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满根 《广东医学》1995,16(7):456-45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急诊科(511721)张满根我院内科,急诊科从1993年1月~1995年3月,先后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3例,其中25例进行溶栓治疗,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收治的AMI...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尿激酶静脉内溶栓的效果。方法:6例60-80岁急性心肌梗塞,采用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150万IU,30min内静脉滴注,根据胸痛,心电图及血清肌酸酶激变化,判断溶栓疗效,结果:冠脉再通5例。结论:尿激酶可用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静脉内溶栓。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4例疗效观察班学勤赵敏王少萍80年代以来,AMI的溶栓疗法在国内广泛开展,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溶栓剂为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我院从1993年11月~1997年3月收治24例AMI用国产尿激酶加常规治疗,与1991~1...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选择32例AMI患者,且发病时间在10h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n=16)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min滴完,对照组(n=16)用降纤酶首剂10I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 滴完,以后每次5IU,连续3d ,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胸痛,心电图,心律及CPK。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2%,对照组有效率2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尿激酶溶栓治疗AM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7.
对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滴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60.7%,再通者中胸痛至开始溶栓在3h内者占64.8%,3~6h者占29.4%,7~12h者占5.8%,溶栓愈早疗效愈好,以100万~150万u.30min内1次静滴为好,未见严重出血,再通后再梗塞者再用尿激酶,疗效与初用相同。  相似文献   

8.
37例发病24小时内的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用尿激酶、肝素及阿斯匹林治疗,并采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冠脉再通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提示: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死亡率较对照组低(分别为5.3%与21.1%);溶栓组内,发病时间<6b与6~24h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故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时机可延长至发病后24h。  相似文献   

9.
25例AMI采用尿激酶静滴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56%,显著高于对照组(21.9%,P〈0.01),出血率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8%及病死率9.5%,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300万U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深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11例AMI患者进行UKTP静脉深栓治疗,Bolus法给药。随机分为A组(300万UUKTP)、B组(250万U)和C组(150万U ̄200万U)。对比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副作用、5周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EF)、再通时间、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心肌断层显像(SPECT)、心肌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一组为溶栓治疗组共2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另一组32例未溶栓治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静脉溶栓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少,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溶栓(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 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 I)尿激酶(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537 例AM 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92 例)采用UK 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5 例)只使用UK 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 日进行SPECT 检测。对两组心肌缺血面积(IM A)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参麦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患者(211 例)的 IM A 显著低于对照组IRA 再通患者(178 例,P< 0.01)。参麦组 IRA 未通患者(81 例)的IM A 与对照组(67 例)比较,亦显著降低(P< 0.05)。参麦组EF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在AM IUK 溶栓治疗早期使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缩减IM A,提高EF。参麦注射液对 AM I溶栓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 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 例AM 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 日采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 A)。将可能影响IM A 的 10 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 A 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通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 0.05 或 0.01)。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相关关系(P 均> 0.05)。结论 溶栓治疗AM IIRA 再通后 IM A 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提高AM I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尿激酶溶栓治疗中抗心肌挫抑(MS)的临床疗效。方法 50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43例)采用参麦注射液和溶栓疗法治疗,对照组(259例)只使用溶栓疗法。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梗塞相关性血管(IRA)再通率、5周病死率、副作用、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EF)和CK、CK-MB峰值变化。结果 参麦组IRA再通率(78.3%)、出血(轻度  相似文献   

16.
对56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复习了有关文献。作者认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基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乒发症以及预后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低年龄纽患者的特点,如老年患者住院病死率高,多数死于泵衰竭,临床症状不典型等,这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55例AmI患者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其溶栓前后QTd变化。结果 溶栓治疗再通后QTd明显减小,而非溶栓组QTd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mI患者QTd明显增大,但行静脉溶栓再通后,其随心肌缺血改善,QTd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疗效与溶栓前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离散度)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立即做17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R-R间期及QRS间期,取其均值,计算出QT离散度。结果:溶栓成功组(36例)溶栓后2hQT离散度明显增加,以后逐渐缩短。溶栓失败组(24例)溶栓后2h及2d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溶栓失败组和未溶栓组(45例)治疗后7~14d的QT离散度较治疗前缩短,两组无明显差别。溶栓成功组7~14d的QT离散度较溶栓失败组明显缩短。结论: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17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标准组和联合组。两组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溶栓前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口服,联合组加服氯吡格雷300 mg。溶栓结束后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每天1次,3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联合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及30 d内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出血、急诊血运重建和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联合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标准组,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急诊血运重建事件低于标准组,差别有显著性(2χ=3.98~4.44,P<0.05);总出血事件、心血管病死亡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溶栓时早期应用氯吡格雷可增加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再梗死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使急诊血运重建事件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T(TnT)判断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再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52例AMI病人溶栓后血清心肌特异性TnT的变化,与CK、CKMB及冠脉造影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TnT均显著升高;以TnT高峰时间≤发病16h和TnT12h/24h比值>1.0做为血管再通标准,其敏感性分别为84.2%和86.8%,特异性为78.6%,准确性分别为82.7%和84.6%。结论:TnT做为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