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者,男性,60岁。曾因反复晕厥住院两次,发作时感到心前区疼痛。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入院时心电图特点:图1描记为Ⅱ导联,显示为窦性心律不齐,平均心房率为63次/分,QRS时限增宽可见切迹,其时限0.12S,ST段呈下斜性压低,T波呈负正双相.当P-P间距延长到1.04~1.20S时窦性P波未能下传。图2为标准Ⅲ导联,是继Ⅱ导联后描记的,也可见上述特点,反复出现P波下传受阻。提示四位相性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图1第二心动为交界区逸搏,其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后,继而可见窦性P波连续传入心室,提示魏登斯基易化作用和由魏登斯基效应维持的短时传导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2000年3月5日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天加重并恶心呕吐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94次/分,P-R间期0.28秒,Ⅱ、ⅢaVF导联呈Qr型,在上述导联ST段与T波融合呈弓背型单向曲线并有不同程度抬高.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Ⅰ房室传导阻滞;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再次复查心电图所示,仅示以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距0.56秒,频率107次/分,多数P波后无QRS波,QRS波群为两种形态:一种为Qr型,时限0.06秒,(较窄为窦性P波下传的室上型);另一种呈qR型,时限较宽,于前一QRS波后1.56秒出现,其前无有关P波为室性逸搏,在其室性逸博后均出现2个窦性P波1:1下传,心室逸博后第1个下传的P-R间期均固定为0.51秒(韦金斯基现象).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高度房室传导沮滞;4)室性逸搏伴韦金斯基现象(超常传导),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3.
例1 男,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V3、V1导联示:窦性P-QRS-T规则,频率44次/分.P-R间期0.16 s,QRS间期0.10 S0V1呈rsr′型(r′>r),余导联S波粗挫.各导联QRS-T波群的T波中均隐藏有提前未下传的P′波,未见基本窦性周期(见图1).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持续性未下传的房性早搏二联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正> 1.典型病例 患者,男24岁,自觉心悸、胸部不适前来就诊。心电图示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约为83次/分,窦性QRS波群与预激波形“S”交替出现,R—R间期(约为0.685〕P波形态正常,P—R间期为0.10—0.14S,P—R不固定,呈规律性交替变化,R—R间距匀齐,QRS波群时间为0.08—0.12S,Q—T间期为0.30—0.36S。各导联QRS波群形态有变动,每一个正常心动后,跟随着一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起始部有明显的“S”波,其前P-R间期为0.10S,在正常激动前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廖某某,男,46岁,壮族.因头晕、胸闷来院门诊检查.既往有多次头晕、胸闷史.有一次晕厥史,无心绞痛病史.本次检查B超未见心脏疾病,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见:窦性心律,窦性静止,ST段改变.后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V1导联QRS波群呈QS型,ST段无明显移位,T波倒置; V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ST呈下斜型抬高,T波倒置,余以R波为主导联QRS波群终末部分粗顿,全程见Ⅱ°Ⅰ型AVB图形出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Brugada综合症伴Ⅱ°Ⅰ型AVB.见图1.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心悸、气短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心律75次·min-1,P-R间期0.14 s,Q-T间期0.36 s,QRS波0.14 s,Ⅰ、Ⅱ、Ⅲ、AVL、AVF、V3终末相量增宽,V1呈rsR′型,V1 QRS波时间大于0.14 s,提前出现QRS波宽大畸型,与主波方向相反,后有完全代偿间歇,早搏T波中可见直立P波,干扰未下传,早搏后可见第一个QRS波形态,时间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完全右束支阻滞,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后QRS波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分析此两图均是Ⅱ导联的连续记录。心率80次/分,P波形态正常,顺序出现,为窦性心率。上行中第三个QRS波群提前出现,波形与窦性激动下传的QRS波群相同,其前无P波,其后可见一个窦性P波,由于房室干扰未能下传,形成完全代偿间歇,提示是交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性,50岁,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的P—P间距为1.00S,有一次提前的P′—QRS—T波群,代偿间期不完全,而在各个长间期中的窦性T波的峰顶均可发现有异位P′重叠于其中,使T波出现切迹或顶部增宽,早搏的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以上腹部挑动7天为主诉,无明显心慌、胸闷症状,描记心电图后,以“心律失常”收住院。心电图!导联连续记录,在同一导联上出现4种形态的QRS波。①窦性P波,呈直立匀齐,频率94次/min,P-R间期0.16s,QRS波呈Rs型,时限队085。③R。、R。。的P-R间期比纯窦性者略短0.025,QRS波呈RS型,但S波极浅,R波比纯窦性者略低。诊断为窦一交室性融合波。③呈频发的、联律问期不等,最短的0.445,最长的0.64s,相差0.ZS。其QRS波前后无相关P波,QRS波呈R型,时限0.085,与窦性下传的QRS波形态不同…  相似文献   

