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ghrelin在生殖系统中的研究概况,以期进一步了解ghrelin及其受体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在生殖系统中的调节作用。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1999/2006 ghrelin相关文献,检索词为"ghrelin",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通过国家智库检索中文的文献,检索词为"ghrelin",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ghrelin与生殖系统相关的文献,对ghrelin与其他系统如肿瘤、消化、循环等文章不予采纳。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62篇与生殖系统有关,其中30篇文献根据相应标准采纳,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①ghrelin与其受体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relin被发现是一个内源性的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配体,含有28个氨基酸残基。ghrelin和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在体内的广泛分布,特别在生殖系统中的高表达。ghrelin具有除了调节生长激素释放的基本作用以外,还有更广泛的生物功能。②ghrelin在生殖系统的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中的作用:ghrelin可以抑制大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释放,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体外实验证明,ghrelin呈剂量依赖地抑制睾丸中的睾酮分泌。有研究提示ghrelin可直接调控睾丸的发生、发育。Ghrelin在卵巢中也有表达,提示ghrelin的表达与黄体的功能密切相关。结论:ghrelin和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1a在生殖系统中广泛表达。ghrelin在中枢下丘脑和垂体中有一定的作用,在外周睾丸和卵巢组织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ghrelin调节生殖系统的机制是复杂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没搞清,还需要各学科的融合继续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慢性皮肤溃疡的愈合与修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慢性皮肤溃疡慢性迁延,难以治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且效果均不佳,因此研究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3-07/2004-06相关文章,检索词为“ulcer,skin,chronic,therap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检索词为“溃疡,皮肤,创面,慢性,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有关慢性皮肤溃疡及慢性皮肤创面治疗的实验性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研究。②个例报道。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章142篇,排除重复类似研究,选择其中13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的不断增高,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且该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临床治疗中存在很大困难。手术治疗有效却有一定的手术适应症,中医治疗治本可是见效慢且效果不一定,物理治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各类生长因子治疗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组织工程皮肤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为较新兴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结论:目前对慢性皮肤溃疡的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组织工程皮肤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较新兴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山羊胚胎皮肤发育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β1整合素的表达状况,以定位表皮干细胞。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5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取8-18周龄山羊胚胎背部皮肤,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山羊胚胎皮肤发育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β1整合素在山羊胚胎皮肤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①表皮于8~9周龄时开始发育,10周龄时表皮由三层细胞构成,在11周龄时可见有原始毛囊的出现,有少量张力原纤维的存在,并发现朗格罕斯细胞,12~13周龄时表皮细胞出现角化层、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分化,可见汗腺,14-15周龄毛球上皮细胞索开始分化为外根鞘、内根鞘的原基和毛发的前体,在毛囊一旁出现皮脂腺,张力原纤维增多、变粗,并发现典型的桥粒结构,16~17周龄时表皮层变薄,毛开始形成,并随着发育逐渐长出体表。18周龄皮肤的结构渐趋成熟。②胚胎发育早期,基底层细胞胞浆内表达β1整合素,随着皮肤发育,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出现在毛囊隆突区和外根鞘。结论:①山羊胚胎表皮的发生优先于真皮的发生,在胚胎时期处于剧烈的分化阶段。②β1整合素的阳性反应定位于基底层,随着皮肤的发育也表达于毛囊隆突区和外根鞘,表皮干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的部位与皮肤的发育特点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慢性皮肤溃疡慢性迁延,难以治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且效果均不佳,因此研究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7/2004-06相关文章,检索词为“ulcer,skin,chronic,therap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检索词为“溃疡,皮肤,创面,慢性,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有关慢性皮肤溃疡及慢性皮肤创面治疗的实验性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研究。②个例报道。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章142篇,排除重复类似研究,选择其中13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的不断增高,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且该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临床治疗中存在很大困难。手术治疗有效却有一定的手术适应症,中医治疗治本可是见效慢且效果不一定,物理治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各类生长因子治疗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组织工程皮肤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为较新兴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结论:目前对慢性皮肤溃疡的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组织工程皮肤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较新兴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照射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紫外线具有抗炎、镇痛、促进再生作用。适当剂量紫外线可刺激表皮细胞增殖 ,促进免疫因子释放 ,但大剂量紫外线可导致皮肤老化 ,角质层增厚 ,甚至癌变及全身免疫力低下[1] 。创伤修复包括受损组织的消除和各种细胞的聚集 ,局部产生大量的胶原基质 ,最后形成瘢痕。多种细胞、基质成分、血管及多肽生长因子都与创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2 ] 。一般认为 ,紫外线照射促进伤口愈合是由于 :紫外线的直接杀菌作用 ;照射后皮肤发生光化学反应 ,生成皮肤红斑 ,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快 ,组织血流灌注增多 ,细胞代谢增强 ;刺激细胞DNA、RNA的…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定位特征对修复皮肤创伤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谢举临  利天增 《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70-571,T002
