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竹黄菌的液体发酵最优条件及生物学活性。方法 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竹黄菌生长和产竹红菌素的影响,考察了竹黄菌发酵液抗菌和抗氧化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竹黄菌的较优培养条件为:蔗糖2.0%,葡萄糖3.0%,土豆20%,pH 7.0,菌种活化后放置72 h接种;竹黄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和黑根霉等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性,对氧自由基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84.2%和76.32%。结论 竹黄菌的液体发酵条件简单,发酵产物具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性能和抗氧化活性,在养殖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竹黄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从竹黄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运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竹黄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甲酯(1);棕榈酸(2);5α,8α-epidior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3);D-阿洛醇(4);胡萝卜苷(5);4-羟基-苯甲酸(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竹黄菌发酵液萃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进行竹黄菌的人工培养,并对其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以筛选天然抗菌新药。方法 采用限定性培养基质,对竹黄菌进行发酵培养,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对萃取物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从野生竹黄菌分离得到竹黄菌无性型3株,并摇瓶发酵,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4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3.19mg/mL。对白地霉和黑曲霉的MIC和MBC均为0.024mg/mL。结论 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且抗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不同来源竹黄中多糖的量进行分析比较,可为竹黄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寄主的16个竹黄样品中多糖量的变化。结果 竹黄中多糖的量与单个竹黄含多糖的量均在5月上中旬达到最大;临近地点短穗竹上寄生的竹黄多糖的量以湿度较高采样点的较高;大多数不同采样点短穗竹上寄生的竹黄中多糖的量有极显著差异,单个子座中的竹黄多糖与竹红菌甲素的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5月上中旬是竹黄采收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能稳定产生竹红菌素的竹黄无性型菌株,通过人工培育获得其活性成分竹红菌甲素。方法通过组织分离,从野生竹黄子座中分离筛选出无性型菌株0258,进行人工条件下的发酵培养。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和波谱(UV/V IS、IR、M S)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竹黄子实体分离筛选到一株无性型菌株0258,其能产生稳定的竹红菌甲素。结论首次获得稳定产生竹红菌素的竹黄无性型菌株,解决了竹黄人工培育的种源问题,使竹红菌素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药用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8-三羟基-1-甲基口山酮(1)、3,8-二羟基-6-甲氧基-1-甲基口山酮(2)、2,3,6,8-四羟基-1-甲基口山酮(3)、3,4,6,8-四羟基-1-甲基口山酮(4)、Δ5,10-3β,17α,20β-孕甾三醇(5)、macrosphelide A(6)、(+)-griseofulvin(7)、griseophenone A(8)和抗肿瘤活性成分11,11′-dideoxyverticillin A(9)。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并检测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生物学性状。方法 选择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的生物化学试验、毒力因子、营养型、毒力、质粒、外膜蛋白和鼠疫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等项目。结果 试验用青藏铁路沿线菌株生化性状为甘油+、鼠李糖-、阿胶糖+、密二糖-、麦芽糖+、脱氮+等主要特征;具有鼠疫菌荚膜抗原(Fra I^+ )、毒力抗原 (Vwa^+ )、鼠疫菌素 I(Pst I^+ )、色素沉着因子 (Pgm^+ ) 4种毒力因子;对小白鼠的LD100在10^2~10^3个菌,LD50为7.94~31.62个菌,对豚鼠的LD100在10^5~10^7个菌,LD50为68.14~685.49个菌;营养型表现为对Trp、Thr、Leu、Arg不依赖,而对Phe、Met、Cys依赖,对Ile和Glu表现出低营养;携带6、45、52、65、92 Mdal质粒;在10%的SDS-PAGE上37℃条件下的培养物可表达26条外膜蛋白带,28℃培养物可表达36条外膜蛋白;部分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对试验菌株的敏感性效果较好,19种抗生素均较链霉素为佳。