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2005—2011年收治的17例(观察组)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同期术后未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72例(对照组)的作为对照,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影响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营养状态差、术后化疗不正规、病变节段过长、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是1.20、1.25、1.38、1.47、1.53,且随着HR值的增大,危险相关性随之增加。结论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差、术后化疗不正规、病变节段过长、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均是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对145例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年龄、性别、自身营养状况、病灶范围、化疗、手术、内固定使用情况及HIV感染情况等13个可能的因素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和风险度。[结果]全组共有21例复发,总的累计复发率为14.48%。病灶累及范围广、不规范化疗、术中病灶清楚不彻底、术后是否使用内固定以及自身营养不良等5个因素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病变部位清除彻底、严格制动、加强营养、规范化疗是预防和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因素的作用强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因素的作用强度.方法 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脊柱结核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进行1~3年随访的患者486例,按照时间分为2组:第1组,1998-2002年收治患者,共129例,34例复发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95例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第2组,2003-2007年收治患者,共357例,27例复发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330例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是否彻底、术前术后是否正规用药、术后患者是否能严格制动,对比分析导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各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 第1组,术后患者是否能严格制动为作用强度最大的影响因素.而对于第2组,术前术后是否正规用药为作用强度最大的影响因素.结论 目前在遵循现有的脊柱结核基本治疗原则上,应该加强患者药物治疗,才能更有效的控制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9月经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407例进行随访。其中复发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0~78.0岁,平均36.6岁。未复发患者365例,男201例,女164例;年龄5.O~69.0岁,平均38.8岁。通过对术后复发的42例与同期未复发的36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做对比,并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ogistic进入法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导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入融合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术前抗结核时间)、病灶清除彻底程度、术后抗结核治疗规范程度、术后制动时间、耐药情况、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结核、不利条件(包括女性生育期、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人、贫血或营养不良)7个因素与脊柱结核病廿崎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抗结核规范治疗、术后手术部位严格制动足够时间、应用敏感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性脊柱结核、加强其他部位结核的治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短期内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患者术后怀孕、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可以减少脊柱结核病灶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韩生寿  谢守宁 《重庆医学》2015,(14):1908-1910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46例术后出现复发(观察组),369例术后治愈(对照组)。统计两组受试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等情况。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与老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洪宁 《湖南医学》2014,(10):2057-2059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Senile spinal tuberculosis ,SST )病灶清除与植骨融合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003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SST患者407例,根据随访结果显示资料按脊柱结核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2例和未复发组365例。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在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病灶清除度,其他因素,其他结核灶,制动时长,耐药情况,以及术后规范性治疗等方面数据比较,复发组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此七大类因素与SST于术后复发呈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病灶清除度,其他因素,其他结核灶,制动时长,耐药情况以及术后规范性治疗是影响SST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诸因素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以减少SST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收集我院20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所收治因术后复发需再次手术的27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综合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因素包括:基层医院对结核病认识不足,术前抗结核治疗欠规范;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平卧位;多耐药或耐多药结核株;脊柱稳定性不足;病灶清除不彻底;手术时机选择欠佳等。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成功关键,术前规范、合理抗结核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彻底清除病灶;术后保持脊柱稳定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周春林 《当代医学》2013,(28):54-55
目的探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脊柱结核手术并具有危险因素的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手术并排除了危险因素的1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试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1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切口窦道形成1例,远期脊柱结核复发1例;对照组10例均手术成功,切口愈合顺利,长期复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在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前抗结核效果不佳、术后抗结核不规范、病灶清除不彻底、营养状态差等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防止脊柱结核手术后的复发,应当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术前需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控制血沉等,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及植骨融合等,术后需继续长时间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只有排除这些危险因素,才能够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彻底治愈脊柱结核,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改善系统治疗效果,改进脊柱结核手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21例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21例复发的病例中9例术前未经严格抗痨治疗,5例药物治疗不规范,4例为耐药结核菌感染,2例植骨患者未遵医嘱严格卧床,过早下地活动。结论:术前规则抗痨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规范用药,严格卧床3~6个月,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可大大减少脊柱结核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分析患者在行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影响因素以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脊柱结核术的80例术后复治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将术后复治的患者作为A组(n=80),术后未复治患者作为B组(n=100)。