、DRFS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观察神经恢复及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结果:经平均4年8个月的随访,Harrington、Dick、RF、DRFS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均有明显的复位固定作用,RF和DRFS在矫正后突畸形、恢复病椎高度上较Dick、Harrington更好,神经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结论:RF和DRFS复位固定效果上优于Dick、Harrington,在临床应用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伴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治疗35例无神经损伤症状伴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记录椎管占位率、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无感染、断钉、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 d及1年Cobb角、椎体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年与术后3 d Cobb角、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占位率较术后3 d减小(P<0.05)。结论 对于无神经损伤症状伴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通过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复位椎管占位骨折块并通过后期的椎管重塑,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F、MRF钉内固定系统间接复位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后侧入路,RF、MRF钉内固定撑开,间接复位减压,植骨。结果术后X片、CT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内面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平均随访25.5个月,无断钉及骨不愈合,无神经及脊髓继发损伤。结论RF、MRF撑开装置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不打开椎管,椎管扩大间接复位减压效果好,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胸腰椎爆裂骨折在后路手术对椎管的间接减压与直接减压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Web of knowledge(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维普数据(库1994年至2011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获得有关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和后路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选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采用RevMan 5.1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479例患者,全部为中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中间接减压组249例,直接减压组230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直接减压相比,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时间短[MD=-57.31,95% CI(-71.99,-42.63),P<0.05]、术中出血量少[MD=-256.92,95% CI(-293.58,-220.25),P<0.05]、术后引流量少[MD=-110.30,95%CI(-186.60,-33.99),P=0.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少[OR =0.16,95% CI(0.07,0.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治疗方式在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矫正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后路直接减压比较,间接减压在愈后效果相似的情况下,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避免二次损伤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1997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Dick或AF钉)内固定及植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脊柱爆裂骨折伴截瘫临床多发生于胸腰段,既往采用单纯减压,Harringtong或Luque法内固定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6.
AF钉间接减压复位治疗胸腰椎重度爆裂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AF钉间接减压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用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术。结果: 随访6个月~9年, 平均3. 5年。伤椎高度由术前的40%恢复到术后的95%, 椎管狭窄指数术前平均2, 术后平均<1。术后除12例全瘫病例无神经功能恢复外, 不完全截瘫患者, 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均有Ⅰ级以上恢复。结论: AF钉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能有效的间接减压, 并能很好的恢复脊柱的解剖序列, 是一种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髌下小切口经皮插入GSH钉内固定技术,治疗17侧股骨远端A型骨折.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4 h,术中无意外失血;术后无感染、深静脉栓塞形成、内固定物断裂现象;骨折均满意复位,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平均随访20.5个月,伤肢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0°(伸)~110°(屈).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物,GSH钉值得推广使用并进一步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2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9例;年龄21~52岁,平均35.6岁.T11骨折3例,T12骨折11例,L1骨折9例,L2骨折5例.骨折按AO分型:A3型16例,B型7例,C型5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SIA)分级标准评定:A级6例,B级12例,C级10例. 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46.8%±18.3%恢复至术后90.3%±14.2%,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80.4%±12.4%恢复至术后94.2%±15.1%,cobb角由术前平均20.1°±11.5°改善至2.7°±2.4°,以上项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按ASIA损伤分级评定神经恢复情况:6例A级损伤患者无明显变化,其余不完全损伤患者均有1~2级恢复. 结论 采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有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及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比分析了Dick内固定器和哈氏棒对胸腰椎骨折脱痊的治疗效果,椎体前压缩矫正率分别为63.4%和39.3%,后弓角矫正率分别为55.8%和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ick内固定器在矫正前压缩畸形方面明显优于哈氏棒、短节段、创伤小和内固定坚强是其特点,是脊椎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讨论了体拉过伸复位的作用和合并截瘫的病例应和地脊髓侧前方减压术。  相似文献   

20.
经侧后方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经侧后方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2.3岁。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T111例,T125例,L15例,L23例。按AO脊柱骨折分类:A3型5例,B1型3例,B2型3例,C1型2例,C2型1例。采用ASIA分级:A级3例,B级3例,C级5例,D级2例,E级1例。均行半椎板和椎弓根切除、经硬膜侧后方进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支撑植骨重建椎体前中柱,辅以未减压侧后外侧植骨,全部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CT片和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定和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容积、Cobb角、神经功能等变化,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伤椎压缩高度的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的康复进行评估,并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5.5h,平均4.0h。出血量800~2600ml,平均1300ml。神经根损伤2例,未经特别处理,3~6个月自行恢复。脑脊液漏1例,经腰大池引流治愈。胸膜损伤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无血管操作性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8~36个月,平均16.5个月。脊髓功能除3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相邻正常椎体的(42.25±11.87)%,术后即刻为(94.38±3.08)%,末次随访时为(92.87±3.32)%,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椎管容积(CT测量实际椎管容积占正常椎管容积的百分比)术前为(45.63±6.88)%,术后即刻为(95.26±3.31)%,末次随访时为(96.13±2.56)%,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Cobb角术前为(25.64±4.40)°,术后为(5.80±1.14)°;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0°~6°,平均为(8.10±2.65)°,较术前有明显矫正(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正中入路经侧后方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椎管容积、脊柱生理屈度和持久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