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GC法对10个地区的小白蒿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为小白蒿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的色谱柱,以不同程序升温对小白蒿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以23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精密度和重现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0%,10个样品相似度大于0.9。结论 此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有助于蒙药小白蒿的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珠娜  萨茹拉  那生桑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1):1164-1166
目的:优选小白蒿蒙医炮制工艺,并观察其饮片安全有效性。方法:以炮制品绿原酸含量为主要指标并参考槲皮素含量进行正交试验,以考察炒制温度、时间和药材粒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采用小白鼠急性毒性实验,断尾实验测定出血时间,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凝血时间,断头采全血计数血小板总数,评价安全有效性。结果:本品在270℃温度下翻动炒制20 min效果最佳,经方差分析证明炒制温度、时间和粒度因素对所监测的两种成分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小白蒿炮制后可缩短小白鼠的出血时间,显著增高血小板计数。结论:小白蒿经过合理的炒制后,可提高其安全性和止血药效,为验证传统蒙药小白蒿用药理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旱莲草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利用Fenta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光照核黄素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旱莲草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OH诱发卵磷脂脂质过氧化和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 旱莲草总黄酮得率为3.96%,对·OH、O-2·的半清除率IC50为0.015 mg·ml-1,0.08 mg·ml-1;对脂质过氧化DNA氧化损伤的半抑制率为0.02 mg·ml-1,2.0 μg·ml-1.结论 旱莲草总黄酮能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和DNA氧化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补骨脂药材的抗氧化活性和明确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贡献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1-二苯基-2-苦基肼(HPLC-DAD-DPPH)方法。[结果]建立了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确定了补骨脂酚为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可用于补骨脂质量评价,为全面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订蒙药小白蒿饮片的质量标准草案。方法:用薄层鉴别法对小白蒿、炒白蒿含有的主要止血有效成分绿原酸建立鉴别方法;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与检查项相关规定,对该二品种进行逐项检查;用HPLC测定小白蒿、炒白蒿中绿原酸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质量标准鉴别中绿原酸薄层斑点清晰可辨;各检查项数据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中色谱柱:Grace Smart RP18(250 mm×4.6 mm,5μm);波长:327 m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2∶88);流速:1.0 m L/min;柱温25℃;色谱柱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色谱峰面积计算不得超过3 000;与相邻峰的分离度(R1.5),空白无干扰;线性范围为2~12 g(R2=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5.775%(RSD=2.8%)。结论:质控方法可靠,灵敏度高,专属,稳定,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作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通过测定总黄酮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2%,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40∶1,总黄酮提取量15.93 mg。总黄酮含有量与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皂角刺总黄酮,并且该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邻二氮菲-Fe2+法和脂质过氧化(LPO)法测定小丛红景天浸膏、小丛红景天总黄酮、市售西藏红景天药材及诺迪康胶囊制剂分别清除DPPH.自由基、O2-.自由基、OH.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活性。结果:小丛红景天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O2-.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活性均高于小丛红景天浸膏、诺迪康胶囊与西藏红景天;小丛红景天总黄酮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活性与小丛红景天浸膏基本相当,但高于诺迪康胶囊和西藏红景天及抗坏血酸。结论:小丛红景天总黄酮对常见活性氧和DPPH.自由基都有较高的清除活性,且对机体脂质过氧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榛花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榛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榛花总黄酮乙醇提取的最佳条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nton反应体系,研究了榛花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榛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 h;影响黄酮提取的因素依次为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榛花总黄酮对.OH的清除能力远远高于维生素C,对O2-.的最大清除率达80.13%。结论:确定了榛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榛花总黄酮对O2-.和.OH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琼  田玉红  蒲香 《中成药》2012,34(11):2242-2244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定心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定心藤总黄酮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用DPPH.法研究定心藤总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微波辅助提取定心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处于中高火、含乙醇量65%、微波作用时间2 min、固液比1∶40;抗氧化实验表明定心藤总黄酮对DPP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IC50值为0.000 663(mg/mL),优于合成抗氧化剂BHA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微波辅助提取定心藤总黄酮的工艺便捷、效率高;定心藤总黄酮对DPPH.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3)
