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X-LDL诱导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内皮细胞VCAM-1和 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受损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内皮细胞自身的影响。方法利用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和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正常内皮细胞和受损内皮细胞,用酶联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和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作用不明显(P>0.05),而对受损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P<0.01)。结论正常和受到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对正常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没有影响,而对受损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有下调作用,说明内皮细胞可通过下调黏附分子的表达来实现自身的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糖胺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葡萄糖胺对VCAM-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HUVEC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NF-κB)磷酸化程度。结果葡萄糖胺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在HUVEC的表达;NF-κB抑制剂BMS-345541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的表达;葡萄糖胺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的磷酸化。结论葡萄糖胺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的表达与抑制NF-κB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IL-1β诱导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以及VCAM-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 ng/ml的IL-1β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加入10 μmol/L大黄素进行干预,实验设置对照组、IL-1β组、IL-1 β+大黄素组.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RT-PCR和ELISA检测各组细胞MMP-2、MMP-9的表达;RT-PCR和Western检测各组细胞VCAM-1和MCP-1的表达.结果 IL-1 β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β+大黄素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低于IL-1β组(P<0.05); IL-1β3组MMP-2、MMP-9、VCAM-1、MCP-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IL-1β组相比IL-1β+大黄素组MMP-2、MMP-9、VCAM-1、MCP-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大黄素能够有效抑制IL-1β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并降低其VCAM-1、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曹文庆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94,(3)
作者用IL-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1h所构建的cDNA文库进行筛选,鉴别了一种新的pentaxins(PTX_3),该基因为急相蛋白亚群。对全长cDNA克隆测序及RNA酶酶谱分析揭示:PTX_3转录产物为1861bp,有一个独特的转录起始位点。推测的381个氨基酸蛋白序列与pentaxins含典型8-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藤碱(S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培养HUVECs。用TNF-α诱导HUVECs表达VCAM-1,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N(0.25、0.5和1.0mol/L)或地塞米松(1.0×10-6mol/L)进行干预,培养12h后收获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VCAM-1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VCAM-1表达。结果:TNF-α可诱导VCAM-1mRNA和VCAM-1的表达。进行药物干预后,各干预组相对VCAM-1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SN(1.0mol/L)和SN(0.5mol/L)干预组细胞表面VCAM-1表达下降(P<0.05)。SN(0.25mol/L)和地塞米松(1.0×10-6mol/L)干预组未显示对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SN可抑制TNF-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 (AS)早期病变易发生于动脉分叉及动脉弯曲处 ,推测与血液流动方式有关 :此处血流呈低切应力摆动方式 ,血管其它部位的血流呈稳层流方式。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内膜 ,进而穿过内膜迁移到内膜下成为巨噬泡沫细胞 ,这是AS的病理基础的早期细胞行为 ,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细胞粘附的分子基础。VCAM 1是参与内皮和单核粘附的主要粘附分子之一 ,了解不同血流方式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粘附分子VCAM 1表达的影响 ,有助于AS发生机制的阐明。方法 :接种的第二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玻片置于平板流动腔中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病变易发生于动脉分叉及动脉弯曲处, 推测与血液流动方式有关: 此处血流呈低切应力摆动方式, 血管其它部位的血流呈稳层流方式. 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内膜, 进而穿过内膜迁移到内膜下成为巨噬泡沫细胞, 这是AS的病理基础的早期细胞行为, 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细胞粘附的分子基础. VCAM-1是参与内皮和单核粘附的主要粘附分子之一, 了解不同血流方式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 有助于AS发生机制的阐明. 方法: 接种的第二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玻片置于平板流动腔中, 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到灌流系统, 调节流动腔隙的高度及灌流液速率达到所需切应力(0.2 Pa), 此为稳层流, 在此基础上, 用T形管连接一个偏心轮使液面在HUVEC表面来回摆动为振荡流, 这两种流动方式作用于HUVEC 4、 18 h后, 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EC膜上VCAM-1表达. 结果: 低切应力振荡流4、 18 h细胞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4.83%±2.09%(n=6, P<0.01), 10.40%±2.28%(n=5, P<0.05), 稳层流4、 18 h, 分别为2.45%±0.47%(n=9, P<0.05), 4.98%±1.34%(n=9, P>0.05), 对照组为4.41%±0.59%(n=9), 阳性对照组(用TNF-α 5 ng/ml作用)为20.33%±3.01%(n=9, P<0.001). 结论: 同是低剪切应力, 由于流动方式不同, 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不同, 振荡流可上调粘附分子VCAM-1表达, 促进细胞粘附发生, 为AS在局部形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某些研究结果表明,单核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配体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间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相互作用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了ICAM-1和VCAM-1对IL-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直接促进内皮细胞表达IL-8,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对该效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ZAHS)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层,检测如下指标:①放射免疫(RIA)检测IL-8的表达水平,并用原位杂交(ISH)检测胞浆中mRNA水平;②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方法测定NF-κB的活化。结果:①0.14mLZAHS能够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4h开始即有明显上升,ZAHS作用6h,内皮细胞胞浆中IL-8mRNA含量明显增加;②ZAHS能够激活NF-κB,30min时即有活化,60min明显增加,120min达到高峰。NF-κB抑制剂咯啶二硫氨基甲酸脂(PDTC)20μmol/L预处理HUVECs单层2h,可以明显降低IL-8的表达(P<0.05)。结论:补体旁路活化直接在转录水平诱导HUVECs表达IL-8,NF-κB参与调控该过程。 相似文献
11.
