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血量不准确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恒  龙峰  林兵英  梁绮文 《医学综述》2009,15(13):2065-2066
目的探讨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不准确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在4mL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采血1、1.5、2、2.5、3mL全血,分别检测重组凝血酶原时间(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4项指标,与标准血量2mL所得结果对比。结果血量不足时结果比标准的2mL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血量在>2mL时部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前提是采血量要准确,如采血量不足或过多时均对所测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血后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和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影响。方法 抽取 4 0例体检健康者血液与抗凝剂 9∶1和 6∶1混匀 ,分离血浆后立即测定 ,另将 9∶1血浆分别于 1h、2h、4h、6h测定。结果 室温放置 4h和 6h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相比PT、APTT时间均延长 ,PT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PTT有极显著差异 ( P <0 .0 1)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缩小 ,PT和APTT时间延长 ( P <0 .0 5)。结论 检测PT、APTT应严格把握抗凝剂比例 ,标本采集后 2h以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3.
吴晓春  王交田 《医学新知杂志》2009,19(4):247-247,249
目的 探讨126例不同肝病的凝血指标变化.方法 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126例肝病的4项凝血指标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4项凝血指标的实时检测,对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同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实验对象的凝血四项,并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强度和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妇女(P<0.01),三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同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相比,全血法FCM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活化FIB-R可灵敏地反映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为预测和诊断子疒间前期以及是否有DIC倾向提供一项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凝血测定过程中,影响凝血测定结果 准确性的常见因素.②方法 对采血量合格的凝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离心条件下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③结果 抽血量在1.6mL(8∶1)和2.0mL(10∶1)时,PT、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量在1.4mL(7∶1)和1.2mL(6∶1)时,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4h,APTT、TT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8h、24h,PT、APTT、FIB、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15min和20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凝血试验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非常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减少误差,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临床检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不同以及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的标本分别测定PT、APTT值,并分析其差异。结果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4 h 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6 h 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离心力下离心时间不同APTT、PT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9的比例比较,血液与抗凝剂比例<1∶9或>1∶9 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PTT临床检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应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凝血活酶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病人组40例和华法林治疗组20例,在北京普利生半自动凝血仪上采用STAGO公司生产的凝血活酶试剂(R1)与其他3种凝血活酶试剂(R2~R4)分别测定PT,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人组R1与R2~R4结果比较R2、R3 P=0.359、0.5(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相关系数r=0.86、0.98。R4(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r=0.822。治疗组R2~R4(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相关性差。结论4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时、当INR<1.6时R2、R3无显著性差异,当INR>1.6时、R2~R4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建议在选择凝血活酶试剂时,应考虑试剂对口服抗凝剂病人治疗监测时INR的敏感程度,以确保INR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量和红细胞压积(HCT)对凝血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STAGO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15例患者(不同标本量)和3例患者(不同HCT)进行检测,观察不同的采血量和HCT对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采血量超过或低于1.8 ml时所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凝血检测标本采集要求抗凝剂和血液比例准为1:9时,HCT55%或者HCT25%时,标准采血量测定水平大于调整采血量后测定水平,测得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标本采集量多少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的影响,异常HCT值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德元  汪虹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20-3821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住院病人3624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进行测定;对其中54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h、4h后再测定作配对分析。结果:在3624例标本中有482例有误差,误差率13.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者463例,占96%;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6例,占3.3%;混有肝素者3例,占0.6%。标本放置2h、4h后结果与即刻测定比较PT、TT、APTT结果差异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例一致性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一致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同一台凝血仪,两种不同的凝血酶原时间(PT)试剂,用同一个INR值定标血浆定标后,测定19例健康人、12例长期口服抗凝剂患者、12例初次口服抗凝剂患者和8例长期口服抗凝剂同时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炎患者的INR值,并对各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组受试者用两种试剂测定的INR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种试剂INR值的相差在口服抗凝剂初期比稳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口服抗凝剂同时用头孢菌素抗炎比单纯口服抗凝剂的INR值有显著性(P<0.01)。结论 可能影响INR的一致性的因素有:试剂的来源和敏感性、口服抗凝剂的时期和其他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凝血四项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讨论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妊娠期凝血四项检测均为凝固法,采用Thrombolyzer Compact 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疑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P均<0.01.结论 了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基础值对预防产科意外,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炎患者中抗凝剂与全血比例对PTA测定值的影响。方法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与抗凝剂分别按9:1和6:1混合,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在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中,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时测出的PTA与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6时测出的PTA值有显著性差异。在轻度慢性肝炎组分别为95±15.2和54±5.6;在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分别为54±6.1和37±3.5;在重型肝炎组分别为28±6.4和18±7.2。结论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时测出的PTA值比1:6时测出的PTA值为高,与临床符合率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V(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测四项凝血的意义。方法用血凝仪检测HBV感染者与正常人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FBG(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健康病毒携带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炎组PT、APTT、TT明显延长(P均<0.01),肝硬化组PT、TT、APTT明显延长,FBG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四项凝血可以准确地评价HBV感染者凝血功能状况及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凝血技术主要应用于术前常规检查 ,及对心脏术后口服抗凝药和溶栓药物的监测等。测定常用的凝血指标有 :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  ( 1)抗凝剂为 10 9mmol/L枸橼酸钠 ,与血液比例为 1∶ 9,必须严格按照此比例 ,否则影响结果。标本30 0 0r/min离心 15分钟 ,室温 3小时内测定完毕 ,4℃不超过 5小时测定。 ( 2 )溶血标本和乳糜血标本对结果有影响。 ( 3)试剂不能变质、过期、室内温度、仪器温度及试剂的预温要达到操作规程要求。关于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溶血前后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5份凝血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全血标本,空针反复抽提使其溶血,检查标本溶血前后凝血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溶血标本的PT(11.763±0.679)秒,APTT(28.586±3.286)秒,TT(19.6±2.709)秒,较溶血前测定值分别升高7.22%,8.48%,26.26%,有显著性差异(p<0.01);Fg(2.473±0.476)g/L,较溶血前测定值降低9.88%,有显著性差异(p<0.01),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结论:促凝血检测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奔兵  叶妙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40-344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方法:检测实验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果,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T、APTT、TC、LDL-C结果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Fg、TG、HDL-C的结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脂类代谢紊乱,合并凝血指标有显著的缩短,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地奥心血康对血淤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地奥心血康对血淤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冷水刺激的方法制备血淤大鼠模型,对模型及药物后大鼠血液黏度、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地奥心血康可以显著降低血淤大鼠的血液黏度(P<0.01);能显著降低血淤大鼠的FIB含量,延长PT和TT (P <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对血淤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临床意义.方法 用德国BE四通道血凝仪检测38例肝硬化患者 PT、TT、APTT、FIB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 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原因之一,患者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需要检测凝血酶原的每位患者按采血先后顺序采集3管血样本,观察不同采样顺序的样本、在不同保存温度和时间、不同束臂压力及不同采血剂量与抗凝剂比例等条件下PT测定值。结果:多种因素均可影响PT测定值。采血样本第1管与第2、3管PT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在25℃保存1 h与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剂与血液比例1∶9、与1∶6、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与处理不当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56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建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80-358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德国美创MC-1000血凝仪,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四项凝血指标可客观准确的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