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姜科植物中,在其他科属也有发现,此类化合物结构典型,生理药理活性多样且显著,在抗炎、镇痛、抗血栓、治疗神经损伤、抗肝毒性、化学预防肿瘤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近几年来已发现的天然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及其结构特征、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湖南产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Zucc.树皮中二芳基庚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分别为:myricanol(1)、11-O-methoxymyricanol(2)、5-deoxymyricanone(3)、myricanone(4)和12-hydroxymyricanone(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山姜属(Alpinia)为姜科中药的主要药用植物来源,该属包含高良姜、益智、草豆蔻等多种传统中药。目前,研究者从山姜属的药用植物中发现数量众多且结构新颖的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该类型化合物是山姜属植物的代表性成分类型之一,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降血糖、抗病毒等。本文对山姜属中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了总结,以化合物类型对结构进行分类,归纳讨论了无环直链二苯基庚烷、环氧二苯基庚烷、二苯基庚烷二聚体、二苯基庚烷-单萜聚合体和二苯基庚烷-黄酮聚合体的结构特征和他们的主要药理作用,以期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姜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概述了其主要成分双苯庚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及药理学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天然产物化学的迅速发展,植物体内越来越多的二次代谢产物得到了单体分离和结构鉴定,其中大部分都具有糖苷的性质。过去几十年中对苷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是围绕O-,S-和N-苷进行的,而碳苷类化合物由于其分析上的复杂性,一直较少有人研究。  相似文献   

6.
蒽醌类(anthraquinones)化合物按母核的结构分为单蒽核类及双蒽核类两大类。蒽醌类化合物包括了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和二聚物,如蒽酚、氧化蒽酚、蒽酮、二蒽醌、二蒽酮等,另外还有这些化合物的甙类。蒽醌类化合物是各种天然醌类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分布广泛,多存在于茜草科、蓼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等天然植物中,是多种中药(如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番泻叶、芦荟、黄精、紫草、丹参、雷公藤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泻下、抗菌、抗氧化、利尿、止血等多方面重要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癌症、爱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上被广泛应用,故受到全球医药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目前,对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不断深入,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旨在为蒽醌类物质的深层次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
姜科姜花属共有50余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姜花属植物花多艳丽,故作为园艺植物,园林多有栽培,部分为药用植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姜花属植物研究不断加深,发现姜花属植物含有挥发油、倍半萜、二萜、二苯基庚烷、甾体和黄酮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作用。现对姜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峰  李海龙  谭银丰  赖伟勇 《海南医学》2014,(17):2503-2507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缩泉胶囊后益智中二芳基庚烷类成分(益智酮甲、益智酮乙、益智醇)在大鼠胆汁中的物质形式。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完毕经灌胃给予缩泉胶囊(1.64 g/kg)后收集0~4 h胆汁。同体积(100μl)的两份胆汁样品分别经蛋白沉淀和β-葡萄糖醛酸水解酶(1000 U/ml,pH为5的乙酸钠缓冲液)处理后,所得样品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进行分析。结果在大鼠胆汁中几乎检测不到益智二芳基庚烷类成分的原形物质形式,而是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二相代谢物经酶水解处理后代谢物的色谱峰消失,释放出二芳基庚烷类成分的原形物质。结论大鼠灌胃给药后经肠道吸收的二芳基庚烷类成分在胆汁中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酶水解可以释放出原形物质形式。本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类物质的体内转运过程,也为后期的定量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天然芪类化合物是一类以二苯乙烯为骨架结构的天然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是潜在的天然药物来源。因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主力药物。然而,现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会引起腹泻、腹部绞痛、肠胃胀气、呕吐等不良反应,故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开发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从天然芪类化合物的来源分布、抗糖尿病活性及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藤黄属植物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其中一些植物作为民间药物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该属植物普遍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而且已有呫吨酮、双黄酮、苯甲酮、萜类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概述了近十年来从藤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和首次发现的天然产物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