10.
图为患儿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窦性节律,P波的频率79~97次/分,R—R基本规则为56次/分,QRS时间为0.15”,V_1导联呈rsR’示完全性右束枝传寻阻滞, I、aVL呈rS型,S波迟钝,Ⅲ导联呈qR型、QRS电轴+150°示左后分支阻滞,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在avL导联可见连续9个P波未下传长达6秒,其后才 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呈qRa型,时间为0.11”的室性逸搏.V_2导联QRS呈两种图型,一种呈Rs型, 一种呈Rsr’S’型交替出现,为单纯性QRS电交替现象.图中TV_1~TV_2深倒,TV_2倒置深达14mm,Q—T间期为0.42”Q—T比值117%,为巨大倒置T波.(本图略有删减)  相似文献   

11.
室性早搏 (室早 )是异位心律中最常见的一种 ,临床上广泛使用动态心电图连续观察 2 4h心电图后可以证实 :几乎 90 %左右正常各年龄组受检者均可见到偶发室早 ,且年长者较年轻人多见 ,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多于正常人。动态观察发现与正常人生存时间没有差别。心电图医师通过室早形态区分良性与器质性室早有一定临床意义 ,以下几方面对提高心电图诊断水平有帮助。1 早搏幅度室早QRS波形越高越光滑早搏意义越小 ,如果室早在所有导联上QRS波群幅度均低于 1.0mV或者室早幅度都小于同一导联窦性下传的QRS波幅度 ,多属于器质性室性…  相似文献   

12.
<正> 例1、男性,28岁,教师。因患“上感”收入住院,常规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为了排除窦房结功能不全而行阿托品试验。患者静注阿托品1.5mg完毕即刻描记心电图Ⅱ导联,可见P波消失,QRS波形态正常,R—R间期匀齐,频率为75次/分,持续1分钟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符合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汪宁 《安徽医学》1996,17(2):64-64
<正> 患者成年男性,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Ⅱ导联示:基本节律窦性,频率70次/分,QRS波为Rs型,时间0.06 s,P—R间期0.14 s,S—T段及T波均正常。R_(2、4、9、11)为提前出现,呈qR型,时间0.09s,其前无 P波,S—T段压低,T波低平,为交界性早搏伴非相性室内差导性传导;其中R_(2、9)呈插入性,其后窦性激动的S波略加深,P—R间期延长至0.16 s,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 病例 患者女性,36岁,因胸闷、心悸就诊,无昏厥史。心脏听诊:62次/分,心律不齐,血压16.0/10.7kpa,超声心动图正常。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窦性心律,67次/分,第2、8个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前无P波,之后连续出现的QRS波群,时间、形态稍畸形,系交界性逸搏。早搏后的第1个交界性逸搏之后有逆行P′波。第5、11、12个QRS波群之前虽有窦性P波,但P—R间期短于  相似文献   