结论 青藏铁路沿线的鼠疫菌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型菌株,都是强毒型鼠疫菌,该项研究可为青藏铁路沿线的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山华亭段铜矿沟位于陕西省陇县、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甘肃省华亭市交汇处,为大陆季节气候。2007年中国铁路19局修建天平铁路时无意在此挖到香棒虫草,此后工作人员作为补益中药食用,无不良反应,西华农户采挖后小范围当虫草出售,未能明确其真正生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为深入研究该虫草生物学特征,课题组驻入关山考察,对寄主蛴螬、孢菌体、生态环境、伴生植物、土壤监测与对比,请蒲训副教授鉴定子座形态、生物学归属、子囊壳的微细结构。收集香棒虫草样本到西安国联检测成分,与冬虫夏草从有机物、氨基酸、重金属比较,结合药理作用研究。从而明确其寄主、生长规律、海拔、伴生植物,土壤成分,药用价值,进一步推进香棒虫草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集慢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痰、肺泡灌洗液、腹膜透析液、脓汁及尿液等标本分离培养出臭鼻克霍伯苗,经形态检查为G-杆菌,具有荚膜,在血平板及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多数呈融合生长,生化试验MR、ONPG,阿拉伯糖,侧金盏花醇和肌醇试验等均为阳性;药敏试验表明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部分菌株对丁胺卡那、氯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单核李斯特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敏规律.方法:回顾调查6a内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产单核李斯特菌鉴定及药敏资料.结果:31株产单核李斯特菌均为灰白色小菌落,菌体呈多形态的革兰阳性杆菌,生化反应活泼,能发酵多种糖、醇类产酸不产气,甲基红、V-P和触酶呈阳性反应,石蕊牛乳缓慢脱色为其主要鉴定要点.其药敏试验结果:31株产单核李斯特菌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和头孢哌酮敏感率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依次为头孢哌酮、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31株菌对青霉素均呈耐药反应.结论:产单核李斯特菌对人类已成为机会致病菌,掌握其鉴定要点及药敏规律对识别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鲜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鲜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污染状况为饮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8月于海口市农贸市场采集520份鲜水产品及砧板涂抹拭子119份,用改良头孢哌酮麦康凯进行分离,API20E、API20NE和VITEC2 GN鉴定。结果在检测的639份样品中未分离到香港海鸥菌,检出21株人苍白杆菌。结论海南鲜水产品尚未发现受到香港海鸥菌污染,但存在人苍白杆菌污染,应加强对香港海鸥菌和人苍白杆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竹黄颗粒干预IL-22/miR-330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IL-22处理HaCaT和HKCs细胞,应用QPCR技术检测细胞中miR-330的表达变化;之后慢病毒感染HaCaT和HKCs细胞,实现miR-330的过表达和干扰,通过CCK8和BrdU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CCK8、Western blot、QPCR、ELISA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竹黄颗粒处理HaCaT、HKCs后细胞增殖能力,IL-22蛋白表达水平,miR-330表达水平及细胞分泌IL-22含量的变化.结果 IL-22处理后的HaCaT和HKCs细胞中miR-330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升(P<0.01);过表达miR-330后HaCaT和HKCs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干扰miR-330后HaCaT和HKCs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上升(P<0.05);竹黄颗粒处理HaCaT、HKCs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1),IL-2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miR-330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细胞分泌IL-22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竹黄颗粒可以通过抑制IL-22的表达,促进miR-330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鉴定青枯菌,并进一步探讨青枯菌的寄主专化性.[方法]采用组织浸泡划线法分离青枯菌;选用青枯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以广藿香、番茄与花生为材料,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接种法,进行寄主专化性研究.[结果]根据分离菌株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致病性回接实验和PCR鉴定结果表明,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X6、HX13、HX15与HX17为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3种寄主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HX15及HX17对广藿香的致病性明显高于番茄和花生;菌株HX6对3种寄主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番茄青枯菌GIM1.70对广藿香仅有弱致病性. [结论]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中分离鉴定了4个青枯菌菌株,菌株HX15及HX17的寄主专化性较强,菌株HX6的寄主专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华德  王少玲  胡伟  吴捷  马焱  金玉明  苏新元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201-203,F0003
