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20所养老机构的473名老年人进行老年抑郁症状评定、一般情况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Spearman相关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1.3%.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于未经历者,且随着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数目的 增多,抑郁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中的健康恶化、经济困难和不愉快经历是导致老年人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且与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现况,探讨老年人生活质量与抑郁症状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F-36)以及自行设计的危险因素调查表对西安市20所养老机构46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老年人的SF-36各维度平均值均明显低于无抑郁组(P<0.001);各维度得分与抑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情感职能5个维度对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与抑郁症状患病率密切相关,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应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实施有效干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抑郁现状,探讨衰弱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对成都市两所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筛查量表(The FRAIL Scale)、衰弱筛查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调查。[结果]共纳入262例养老机构老年人,其中117例存在衰弱症状,71例存在抑郁症状,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3. 157,95%CI(1. 693,5. 887)],在衰弱的5个指标中,疲劳、耐力减退、自由活动下降、体重下降均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更高,机构应注重发现老年人衰弱症状,早期给予干预,逐渐降低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与自我评价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危险因素调查表对1 950例老年人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经济条件、健康情况、生活状态、子女情况、居住环境、社会地位自我评价差者,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对健康情况、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生活状态评价差或一般、对子女状况评价差者,发生抑郁症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提示它们均为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自我评价情况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自我评价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与自我评价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危险因素调查表对1 950例老年人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经济条件、健康情况、生活状态、子女情况、居住环境、社会地位自我评价差者,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对健康情况、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生活状态评价差或一般、对子女状况评价差者,发生抑郁症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提示它们均为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自我评价情况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省级养老院内老年人抑郁情绪及生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内年龄≥60岁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生活满意度状况,探讨机构养老环境下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79名居住在广州市省级养老院中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住在广州市省级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8.5%,GDS得分为(9.88±6.63)分.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生活满意度低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结论 机构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健康状况、有无兴趣爱好、经济条件、生活自理状况等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陶琼英  马修强 《护理研究》2013,(12):4109-4111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等测量工具对养老机构内160名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养老院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36.25%。经单因素分析,无子女老人、经济收入低、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低者,其抑郁评分高(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相关性分析发现,养老院老年人抑郁分值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因素较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老年人生活方式和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关系,为改善老年人生活方式,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西安市新城区的975名老年人进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老年抑郁量表(GDS)以及一般情况的调查,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得分高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生活方式得分低的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行为、运动行为和自我实现进入回归方程,提示它们均为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实施干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老年抑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老年人归因方式问卷、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对太原市2所养老机构228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抑郁老年人104人(4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学历、高自尊、积极的归因方式、高质量睡眠、娱乐活动及子女看望频次是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相关因素复杂,建议机构健康管理者早期筛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抑郁状况,探讨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中文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南通市7所养老机构25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抑郁患病率为56.2%,入住老年人的抑郁评分为(12.70±6.66)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为(35.13±9.88)分;养老机构的老人抑郁发生与健康自评、爱好、自理能力显著相关(P0.01)。结论: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患病率高,受健康自评、爱好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乌鲁木齐市12所养老机构的2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得分为(31.10±12.0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女看望次数、是否乐观、有无兴趣爱好、经济自评、机构服务质量、自理状况以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呈显著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乐观、经济自评、机构服务质量、有无兴趣爱好、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老年人身心状况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关爱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建芳  王君俏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43-244,25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关爱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关爱行为评价量表对183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关爱行为自我评价总体得分较高,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保证、尊重、知识和技能、联系。护士长关爱行为总分及知识和技能、尊重两个维度得分高于普通护士(P<0.01),护龄较长的护士在知识和技能、保证维度水平显著高于护龄较短者(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通过争取领导支持、改进护理模式、体验实践关爱、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着手,提高护理人员的关爱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临床专科护士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专科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采取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由临床专科护士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自评。结果:全部专科护士对自身工作均表示认同,但认为在科研、教学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方面仍有欠缺。结论:应在培养专科护理,专科理论、技能的同时增强科研意识,并有计划地安排专科护士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专科护士水平。  相似文献   

14.