15.
潘如宝 《广西医学》2000,22(1):213-213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AVB)、交界性逸搏心律并逆向传导的心电图甚为少见 ,作者遇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 ,76岁。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表现 :窦性 P波与 QRS波各自规律出现 ,两者互不相干 ,夹有 QRS波群的 P- P间距较不夹有 QRS波群的 P- P间距为短 ,相差 0 .0 6s,符合 °AVB并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改变。 QRS波形态呈室上性 ,时间 0 .1 0 s,R- R均齐、 30次 /min,属交界性逸搏心律。 导联中的第 2、 3、 5、 8、 9心动QRS波群后半部粗钝 ,表示右束支间歇性发生不完全性传导阻滞。第 1、 2、 8心动 Q…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蝉联现象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现象 ,常常发生于心房颤动时 ,出现于窦性心律时的蝉联现象还很少有报道 ,我们报道房早引发其后窦性心律伴伴右束支蝉联现象一例给同道讨论分析。方法和结果 病人 ,女 ,5 6岁 ,因心慌不适来医院检查 ,连续记录II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P波略高尖。P’3、7、11、2 8为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 ,均下传 ,P’3、2 8后为窄QRS波群 ,P’7、11后为宽QRS波群 ,P’7、11前的窦性下传P波也为宽QRS波群 ,所有宽的QRS波群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P -P间期为 0 .68(0 .72秒 )后出现的房早下传呈窄QRS波群 (P’3、2 8) ,继发于房早后较长代偿间期的第二个窦性P波下传呈宽QRS波群。P’ -QRS3代偿间期为0 .90秒 ,比前一个窦性周期 0 .68秒延长 0 .2 2秒 ,造成下一个窦性 (0 .66秒 )P波落于右束支不应期内而呈宽QRS。P’ -QRS11同样形成 0 .88秒的代偿周期 ,P -QRS12正常 ,但P -QRS12—P -QRS13周长又缩短为 0 .64秒 ,又一次使P14下传落入右束支不应期 ,故QRS14变宽 ,其后一系列P -QSR的QRS均为宽的 ,直至P -QRS2 1周期 ,其周长仅延长 0 .0 4秒 ,而过了不应期才正常下传。结论 该患者连续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原因 ,可能为激动通过左束支下传经间隔传入右室 ,再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正常日本大耳白兔同步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为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心电图基本数据。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55只,20%乌拉坦腹腔麻醉,描记兔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拍胸部X线正位片。结果心电图:1日本大耳白兔心电图波形与人类相似,均为窦性心律。心率较快,265.5±36.8次/min,未见心律失常发生;2仰卧位平均心电轴:19°~250°,波动范围较大;3 P波:形态钝圆或略尖,均符合窦性P波规律,在肢体Ⅱ、a VF导联及胸导联较为明显;4 P-R间期:(0.063±0.007)s;5 QRS波:QRS波时间为(0.040±0.005)s,主波在Ⅱ、Ⅲ、a VF导联多数向上,胸导联与人类相似,R/S比值逐渐递增;6 ST段:较短,均位于等电位线;7 T波:T波形态多圆顿,部分双峰,多数导联T波直立,部分倒置,平坦或双向。T波在肢体II、III、a VR、a VF及胸导联较为明显;8 QT间期:QT间期(0.142±0.015)s,QTc(0.306±0.034)s。胸部X线正位片:心影大多位于胸腔正中及右侧。结论获得了兔标准12导联心电图波形及其各波段的正常值范围,在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8岁。因感冒后心前区不适、胸闷一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20/80mmHg,心脏超声、X线胸片、肝胆胰脾超声、生化全项检查均无异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7360次/24小时,QRS波群振幅3-4个一组,由高到低再至高规律变动,24小时内均可见。进一步行立位及平卧位常规心电图检查,图示:(平卧位)窦性心律72次/分,室性期前收缩,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220ms。TⅢ,aVF倒置(0.4/0.3mv),TⅡ低平。QRS波群振幅3个一组由高到低再到高规律变化。幅差大于0.1mv。  相似文献   

19.
朱某,女,63岁,平时体健。突感剑突下疼痛,急诊入院。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P—R间期0.12秒,Ⅱ、Ⅲ,aVF导联呈Qrs型,Q波时限为0.06秒,ST—T无改变(见图1)。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第二天心电图复查:aVF导联出现两种波形(见图2)。前为Qrs型,P—R间期为0.12秒,T波直立;后为R型,P—R间期0.16秒,T波倒置。第三天心电图复查:ⅡⅢ、avF导联Qrs波转为R型,T波由直立转为倒置,胸导V_4—V_7T波倒置,ST段压低0.05毫伏。心电向量图,也呈现两种图形(见图3)。H面初始20毫秒的预激向量指向左前,初始向量运行缓慢,QRS环体均位于X轴之前。5分钟后描记,QRS环体出现  相似文献   

20.
附图为48岁女性患者因晕厥于1984年3月17日描记的Ⅱ导联心电图。平时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本图开始即有连续11个 P 波下传受阻,在一次宽大畸形的室性逸搏后,有4个 P 波可下传,P-R 间期0.14秒,QRS 波呈 RBBB,说明窦性激动只能从左束支下传。可下传的 P-P 间期为0.56~0.68秒,当心率减慢,P-P 延长至0.98秒时,双侧束支均不能下传,致使连续19个 P 波受阻,心室停搏长达10.64秒,遂发作抽搐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