目的:研究正常人皮肤中表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探讨表皮干细胞与烧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在需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获取正常皮肤组织共24例,用α2、β1整合素和K10角蛋白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皮肤中的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位置。结果:分化高的K10阳性细胞分布于除表皮基底层以外的所有基底上层包括角质层、透明层、颗粒细胞层和棘细胞层的细胞中,而阴性染色区域则集中于表皮基底层。说明表皮基底层细胞不表达K10角蛋白;而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位于基底膜上、邻接真皮的基底层,呈波浪状,起伏不平分布,同时在头皮的真皮网状层、毛囊末端底部及汗腺周围也发现有阳性细胞。而阴性染色细胞则位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细胞。结论:表皮基底层、毛囊及汗腺周围中存在的表皮干细胞可能与皮肤创伤的修复有关,不同创面中残存的表皮干细胞可能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分化的细胞来源,这提示对残存的表皮干细胞的保护、激活、促进其增殖和分化是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从而可以部分阐明创伤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分选和培养的叮能性,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2-01/12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中心完成。根据表皮干细胞与Ⅳ型胶原蛋白的高黏附的特性,运用黏附实验将干细胞从培养在鼠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的表皮细胞中分选出来,并从形态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分选出来培养的细胞符合表皮千细胞的特征,说明分选培养的细胞是表皮干细胞。结论:预先在体外对表皮干细胞进行分选和培养是可行的,该细胞群有望成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为下一步应用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探寻组织工程化皮肤创面覆盖物的"种子细胞"的研究逐渐增多。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皮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再生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 Med数据库中2002-07/2011-12关于表皮干细胞修复皮肤损伤研究的文章,以"表皮干细胞,创面修复,组织工程,皮肤"或"epidermal stemcells,tissue engineering skin,wound surfac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表皮干细胞修复皮肤损伤研究进展有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2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8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是表皮发生、分化和创面修复的基础,其正常增殖分化是维持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对烧伤、创伤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对皮肤疾病的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表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是复合人工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先决条件。随着对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可达到迅速构建表皮层的目的。但表皮干细胞的应用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含有较高干细胞比例的供皮区。方法选择不同供皮部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以K19和整合素β1作为表皮干细胞鉴定标记。结果皮肤基底层表皮干细胞以包皮及阴囊最多,其次是臀部,背部多于胸部。四肢近端外侧多于四肢近端内侧,头皮、手掌及足底皮肤基底层干细胞数量较少。结论从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供应来源考虑,以男性包皮最佳,在客观上也容易获得。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而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皮肤损伤已成为威胁患者安全的主要隐患,以预防和减少皮肤意外损伤为目的的质量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术中导致患者皮肤意外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采取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皮肤的形成与再生修复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过程,是来自两个不同胚层组织中的信号因子相互调控的结果。Wnt信号途径是参与控制胚胎发育和组织修复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大量资料证明Wnt信号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的存在于各种不同物种的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过程中。W途径也参与了外胚层组织器官的生物学过程,具有调控nt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发育,诱导皮肤附件的形态发生,调节毛囊的周期生长,促进创面修复等功能,因此,系统的研究Wnt基因在皮肤组织中时空表达和功能定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就Wnt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性,传导通路中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和促进皮肤发育及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和p63在部分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为其人群大规模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病理科档案材料中食管鳞癌、胃腺癌、大肠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肺癌、肝细胞性癌、乳腺浸润导管癌、肾透明细胞癌、卵巢腺样囊腺癌和胰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各6例及相应正常组织各3例。肿瘤标本先观察苏木精-伊红(HE)切片以确定肿瘤部位,采用组织芯片仪及手工法制作180点列阵组织芯片,进行p53和p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p53、p63阳性细胞在各组的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53表达类型:(1)正常组织p53阳性细胞数很少;(2)3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大肠癌、1例肺癌、1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的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阳性核染色反应,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阴性,1例膀胱癌中有少量阳性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阴性肿瘤细胞中。p63表达类型:(1)正常食道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呈核染色,p63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棘细胞层;(2)6例食道癌、6例膀胱癌和4例肺鳞癌均为强阳性反应,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核染色,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p63阴性;两例肺腺癌p63阴性;(3)6例胃癌中的4例、6例大肠癌中的3例、6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的2例、6例肝细胞性癌中的1例可见较强的肿瘤细胞胞质染色。其中3例食管癌、3例胃癌、1例大肠癌、1例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63和p73蛋白在乳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例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5例增生乳腺组织(增生组),15例原位乳腺癌组织(原位组),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浸润组)中p63蛋白、p7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良性病变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肌上皮围绕,p63阳性;原位组p63染色显示肌上皮呈不连续表达;乳腺癌早期浸润灶及浸润性癌,p63染色显示肌上皮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p73在对照组、增生组、原位组及浸润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5),20.0%(1/5),33.3%(5/15)和66.7%(40/60),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乳腺肿瘤组织中,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p73表达阳性率则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p63蛋白、p7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63、p7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单克隆抗体p6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p63在乳腺疑难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各种乳腺病变组织标本66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同时标记p63和SMA作对比研究。