目的以广豆根为原料,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然后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进行3因素5水平星点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广豆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DPPH法研究纯化前后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30 min,液料比20∶1(mL/g)。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2.71 mg/g,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而且,纯化前后的广豆根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而且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小白蒿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方法,为综合评价小白蒿最佳采集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小白蒿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不同采集时间小白蒿和不同部位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所用的实验操作条件下,5种对照品溶液分别在1.00~40.00 mg.L-1(r=0.999 8),2.00~80.00 mg.L-1(r=0.999 9),0.50~80.00 mg.L-1(r=0.999 6),1.00~40.00 mg.L-1(r=0.999 3)和1.00~40.00 mg.L-1(r=0.999 4)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RSD 1.60%),98.14%(RSD 1.03%),98.37%(RSD 1.57%),97.92%(RSD 0.94%),98.16%(RSD 1.2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小白蒿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最佳采集时间为6月中旬到7月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赶黄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法对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及料液比进行优化,同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赶黄草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6倍量60%乙醇于50℃下超声提取2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4.14%,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赶黄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结论:该优选工艺方便、快捷、高效;赶黄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蚊子草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并测定抗氧化提取物及其纯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蚊子草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采用DPPH法研究抗氧化提取物及其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6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0h;抗氧化提取物及其纯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约为70%,90%.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蚊子草抗氧化物及其纯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锦灯笼果实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锦灯笼果实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锦灯笼果实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锦灯笼果实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锦灯笼果实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3次,平均提取量2.00 mg.g-1。结论:乙醇超声法可以用于锦灯笼果实总黄酮的提取,其中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藿香与广藿香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藿香和广藿香的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并分析二者药理药效是否具有可替代性. 方法: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发现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r=0.609 9).通过比较藿香与广藿香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广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79.6±3.14) mg·L-1],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 (4.41±0.23) mg·L-1],广藿香石油醚部位Fe3+的还原能力最强[TEAC (1 822.99±1 141.13) μmol·g-1]. 结论: 广藿香与藿香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鳄嘴花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料液比3个变量对鳄嘴花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同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42倍量67%乙醇于53℃提取30 min;总黄酮提取量12.15 mg·g-1,与预测值12.38 mg·g-1的偏差1.86%。鳄嘴花总黄酮还原力的C(吸光度为0.5时样品质量浓度)179.03 mg·L-1,对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9.72,51.92 mg·L-1,对H2O2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溶血的IC50237.22 mg·L-1。结论:鳄嘴花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两头毛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提取溶液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两头毛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干浸膏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波长498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10倍量0.5%氢氧化钠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3 h,芦丁在8.72~52.32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1.98%,RSD 1.23%。结论:总黄酮正交提取工艺比较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两头毛干浸膏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新疆产孜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产孜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2,2’连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和还原能力法研究了新疆孜然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孜然中的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孜然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相对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有较明显差异.结论:同种溶剂提取物对不同抗氧化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而4种提取物在同一个抗氧化评价指标上也有差距;孜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野菊花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绿原酸和蒙花苷含量为指标,采用超声辅助及正交试验优选野菊花水提和醇提工艺,并与常规回流提取进行比较;采用UV测定总黄酮含量,RP-HPLC测定绿原酸和蒙花苷含量.结果:综合3个指标,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5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30 min,提取温度75℃;最佳醇提工艺为15倍量80%乙醇提取30 min,提取温度70℃.结论:采用醇提工艺提取野菊花时,总黄酮、绿原酸和蒙花苷得率均较高,可为野菊花综合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点地梅中的黄酮苷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军  肖云川  王文静  席贞  余敏  黄静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2353-2357
目的:对点地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点地梅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签定为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山柰酚3-O-(2-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奈酚3-O-(3 -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奈酚3-O-(4-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