目的了解海南省鲜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污染状况及海南分离株的形态、培养、生化和药敏等特性。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海南省不同农贸市场采集监测样本,用改良头孢哌酮麦康凯平板进行分离培养,API20E、API 20NE和VITEC2GN进行生化鉴定,采用AST-GN31进行药敏测定。结果在1 656份鲜水产品和119份涂抹拭子中,分离出6株香港海鸥菌,其生化特点: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素酶、硝酸盐还原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对糖和醇类不利用。结论海南省鲜水产品中存在香港海鸥菌污染,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香港海鸥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106株,环境69株共175株进行血清学、噬菌体、绿脓菌素和耐药谱分型。主要血清型4、6、11型;噬菌体型3/6/14/16/20/22/27/30/32/33/46/48/.1/2/14/16/20/29/30/32/33/35/48/61/71和6/33;绿脓菌素型425334(425534)、165134和112134(112434);不同血清型PA对抗生素耐药谱不同。证实了引起医院感染,除患者自身因素外还与环境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云南省墨江县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毒力决定子检查及生化试验方法,检查了1996年3月分离自墨江县鼠疫菌的质粒DNA、毒力决定子和生化特性。结果:该县鼠疫菌可观测到分子量为4、6、45和65Mdal四种质粒,部分菌株缺失45Mdal质粒。具有四种质粒的菌株都能表达Fra、Vwa、Pst和Cog,但缺失45Mdal质粒者为Vwa。菌株具有滇闽居民区生态型特征,未发现该县菌株生态型与质粒种类相关。结论:该县存在家鼠鼠疫疫源地,流行的主要因素为疫源地的复燃  相似文献   

17.
青海境内麻花艽野生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青海境内野生麻花艽的野生资源、生态环境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为麻花艽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对青海境内野生麻花艽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青海境内野生麻花艽适宜生长在潮湿、半遮阳的河滩、林缘、矮灌丛及草原等地,影响麻花艽药材质量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与水分,而影响麻花艽种群密度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群落中伴生植物的高度和密度。结论青海境内野生麻花艽分布广泛,其生长对生态环境的特殊选择和要求以及其生长周期较长这一现状严重影响其繁殖更新,同时人为因素造成资源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AMP受体蛋白(cAMP receptor protein,crp)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菌生长特性、荚膜染色、超黏性试验和离心试验观察肺炎克雷伯菌crp缺失株体外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肺炎克雷伯菌crp缺失株生长菌落较小,生长速度较慢,细菌形态由杆状变为圆形,离心不易沉淀于Ep管底部。结论:crp调控子可能会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细菌形态和荚膜含量等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为肺炎克雷伯菌crp基因功能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的形态大小、核酸类型、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对CsC1梯度离心纯化后的噬菌体PaP1颗粒进行电镜观察;提取PaP1基因组核酸,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其核酸类型;制备PaP1的单个噬斑,观察噬斑特点;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00 1、0.001、0.01、0.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37℃160 r/min培养3.5 h后测定噬菌体滴度;加入噬菌体及宿主菌使MOI=10,37℃温育15 min后进行一步生长实验,于0时刻和每隔10min取样50 μl测定上清中噬菌体滴度.结果PaP1噬菌体头部呈多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70 nm ,无囊膜,有一个约60 nm长的尾;PaP1噬斑直径约2mm,圆形透明;当MOI为0.01时PaP1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根据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PaP1属于肌尾科裂菌性噬菌体,其基因组为双链DNA分子;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20 min,爆发期是40 min,平均爆发量约为65.  相似文献   

20.
通过长达2年多的研究,首次发现了国家保护的昆虫白蚬蝶Stiboges nymphidia Butler在江西九连山保护区的寄主为紫金牛科Myrsinaceae莲座紫金牛Ardisia primulaefolia Gardn.et Champ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和观察,首次发现了其卵和幼虫、蛹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