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口服塞来昔布联合芬太尼PCIA组(试验组)和单纯应用芬太尼PCIA组(对照组),分别记录各组术后48h内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塞来昔布联合芬太尼PCIA多模式镇痛可缓解腰椎后路融合术后48h内疼痛,减少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液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70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分层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和B组(罗哌卡因复合液组),每组85例,分别按照各自组内用药方案予以镇痛,记录每例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6h、12h、24h、36h、48h、3d及7d的疼痛评分、术后首次补救镇痛药物时间、补救镇痛药物的总人次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 P<0.05);术后首次补救镇痛药物时间B组长于A组(P<0.05);B组使用曲马多的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但两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例数B组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液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黄雪梅 《吉林医学》2008,29(24):2319-231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的效果和临床作用。方法:将27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实验组)和未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对照组),每组135例,术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镇痛效果、及生理恢复情况(包括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4h和48h睡眠时间、泌乳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明显好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早(P〈0.01)。结论:使用硬膜外镇痛泵能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能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8例腰行椎后路手术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B组采用传统镇痛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和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地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各个时间段VAS评分和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术后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在椎间孔镜手术围术期的重要性。方法 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年08月-2020年05月同一组医师收治并完成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管理:围术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术前半小时曲马多1.5 mg/kg静脉给药超前镇痛、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切口阻滞、术后口服泰勒宁片1片每12h镇痛。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局部麻醉+传统围术期镇痛管理,术后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48h及术后3月的VAS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即刻与术后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当天睡眠时间(7.37±0.85)h长于对照组的(6.67±1.30)h,P <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47±0.68)h长于对照组的(3.52±1.09)h,P <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阻滞组(B组)和硬膜外组(E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静脉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实施前B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B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E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8、12、24、48 h的静息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眩晕、呼吸抑制、尿潴留等。 结果 2组术后静息疼痛VAS评分随术后时间越来越高(P<0.05),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补救性镇痛例数为1例(3.3%),E组2例(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B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E组(P<0.05),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E组(P<0.05);术后48 h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 结论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与连续硬膜外镇痛均能为胃癌手术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食管及贲门癌手术的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30例胸腔镜下食管及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0例传统开胸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6h痛感、术后下床时间、胸管置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观察组患者术后6h疼痛评分(2.2±0.9)min、术后下床时间(24.5±4.8)h、留置胸管时间(2.4±0.6)d、术后住院天数(6.1±1.1)d,分别低于对照组(6.7±0.9)min、(51.7±6.4)h、(4.3±1.1)d、(9.5±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及贲门癌手术效果肯定,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0例,其中行单纯后路椎体问融合术47例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53例患者。回顾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48h内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切口疼痛VAS评分、48h内伤口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融合节段前凸角、临床疗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或不联用PLF对椎弓根内固定下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融合率无明显影响,且椎问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增加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法的临床效果。方法3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0例和对照组90例,均采用外切内扎术,治疗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法,对照组运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局部注射,观察术后疼痛出现时间、程度及消失时间,用疼痛VAS评分法记录术后1、3、5、7、9d时的评分,根据评分标准比较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1%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χ2=17.818, P <0.01);治疗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 t =13.411,P <0.01)。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第1d( t =-6.847)和第7d( t =-5.94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第3d( t =-9.356)和第5d( t =-12.398),排便疼痛缓解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术后第9d ,排便疼痛评估无明显差异( t =1.351,P >0.05)。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139.57±23.61)h(约6d),明显优于对照组(165.38±23.26)h(约8d)( t =8.343,P <0.05)。结论混合痔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疼痛时间出现较晚,消失较早,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帕瑞昔布注射、股神经阻滞、吲哚美辛栓肛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单纯PCIA组(n=15)。2组患者均维持镇痛48 h,记录术后疼痛VAS评分、被动及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48 h是否开始下床活动。结果多模式镇痛组48 h膝关节屈曲至90°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P<0.01);多模式镇痛组术后48 h运动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P<0.01),静息状态无差异;48 h开始下床活动例数有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单纯PCIA组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多模式镇痛组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对患者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且并发症少,镇痛效果良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标准拔出引流管对腰椎融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拔出引流标准,将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100例。A组根据时间(术后第2天)拔出引流管,B组根据引流量(<50 mL/d)拔出引流管,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 A组术后引流量和总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 <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B组短(P <0.001)。2组手术部位感染和术后疼痛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后路腰椎1~2节段融合内固定的患者,A组患者比B组患者恢复更快,A组患者较B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减少,总失血量减少,A组术后提前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并且不增加术后感染和疼痛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李丹  康宇  陈琦  吴钢 《中外医疗》2014,(23):25-26