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改进的流室装置, 通过精密蠕动泵提供剪切力, 选择5dyne/cm2、10dyne/cm2、15dyne/cm2三种剪切力, 施加于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不同时间, 用RIA的方法检测流体动力学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8的影响.结果表示, 不同剪切力作用内皮细胞后, IL-8的表达量与剪切力大小及作用时间有关, 为时间依赖性增长, 在5dyne/cm2组和10dyne/cm2组中, IL-8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而15dyne/cm2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 提示高剪切力有可能抑制IL-8的分泌.通过观察不同大小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8的影响, 为探讨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提供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内皮细胞在不同时间、不同大小层流剪应力作用下IL-8受体CXCR 1的表达规律,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分别施加5.56、10.02、15.27 dyn/cm2三种剪应力,选取剪切1、2、4和8 h等4个时间点进行观测,Western blot检测IL-8受体CXCR 1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5.56 dyn/cm2剪应力作用下,与静止组相比,CXCR 1表达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至4h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2倍。在10.02dyn/cm2剪应力作用下,CXCR 1的表达随剪应力作用时间而相对缓慢增加,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在15.27dyn/cm2剪应力作用下,其CXCR 1的表达随时间呈现较显著性降低(P<0.01),当持续作用8 h,其CXCR 1的表达为对照组62.59%。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作用时间的层流剪应力参与调节IL-8受体CXCR 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现已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疾病,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内膜下集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发展的基础;血流低切应力促进其损伤的发展.趋化细胞因子MCP-1对单核/巨噬细胞起强力趋化和激活作用,并有报告切应力可诱导其基因的表达.新近报道在层流作用下IL-8亦是单核/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观察切应力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IL-8mRNA的表达,探讨Toll/NF-κB信号转导通路对其基因激活的介导作用.方法4.2dyn/cm2层流切应力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提取总RNA,应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切应力作用不同时间后IL-8、TLR-2和TLR-4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κB磷酸化和降解.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NF-κB胞核易位.结果切应力作用0.5h后IL-8mRNA表达逐渐增高,2h时达到很高水平.胞浆蛋白IκB和磷酸化IκB的免疫印迹显示4.2dyn/cm2层流切应力作用10min后磷酸化IκB水平即显著增加,30min后又逐渐下降,与之相应IκB含量随切应力作用时间而逐渐下降,到1h时几乎测不出,表明在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胞浆NF-κB抑制因子IκB发生了磷酸化和降解.NF-κBp65亚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在4.2dyn/cm2切应力作用0.5h后内皮细胞核逐渐着色,1.5h时细胞核几乎全着色,表明胞浆NF-κB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易位,从胞浆进入胞核.RT-PCR检测和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内皮细胞固有表达TLR-2和TLR-4mRNA,在4.2dyn/cm2切应力作用1h后TLR-4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而TLR-2mRN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流体切应力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8,活化转录因子NF-κB.在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TLR-4mRNA表达增强,提示Toll/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Rac1参与调节IL-8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Rac1是否参与调节IL-8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率分析法,考察不同Matrigel稀释比例以及IL-8不同作用时间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同时用RT-PCR法检测Rac1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Matrigel稀释比例为1:2时与比例为1:3、1:8时细胞迁移数量有显著性差异,而比例为1:4、1:5和1:6时与其他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故选用Matrigel稀释比例1:4进行后期实验,随着IL-8作用时间的增加,内皮细胞迁移数量也逐渐增加;IL-8作用6h后,Rac1 mRNA的表达较其他各时间组稍强.以上结果提示,Rac1参与调节IL-8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Rac1在IL-8诱导内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 :不加干预措施原培养液继续培养;(2)阿托伐他汀浓度组:加入浓度分别为 0.1、1、10 μmol/L的阿托伐他汀作用24 h;(3)阿托伐他汀时间组:加入浓度为10 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分别作用6、12、24 h;(4)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入TNF-α(60 μg/L)或者IL-1β(20 μg/L)作用1 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1、1、10 μmol/L)进行培养,分别于作用6、12、24 h终止实验。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RT-PCR技术测定细胞中PAPP-A mRNA的表达, 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PAPP-A蛋白水平。结果: (1) 外源性加入阿托伐他汀及TNF-α或者IL-1β后,分别作用3、6、12、24、48 h,同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干预药物本身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2)单独加入阿托伐他汀,细胞PAPP-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3)炎症因子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阿托伐他汀,PAPP-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有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与 TNF-α组和IL-1β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本身对细胞表达PAPP-A没有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NF-α和IL-1β诱导的内皮细胞PAPP-A的表达,并有浓度-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TX3(pentraxin-3)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期凝血法检测不同实验组TF促凝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TF抗原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TF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独加入SAP、CRP和PTX3的M199培养基中HUVEC TF促凝活性、抗原和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当与LPS共同培养6h,每组HUVEC TF活性和抗原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PTX3不影响内皮细胞TF促凝活性、抗原和mRNA表达,但参与LPS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TF。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扩张血管作用,本研究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5-10代BAECs,用凝血酶及不同浓度非诺贝特(10、50、100和500 μmol/L)处理。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T-1含量,用RT-PCR法测定ET-1 mRNA表达。结果: 凝血酶明显增加ET-1分泌(22.4±4.7 vs 对照13.2±1.6) nmol/g蛋白质,P<0.01,非诺贝特(100 μmol/L)对基础ET-1分泌无影响。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凝血酶诱导的ET-1分泌(22.3±4.3、18.5±2.8、13.4±2.7 和11.7±1.6) nmol/g蛋白质,与对照组的(25.6±3.7) nmol/g蛋白质比较,均P<0.01。PT-PCR显示凝血酶明显增加ET-1 mRNA表达,此作用可为非诺贝特(100μmol/L)所抑制。结论: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抑制BAECs凝血酶诱导的ET-1分泌及ET-1 mRNA水平,提示非诺贝特对凝血酶诱导的ET-1表达的作用发生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