结果16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1例导管原位癌中存留的肌上皮细胞几乎全部p63和SMA( ),4例良性病变中的少数导管见p63呈不均匀的间断表达,p63与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无交叉反应;50例恶性病变中仅2例见小灶状癌细胞p63( )。SMA除标记肌上皮细胞,还与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成分有交叉反应。结论p63可作为识别乳腺肌上皮细胞的一个新的特异性标志,同时检测p63和SMA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和p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63和p40的表达,分析p63和p40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和p4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8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p63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65例,阳性率为78.31%,呈p40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72例,阳性率为86.75%,二者均呈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53例,阳性率为63.86%,二者均呈阴性表达者10例,阴性率为12.05%。不同年龄、部位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p63和p40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性(χ^2分别=1.17、1.75、0.52、0.71,P均>0.05),但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旁浸润的患者组织中p63和p40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分别=5.72、23.14、13.10、43.40、53.99、61.36、62.43、6.57、33.73、7.36、35.85、35.87、22.13、50.02,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与p40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p63和p40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有关,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 ;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 ;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 0.368,0.342,P<0.05)。结论 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Skin laceration repair is an important skill in family medicine. Sutures, tissue adhesives, staples, and skin-closure tapes are options in the outpatient setting. Physician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various sutur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simple, running, and half-buried mattress (corner) sutures. Although suturing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laceration repair, tissue adhesives are similar in patient satisfaction, infection rates, and scarring risk in low skin-tension areas and may be more cost-effective. The tissue adhesive hair apposition technique also is effective in repairing scalp lacerations. The sting of local anesthesia injections can be lessened by using smaller gauge needles, administering the injection slowly, and warming or buffering the solu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ap water is safe to use for irrigation, that white petrolatum ointment is as effective as antibiotic ointment in postprocedure care, and that wetting the wound as early as 12 hours after repair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infection. Patient education and appropriate procedural coding are important after the repai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7、p53和p63蛋白在鉴别诊断水肿性流产(HA),部分性葡萄胎(PHM)和完全性葡萄胎(CHM)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A(n=21)、PHM(n=28)和CHM(n=32)石蜡组织切片中p57、p53和p63的表达。结果:HA、PHM和CHM组织中,p5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5%(19/21)、100%(28/28)和0.0%(0/32),PHM和CHM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5/21)、71.4%(20/28)和87.5%(28/32),HA、PHM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1);p6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17/21)、89.3%(25/28)和87.5%(28/32),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以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形态特征为基础,结合免疫组化检测p57、p53和p63的结果,对鉴别水肿性流产和葡萄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血管紧张素Ⅱ除经典的作用外,还作为一个多效因生长因子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参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自我更新和损伤修复。阐述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皮肤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5-01血管紧张素Ⅱ与皮肤组织损伤修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AngiotensinⅡ,ski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计算机检索CNKI1995-01/2004-05有关血管紧张素Ⅱ与组织损伤修复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约350篇文献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研究血管紧张素Ⅱ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作用和机制的文献。②不排除是否为随机、对照和盲法等论证推荐的文章。排除标准:Meta分析类文章、综述类文献及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余篇关于血管紧张素Ⅱ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组织损伤修复,特别是与皮肤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章。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对符合标准的25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血管紧张素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皮肤以外组织器官,尽管血管紧张素Ⅱ与心、脑、肾、血管损伤修复及相关疾病发病关系的文章较多,然而血管紧张素Ⅱ与皮肤损伤修复关系的研究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正受到关注。试验证据来源于细胞培养、动物、人体。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将作为一个激素和局部多效应生长因子影响皮肤自我更新和损伤修复,深入认识其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并为治疗难愈创面和瘢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