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针灸并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育女性,往往在结婚或生育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温针灸并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症之一,未婚室女尤为多见。自1980年以来,笔者用自拟痛经饮治疗室:女痛经9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未婚室女,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28岁,其中14~20岁57例,20~28岁35例;经前腹痛38例,经期腹痛49例,经后腹痛5例:周期正常者63例,超前者4例,退后25例。  相似文献   

3.
李明妹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48-4850
妇女在月经周期的行经期前后,出现下腹痛,或者牵及腰骶、大腿内侧、及肛门周围疼痛,称为痛经,严重的可以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畏寒、晕厥等症状。《妇人大全良方》称谓“经行腹痛”,是临床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有疼痛而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是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有疼痛而查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系继发性痛经。对于原发性痛经,西医认为是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过度产生的,因而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来治疗痛经。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些药物,如氨酚待因片Ⅰ、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容易使患者成瘾。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治疗过程中不使用药物,因此也就没有毒副作用。笔者从事针灸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典型病例及针灸治疗本病所获得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产妇女,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经行小腹和腰骶部疼痛。严重时可伴发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厥,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疾病。笔者从1996年1月至1999年3月用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妇女在月经期或者在月经前后出现的小腹疼痛,或者是腰部疼痛,更有甚者剧痛至昏厥。此症亦可称之为经行腹痛,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情绪。我们采用自我推拿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痛剧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器质性2种。其中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好发于青年妇女和青春期少女。笔者运用针灸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红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3):150-150,152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西医学把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本病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笔者自拟健脾益肾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者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刺痛、胀痛、坠痛,或腰骶部疼痛的的病症。严重者会伴随头晕、寒战、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晕厥等症状。在中医里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多由气血瘀滞、寒湿凝滞导致。原发性痛经是指排除了盆腔器质性病变的临床有痛经症状的患者。继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出现了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痛经,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宫内异物等。本文主要观察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脱膜性痛经也称“膜样痛经”。一般说来,正常来月经时,子宫内膜先破碎再随经血排出。膜性痛经的病人,其子宫内膜不是破碎,而是整块脱落,为了排出体积较大的整块内膜,子宫就要加强收缩(即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内膜排出后,疼痛即消失或缓解。 膜样痛经较多见于未婚和未生育的妇女。一般表现为,经行第2~3天,腹痛加  相似文献   

11.
马振洪  郑立臣 《农垦医学》2000,22(3):189-190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是指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少腹剧烈疼痛而言。其病常与体质、内分泌、精神因素、生殖器局部病变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血瘀、气滞或外感六淫塞凝经脉 ,以致气机运行不畅 ,经络阻滞不通而疼痛。经前疼痛 ,多属气滞血瘀 ;经后疼痛 ,多属虚寒。但临床遇到者 ,大多是经前腹痛 ,经后则疼痛缓解。针灸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它的特点是经济、简便、见效迅速 ,有其独特的长处。现将针灸疗法治疗痛经的有关问题介绍如下。1 常用的针灸方法对虚痛用艾卷灸或热补手法 (有针感后 ,术者将针向下插 1~ 2分深 ,拇指向前捻转 3~ 5次 ,…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痛经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痛经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另一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温针灸八髎穴对寒凝型痛经的干预,观察痛经的疼痛及心理因素变化。方法 :60例寒凝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采用中医证候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较治疗前缓解。两组治疗前后组间躯体化、焦虑、敌对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及心理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八髎穴可有效缓解寒凝型痛经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9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单一中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原发性痛经控制率;小腹疼痛消失时间、伴发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痛经程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原发性痛经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腹疼痛消失时间、伴发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痛经程度、生活质量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痛经,促使症状消失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灸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多见于未婚未育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及腰骶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疼、头晕、失眠、乳房胀痛、面色苍白及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笔者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经检查排除生殖器或生殖道器质性病变。其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35岁,其中14岁~24岁者40例,25岁~34岁者20例;未婚36例,已婚24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2治疗方法2.1基础治法2.1.…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报告我厂医院妇科门诊自1989年1月~1992年12月的58例原发性痛经病人,通过使用抗风湿灵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58例原发性痛经病人中,13~24岁46人,25~35岁8人,35~50岁4人。均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二、临床症状:58例均发生于有排卵的月经周期,并在初潮或初潮后6~12月开始发病。痛经通常在月经来潮后发生,19例在经前12小时出现,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来潮时加剧,其中7例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39例发生在来潮时或来潮后1~2天,小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喜按、喜温,有时表现为腹痛,下坠感,严重疼痛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甚至腹内侧。痛经持续时间最短的仅2小时,最长的5天,妇检时,均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在经期前后或在经期中,发生腰腹疼痛或其它不适,伴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的一种病症。痛经是一个临床自觉症状,以病人腹痛是否耐受,是否影响生活及劳动为鉴别。一般妇女在行经时,伴有腹痛不适,轻微腹痛感觉不属痛经,痛经的原因及病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月经疼痛是在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作,但大多于月经第一、二天出现,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也放射至阴道、肛门及腰骶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腹痛常持续数小时,偶有1~2天,当经血外流通畅后逐渐消失。疼痛剧烈时,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甚至昏厥。亦有部分病人在月经前1~2天即有下腹部疼痛,接近月经或来潮时加剧。膜样痛经的病人则在第3~4天时疼痛最剧烈,膜状物排出后即消失。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已婚与未婚的妇女均可发生,未婚的以原发性为多,已婚的以继发性居多。以青年妇女更为多见,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往往经结婚或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原发性痛经流血量不多,但每间有血块或大片膜样组织。  相似文献   

19.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称为痛经.临床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l临床疗效.方法 将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60人,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治疗组给予中药配合温针灸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 中药配合温针灸方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临床疗效优干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