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钠素(ANP)是主要由心肌细胞所分泌的一种循环激素,已有报道在急性脑卒中时,血浆ANP含量增高。我们观察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ANP含量及其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60],并经CT证实,均为本科1989~1990年的住院患者,发病在1周以内。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中国医药学报1986;1(2):1],痰热内闭心窍证10例,肝阳暴亢风火上  相似文献   

2.
中风115例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2年内收治的115例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按全国中风病协作组1988年11月青岛会议修订的“中医中风病急症诊疗规范”进行分型,着重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辨证分型间的关系.兹报告于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及标准 115例中风患者中,出血型中风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岁;缺血型中风55例(男4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岁.均于发病1~72小时入院.其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CVD的分类和诊断要点,均经CT扫描确诊.对照组为30例年龄在45岁以下(男12例、女18例),无高血压病史,体检阴性,血糖、血脂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查体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进一步揭示缺血性中风病各证型的本质及演变规律,以筛选出能反映临床疗效的客观、敏感指标。方法:以泸州地区200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分型,分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TXB2和6-ket o-PGF1α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和回归关系。结论: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可以作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通过动态比较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不同OCSP分型患者证候要素量化评价及不同组合,探讨中风病病与证的关系。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及纳入病例:来自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中风病患者。对1997年6月~1998年6月发病72h内入院的中风患者进行连续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404例,符合纳入标准者234例。男性154例,女性98例,年龄33岁~90岁,平均6·9岁。其中完全前循环梗塞22例,部分前循环梗塞146例,后循环梗塞32例,腔隙性脑梗塞34例。1·2研究方法1·2·1疾病、病类及证候诊断标准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2]采用《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现代测试指标对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病理生理基础,及应用气功治疗作一初步研究,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按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人群防治座谈会制订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1986年在广州制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诊断、辨证分为以下3组。A 组:经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22例;均为男性;年龄35~60岁;属高血压Ⅰ期者1例,Ⅱ期者21例;中医辨证阴虚阳亢证7例,气阴两虚证15例。B组:3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0岁,均属高血压Ⅱ期;中医辨证肝肾阴虚兼有明显血瘀见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86年以来,运用活血化淤法为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中风病55例,取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其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内科病证中风的诊断疗效标准》。55例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60岁以下者1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新TOAST分型的构成及不同亚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首次发病(发病时间1月以内)的脑梗死患者336例,按照新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心源性脑栓塞;小血管病变;其他原因脑卒中。并按照1996年的《中风病诊断、疗效及评价标准》进行中风病诊断,分析新TOAST分型不同亚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的关系。结果:西医脑梗死及中医中风病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6.2%,新TOAST分型各亚型构成比及诊断符合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207例(占61.6%,诊断符合率76.3%),心源性脑栓塞19例(占5.7%,诊断符合率84.2%),小血管病变53例(占15.8%,诊断符合率75.5%),其他原因脑卒中57例(占16.9%,诊断符合率73.7%),新TOAST不同亚型之间其中风病诊断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医脑梗死与中医中风病诊断不完全一致,中西医的病因学分类及对疾病的病因的认识不同,现有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没有涉及具体的致病原因,而仅侧重于肢体的运动、感觉、言语、神志功能的改变或损害。现有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应予以更改完善,将西医完善的病因学理论运用于中医临床诊断,以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是中风病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的颅脑血流动力学研究:75例中风病人TC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资料来源于我院颅脑超声多普勒扫描室1994年至1995年中风急性期病人TCD(颅脑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查报告。75例患者均经颅脑CT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脑血管病变。其中男35例,女40例;出血性中风14例,缺血性中风61例;单侧病灶55例,双侧多发性病灶20例,复中风占15例。患病年龄为38~70岁,其中32例<60岁。正常组30例,50岁以下男女各半。1.2 主要临床指标 ①诊断标准:遵1986年中医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②辨证:参照1993年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③本实验着重了解中风中经络不同证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8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87例均为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我院患者。其中男 5 1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36岁 ,平均 5 9岁。患者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 ,并无明显的中线移位 ,无脑疝形成 ,无继续出血倾向。1.2 诊断标准1.2 .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1] 。并符合 1986年 6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修订《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关于中风病急性期的诊断[2 ] 。1.2 .2 中医诊断标准 :属风火上扰清窍证。症见 :神志恍惚 ,…  相似文献   