目的 评价关节腔内给予地佐辛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关节腔内注射地佐辛5 m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 mL);B组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mL。记录术后1、4、6、8、12和24 h患者在屈膝关节90°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毕至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1,4,6,8,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2.3±0.6,2.6±0.5,3.0±0.5,2.8±0.6,2.9±0.7)明显低于B组(4.5±0.7,5.3±0.6,5.8±0.8,5.9±0.5,5.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物时间A组(265±40)min明显长于B组(62±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腔内给予地佐辛用于膝关节镜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围术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连续周围神经阻滞的多元化镇痛方案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PCA)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联合应用围术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术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的多元化镇痛组(联合组,n=20),另一组术后单独应用静脉PCA(PCA组,n=20)。联合组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刻及其后每6小时经留置的腰丛神经阻滞管注入0.25%罗哌卡因20ml。PcA组只连接PCA装置,芬太尼10μg/ml,无背景输注,每次PCA 2ml,锁定时间5min。两组均在术后6、24、48h内观察患者运动及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患肢运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并记录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6、24、48h联合组病人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CA组(P〈0.01),48h时运动和静止状态下,联合组病人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CA组。联合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3±1.6)d,PCA组(10.3±1.6)d,联合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A组(P〈0.01)。联合组病人摄入的阿片类药物的量明显少于PCA组。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剂量罗哌卡因持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圆手术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的术后多元化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辅助静脉自控镇痛泵(PCA)对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2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PCA镇痛,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辅助PCA镇痛,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体征指标,比较两组术后1、3、5、7 h等不同时间点下的疼痛情况,术后72 h内PCA按压次数、停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T-Ⅱ)等应激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3、5、7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72 h内PCA按压次数、停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NE、Cor、AT-Ⅱ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00%(7/100)低于对照组19.00%(19/100),简明健康生活状况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术期输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全麻术后镇痛药吗啡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DEX )组。DEX组术前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 ,继以4μg/h持续输注至术后48h。NS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以同样技术予以输注。术后应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患者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患者主观VAS评分大于4cm时),术后4、8、18、24、48h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OAA/S),吗啡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从手术结束到患者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DEX组[(31.45±6.25)min]比NS组[(21.00±4.36)min]显著延长(P<0.01)。DEX组术后48h内吗啡的总用量(24.50±2.77)mg ,显著低于NS组(33.47±2.79)mg(P<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DEX组与NS组分别为10%和25%(P<0.05)。结论: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输注DEX可延长患者术后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减少术后48h内吗啡的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3例),应用开腹手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腹腔镜手术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为(60.0±11.1)min,术中出血量为(90.0±50.9)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6.0±2.5)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4.9±1.1)h,住院时间为(4.5±1.5)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为(56.8±10.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4±5.5)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45.0±5.6)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1.1±1.3)h,住院时间为(8.0±1.0)d。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行TURBT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0例患者接受静脉自控镇痛,3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4 h (T1)、12 h (T2)、24 h (T3)、48 h (T4)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R-VAS)疼痛评分、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M-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指标(术后镇痛药物追加次数、按压镇痛泵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膀胱刺激征、心动过缓)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后T1~T4时间点R-VAS疼痛评分和M-VAS疼痛评分均逐渐下降(P <0.05);各时间点2组比较,R-VAS疼痛评分、M-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比较,术后镇痛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静脉自控镇痛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且拔除气管导管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并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布托啡诺注射液4 μg·kg-1·h-1 +盐酸右美托咪啶0.1 μg·kg-1·h-1);对照组采用单一模式镇痛:术毕且拔除气管导管前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枸橼酸舒芬太尼0.05 μg·kg-1·h-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SA)、术后24 h IL 6水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静脉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1、6、12、24、48 h)观察组VS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 IL 6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对剖宫产术后疼痛、泌乳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Q组和A组。两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A组给予单纯PCIA镇痛,术后Q组在B超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并联合PCIA镇痛,观察两组产妇术后4、8、12、24、48h静息时及活动时疼痛情况(VAS评分);两组术后24、48h泌乳素(PRL)的水平并记录泌乳始动时间;观察术后的康复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的评分均是先上升后下降,但Q组术后VAS的评分比A组较平稳,且Q组术后4、8、12、24、48h静息时及活动时VAS的评分均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h的PRL水平Q组要高于A组,且Q组的泌乳始动时间也早于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Q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有更完善的效果,且能促进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师和专科医生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NBASS-APS)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结直肠癌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NBASS-APS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管理方案,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术后3日平均睡眠时长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术后3日平均睡眠时长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NBASS-APS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延长患者睡眠时长,使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提前,缩短住院天数,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