护士间沟通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秋香 《护理学报》2006,13(7):25-26
目的了解护士间沟通现状,为持续改进护士间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0名护士进行护士间沟通现状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认为护士间沟通一般或不太好占60.0%,100%护士认为沟通重要,能促进协作、增强相互理解和信任,最期望的沟通内容是护理经验,最期望的沟通方式是像好朋友一样交谈。结论通过找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护士间沟通的有效性与协作,提高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肖适崎  宫英丽 《护理研究》2007,21(25):2294-2296
[目的]了解内科住院病人入院当日抑郁状况,分析其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在150例内科住院病人入院当日,向其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150例内科住院病人入院当日抑郁发生率为53.3%,进入回归方程的内科住院病人入院当日抑郁相关因素为性别、性格及入院次数。[结论]内科住院病人入院当日抑郁率较高,其抑郁相关因素为性别、性格及入院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1 223名本科院校护理教师线上教学的情况,分析线上教学现存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果,为线上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方法自设我国护理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线上教学质量调查(教师版)问卷,2020年6月10日—30日,利用问卷星调查了1 223名本科院校护理教师、临床教学医院护理教师线上教学情况。结果2020年2月前,783名(64.0%)护理教师没有线上教学经历,1 114名(91.1%)护理教师对线上教学表示接受或非常接受。2020年2月—6月,1 109名(90.7%)护理教师线上教学1~3门课程,线上教学时,护理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和丰富的教学活动。相较于理论课教学,259名(57.9%)和109名(44.7%)护理教师分别认为实验教学、临床教学的效果更差。网络问题(72.4%),线上课堂状态不易控制(60.8%)和学生互动不积极(56.6%)是护理教师线上教学的主要困难。护理教师对线上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整体水平较好,其中教学准备方面得分最高,为(4.1±0.7)分。结论 2020年2月前,多数护理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经历,但护理教师对线上教育态度积极,线上实验教学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判断科室护理管理者对本科室护理风险等级评价和其他科室护理管理者对该科室风险等级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据此确定在最终的护理风险等级划分中是否采用本科室护理管理者意见。方法:运用SPSS软件将在EXCEL中处理好的护理管理者对科室风险等级评价数据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根据KAPPA值判断自评和他评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KAPPA值为-0.062,护理管理者对于科室护理风险等级的自评和他评结果一致性差。结论:护理管理者对本科室的护理风险等级评价与其他科室护理管理者对该科室评价相比明显更高,护理管理者在对本科室的风险等级评价时存在利己的倾向性,自评的结果将不会被纳入最终的护理风险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选取舟山市定海区612例45岁以上中老年男性进行PADAM自我症状评定量和外周静脉血雄激素水平测定,根据相应判断依据进行PADAM的诊断并用二项分布原理进行人群患病率的估计,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PADAM自我症状评定结果显示:中老年男性PADAM患病率为39.87%(95%CI:35.99%~43.75%),不同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类症状得分值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舟山海岛中老年男性PADAM患病率为30.72%(95%CI:27.06%~34.38%),除黄体生成素水平和性激素结合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外,总睾酮、游离睾酮、游离睾酮指数等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舟山海岛中老年人PADAM的患病率较高,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PADAM的相关研究,为提高中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is surve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nxiety, depression, coping strategies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ost-hysterectomy Chinese women before discharge and further determined the best predictor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this group. METHOD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105 women who were administered, 1-2 days prior to discharge, via one-to-one interview, the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the Brief COPE Scale and a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RESULTS: Only 1.9% of the 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anxiety, while 4.8% experienced depression after having a hysterectomy. Active coping, positive reframing, planning, emotional support and venting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coping strategies. Significa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anxiety, depression, coping strategies a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The best predictors of anxiety were self-blame, venting and medical payment. The best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were self-blame and employment status. CONCLUSION: Self-blame was the predictor of bo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t implied that a patient's negative self-evaluation may influence both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mental health. The ways of medical payment and employment status were predictor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pectively, both of which reflected the economic stress that affecte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Chinese women, post-hysterectomy, before discharg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care for Chinese women post-hysterectomy, before discharge, should address their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well-b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