10.
1 一般资料 30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 男220例,女88例,平均年龄59.27±3.96岁;病程4h~7d。病例选择均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及1985年10月全国中医急症中风科研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 加味抵当口服液每次50ml,日3次口服。(水蛭、虻虫、桃仁、赤药、三七、丹皮、生大黄、全瓜萎、胆南星、生赭石、生龙牡等,制成浓缩液,每ml含生药1g)。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疗效判定标准及1988年全国中医急症中风病科研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中医疗效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扶正消瘤法治疗恶性肿瘤中医虚证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帆 《中医药信息》2006,23(1):29-29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已占据人类病死率的首位,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新发生的癌症病人超过100万。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复杂,尤其是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笔者运用扶正消瘤法治疗恶性肿瘤78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医辨证标准:按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中医诊断学》虚实辨证标准。1·2研究对象1994年~2004年入院恶性肿瘤患者78例,男57例,女21例;年龄(57·5±15·4)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5例…  相似文献   

12.
1987年9月~1988年6月,我们对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与生化、免疫功能检测关系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05例患者中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5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49例,诊断按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患者舌象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和中医特色诊法,对于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辨证论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课题组回顾分析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疾病分期与舌象变化的关系,以探讨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舌象变化的规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其中男137例,女122例;平均年龄62·32岁±10·10岁。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原则》病程分期标准,急性期192例,恢复期49例,后遗症期18例。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中医分型与CT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白质或脑干的微小梗死,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多见。为了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分型及CT影像之间的关系。笔者收集了来源于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32例,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 均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诊断标准及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1986年6月泰安会议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选择我院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共32例,年龄均60岁以上,据临床和CT扫描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60~80岁,平均70.3岁,既往病史:高血压18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  相似文献   

15.
中风发病时间的初探--附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我院近 5 a收住的中风患者中发病时间反应突出的 15 6例进行分析 ,所有的病例均按全国中风病诊断标准诊断 [1 ,2 ] ,探讨中风病发病与时间关系。1 临床资料 :本组 15 6例中男 10 2例 ,女 5 4例 (1∶ 0 .5 3) ;干部职工 35例 ,家务 33例 ,工人 6 8例 ,农民 2 0例。发病年龄 :4 0~ 4 9岁 15例 ,占 9.6 % ;5 0~ 5 9岁 32例 ,占 2 0 .5 % ;6 0~6 9岁 6 3例 ,占 4 0 .3% ;70~ 80岁 4 1例 ,占 2 6 .3% ;80岁以上5例 ,占 3.2 %。中医辨证为中脏腑 5 1例 ,中经络 10 5例 ;西医诊断为脑出血 4 1例 ,脑血栓 10 5例 ,脑梗塞 4例 ,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6.
中风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波 《吉林中医药》2008,28(9):640-641
目的:分析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98例中风病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影像学诊断,利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灶大小、数目及有无中线移位、破入脑室等影像改变有相关关系;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梗塞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改变有相关关系.结论:中风的影像学诊断内容可以成为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微观、量化指标和重要参考,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证候要素与影像学改变可能有一对一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1984年3月~1986年6月期间,从中医辨证分型和胃泌酸功能角度对50例经纤维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胃泌酸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密切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0例中,男40例,女10例;20~30岁6例,31~50岁36例,51~60岁8例。(二)研究方法1.胃泌酸功能测定;在胃液分析前24小  相似文献   

18.
王国英 《北京中医》2004,23(4):225-226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48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均经西医临床及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中医诊断符合1986年6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修定《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中关于中风病急性期的诊断;此外参考1994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编委会主编《临床中医内  相似文献   

19.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状态与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但免疫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目前在认识上仍不一致。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慢性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并按中医辨证施治,观察慢性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急性期实证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腑气不通在中风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病变过程中。近年来,我们应用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急性期实证,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20例均系发病一周内之中风实证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1~50岁者4例,51~60岁者8例,61~70岁者5例,70岁以上者3例;中医辨证分型:中经络者16例,中脏腑者4例,大多属本虚不显标实较著伴腑气不通之证。西医诊断:脑溢血3例,脑血栓形成15例,脑栓塞2例。诊断标准按1986年泰安会议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1、发病骤急,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或卒然昏倒,神识昏蒙或不省人事;2、常发生于中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