将两组的一般资料、病灶清除情况、耐药结核、术后化疗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平均后凸角度小于治疗前(P0.05);29例患者经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后均发现耐药性较高。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复治主要受到耐药性较高、病灶未彻底清除、术后化疗不正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相对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手术成功,应坚持彻底清除病灶、术后灌洗引流、加强个体化化疗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结核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复发患者均出现局部疼痛加重,血沉增高(32~132mm/h),10例合并窦道感染。CT显示13例病灶局部清除不彻底,6例出现新病灶。21例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规范。4例行保守治疗,经瘘管清创换药+调整抗结核治疗后治愈;19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及重新植骨,其中18例术后一期获得治愈,术后放置病灶引流管延长至3~14d。2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者,术后绝对卧床6~8个月治愈;2例耐药患者术后1个月瘘管形成,经局部换药及调整结核药物治疗2年后痊愈。结论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结核复发是严重的并发症,严格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防止脊柱结核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3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1mo正规抗痨治疗后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取肋骨或髂骨行椎问植骨,部分患者绝对卧床或石膏床制动;另一部分则1期行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1~1.5年。结果37例术后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mo~2年,平均12mo。植骨块在6mo内融合,3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未融合(10.3%),治愈率89.7%。2例出现窦道,截瘫1例术后神经功能从Frankel B级恢复到D级,1例神经根性症状未恢复。单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30例中有4例植骨块松动,7例行内固定术病例未见骨块松动、脱出。结论脊柱结核按传统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或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均可取得食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1月—2009年6月期间采用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45例,病变于颈椎5例,胸椎5例,胸腰椎19例,腰椎15例,腰骶椎1例,术前后凸成角10°~72°,平均31°,均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优良率为90.5%,植骨融合率为95.6%,平均纠正后凸角度15.3°,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王绍红 《吉林医学》2011,(18):3750-375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据结核的损坏程度及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采取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36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的基础上加内固定术30例,观察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优58例(72.5%),良14例(17.5%),差8例(10%)。术后切口一期愈合72例,二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3年,平均20个月,其中78例优良,未复发;8例(10%)窦道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疗效确切、病变组织清除彻底、脊柱生理及稳定性好、结核不易复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结核应用彻底病灶清除术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选择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患者,对照组选择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脊柱畸形矫正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间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可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恢复患者的正常神经和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痊愈并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能性。②方法采用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腰椎、胸腰段结核33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③结果33例中术前有截瘫症状13例,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3例;后凸畸形采用cobbs法测量,并以胸段,胸腰段和腰段分别评价,术后校正率平均85%。本组患中有巨大脓肿,术前排脓5例。术后随诊1.5年以上,截瘫均恢复至E级。术后6~10个月病灶椎问骨融合25例,1.5年以上病灶区稳定椎间骨融合不完善5例。3例结核复发、复发率9%。④结论一期痛灶清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缩短病程,稳定脊柱和增加融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江天蔚  王澍 《中外医疗》2012,31(6):40-4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及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3月到2010年4月在我院进行再次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为17例,女性为19例,年龄分布为(42.4±15,2)岁,住院时间为(24.7±8.4)d,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包括病灶清除不彻底、化疗方案不合理、术后脓腔积液、未进行有效重建、手术时机过早、全身营养不良和内置物选择不当,研究人群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手术方法分析显示,单纯性病灶清除术为20例,占55.56%,病灶清除及窦道切除术为8例,占22.22%,一期病灶清除置骨融合为6例,占16.67%,二期病灶清除置骨融合为2例,占5.56%,进行随访未出现脊柱结核复发病例,手术后植骨均融合患者为26例,占72.22%,植骨未融合但椎间骨桥形成为10例,占27.78%。结论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比较复杂,但经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其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植骨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提高自身水平。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信阳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脊柱结核患者给予后路固定植骨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随访6~24个月,复查X线显示植骨区骨性愈合良好,17例后凸畸形患者减轻,39例消失,6例维持原状、未加重,术后无1例复发,未见断钉、脱钉现象。结论:后路固定植骨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 1 997年以来收治并行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 1 3例脊柱结核病例 ,对其病例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处理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 3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植骨部位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 4个月。术后后凸平均矫正 2 8°。结论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 ,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或避免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GSS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髂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病人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水平,脊柱椎体间融合情况。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后路GSS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髂骨植骨术,术后预防感染,正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腰背部无明显疼痛,切口一期愈合,血沉术后1~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无一例局部结核复发或内植物的松动、断裂。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积极适当功能锻炼,在病灶清除基础上植骨融合,后路GSS系统内固定技术能够矫正后凸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达到治愈胸腰椎结核的目的 ,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