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雪靖 《中医药信息》2010,27(4):128-130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免疫调节以及对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等。对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证实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系统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对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总结,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芩为我国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现代药理及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含有黄酮类、木脂素和挥发油等多种成分。通过查阅、收集、整理文献,对国内外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可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临床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芩做为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对黄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中得以应用的是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还有部分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特性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其潜在的独特的药理作用也没有被发现利用,同时借助其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得到重视,大有开发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5.
黄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黄芩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黄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黄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属唇形科植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菌痢、肝炎、高血压等。黄芩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Ⅰ和黄芩新素Ⅱ。近年来对黄芩有效成分和药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就近年来有关黄芩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抗氧化作用自1935年Haber和Weiss发现氧自由基以来,人们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许多病理生理现象如衰老、肿瘤、突变、炎症、多器官的缺血再灌注等都与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7.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芩素(Baicalein)异名:黄芩苷元,黄芩黄素,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中药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其在生药中占5.41%,是黄芩的最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黄芩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芩素对多种疾病包括炎症、肿瘤、纤维化性疾病、心脑血管性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活性.现就黄芩素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5,(8)
野黄芩苷是灯盏细辛中主要生物活性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野黄芩素是其苷元及活性代谢物,相比野黄芩苷具有更好的活性。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也就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它们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是重要的清热中药,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主,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抗高血糖等生物活性。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和机制,为更深入开发利用黄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黄芩是唇形科(1abiate)植物草黄芩(Scutellaria b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黄芩中含量较高,约占黄芩中总黄酮的76.49%,黄芩苷含量最高。药理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1.
庞溢媛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草药》2019,50(13):3207-3216
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线粒体保护、抑制肿瘤端粒酶活性、抗炎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对其抗衰老的研究也不断增多。结合6种衰老假说:自由基衰老假说、免疫衰老假说、中医脾肾衰老假说、线粒体衰老假说、端粒-端粒酶假说、炎性衰老假说,对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抗衰老相关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黄芩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衰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黄芩苷(Baicailin,Bai)是从中药材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中撮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和抗感染。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常规药物治疗无法延缓或阻止PD进展,且长期使用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黄芩中的黄酮类、多糖、生物碱类等主要活性成分在PD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抗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自噬活性等方式有关。目前对黄芩治疗P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化合物,且多为动物实验,缺乏临床依据。同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且涉及的药理机制复杂,关键药物靶点及各活性成分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仍需进一步证实。未来可从上述方面入手进行药理作用机制探索,为防治PD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芩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仁慧 《中医研究》2003,16(2):57-58
综述黄芩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理研究现状,得出黄芩具有抗实验性肝损伤、抗病毒、抗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免疫、调节血脂代谢等多种药理作用,为黄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别对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提取工艺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黄酮类成分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芩经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后黄酮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考察中药黄芩经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后黄酮类成分变化。方法:以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黄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黄酮类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效液相结果显示,黄芩经侧耳菌发酵后大部分黄酮类成分消失;而经黑曲霉发酵后,黄芩苷含量减少,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分别是黄芩药材的2.73,5.77倍。结论:黄芩经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后,苷类成分被转化为苷元或其他物质,有利于提高黄芩的生物利用度及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7.
黄芩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清热燥湿之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索、黄芩酮等成分。黄芩的现代药理研究颇为活跃.为其新用途的拓展不断提供新的佐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扬文  陈忻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375-376,F000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以往研究对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苷以及提取的活性部位的药理活性多有关注,主要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以及对肝脏、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等方面。现对近5年国内外黄芩药理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黄芩苷药理作用及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宇  向燕  谭裕君  李楠  杨启悦 《中草药》2019,50(24):6142-6148
黄芩苷是源于中药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其药理活性明显。研究表明,黄芩苷可用于治疗肺炎、肿瘤及肝炎等疾病。但黄芩苷较差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疗效的发挥。因此,近年来利用新技术制备黄芩苷新剂型以改善其物理特性的研究逐步深入。基于此,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黄芩苷药理作用和新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苷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甜  程林  杨林林  林红梅  杨利民  韩梅 《中草药》2019,50(4):936-944
目的研究黄芩秋季采收期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及生态因子和关键酶表达对其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栽培的一年生黄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秋季连续时间黄芩根组织中9种关键酶基因(PAL、C4H、4CL、CHS、CHI、FNS、F6H、UBGAT、GUS)的表达量;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根中4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以生态气象站对黄芩样地气象数据进行采集;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DP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一年生黄芩秋季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因此黄芩秋季最佳采收时间应在9月初;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4种黄酮类药效成分较大的生态因子为土壤含水量、最高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合有效辐射;C4H、UBGAT基因的表达对黄芩秋季根部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最大降雨强度可能通过对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来间接影响黄芩药效成分的积累。结论明确了一年生黄芩秋季采收期4种主要黄酮类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和黄酮类化合物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为黄芩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生理生态机制的明晰和黄芩药材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