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脊柱创伤术后患者疗效及对血流变、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80例脊柱创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变学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股浅静脉内径(FSV)水平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腘静脉内径(POPV)水平治疗前后未见差异,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RBV)高切、中切、低切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LMWH可有效改善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调节患者血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伊诺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LMWHca)对脊柱融合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脊柱融合术后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0例肢体,分别采用利伐沙班(54例),伊诺肝素(52)和LMWHca(54例)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采用彩超观察血栓的消失情况,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总有效率均高于伊诺肝素组(χ~2=13.2,12.8;P=0.01);而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治疗后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均低于伊诺肝素组(F=5.22,5.23,5.19;P=0.01);而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治疗后内皮细胞功能相关参数均低于伊诺肝素组(F=5.08,5.12,5.12;P=0.01,0.01,0.010.05);而利伐沙班组和LMWH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利伐沙班组和素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伊诺肝素组(χ2=13.4,13.6;P=0.01,0.010.05);而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 LMWHca和利伐沙班片治疗脊柱融合术后急性肌间静脉血栓疗效强大,安全性较高,但服药方式不同,可根据患者需要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与口服利伐沙班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一组患者注射LMWH(置LMWH组),另一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3.33%与利伐沙班组15.5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MWH素和利伐沙班均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5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tPA-Ag)]检测结果、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结果、术后下肢肿胀改善时间、术后疼痛改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1 d PT、APTT、FIB、tPA-Ag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D-D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 CRP、WBC、PCT、IL-6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改善时间、疼痛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联合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PT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中危PTE合并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研究组61例.对照组应用华法林联合LMWH治疗,研究组应用L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折围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实施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DVT、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小板(PLT)、 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 对照组中DVT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中DVT发生率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均未出现伤口血肿和明显的出血;手术前后2组PLT、AL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利伐沙班降低骨科围术期患者DVT发生率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在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应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74例肺栓塞患者,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4例,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发绀以及胸痛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栓塞患者应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治疗效果优于华法林,前者更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并迅速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HIT)及其治疗。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175例行介入治疗后接受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定期监测其血常规。结果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在应用肝素第3~11 d出现血小板数下降,发生率为2.86%,其下降率为58.4%~80.2%。对5例患者停用肝素后改为阿加曲班继续治疗,第2~5 d血小板数回升至抗凝治疗前时水平。结论在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期间,应常规监测血小板数变化,如发现血小板数进行性下降〉50%,应及时停用肝素,需继续抗凝的患者可改用阿加曲班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分别采用华法林和利伐沙班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脑栓塞患者的非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急性脑血管时间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非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7.14%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具有一致的治疗效果,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利伐沙班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脑梗死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ys-C、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利伐沙班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可提高FMA和BI评分,降低NIHSS评分,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清Cys-C、Hcy、hs-CRP水平,进而降低脑梗死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其预防效果优于单独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张建宇  金云珠 《医学综述》2014,(16):3028-3030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7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肝素组(2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32例)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非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例数,并记录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非致死性肺栓塞,肝素组DVT和牙龈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利伐沙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均较高,用药7 d后均下降,用药14d时又上升(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用药7 d均上升,用药14 d时又下降(P<0.05)。结论伐沙班在预防DVT方面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适合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袁进  吕敏  何晓凤  陈智  曾淑英   《四川医学》2022,43(7):699-703
目的 探讨对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5例外周血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导管结局及凝血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功能差异,在随访90 d内比较患者血栓累计复发率、出血事件累计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失用率、导管拔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ICAM-1、vW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P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PⅡb/Ⅲa、CD62P、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期内,观察组患者累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在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中的抗凝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活动期恶性肿瘤并发急性VTE患者。分别采用利伐沙班或LMWH进行抗凝治疗。对患者随访90天,观察疗效、治疗过程有无复发及出血,并对总有效率、复发及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组67例患者。LMWH组37例,其中男16例(43.2%),年龄38~84岁;利伐沙班组30例,其中男12例(40.0%),年龄45~8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在有效性(P=0.699),复发事件(P=0.774)、出血事件(P=0.490)及不良事件(P=0.4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抗凝作用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1例。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 100 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7例(1.7%),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5.9%),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腰椎后路手术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因脊柱疾病住院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45例和利伐沙班组45例.入院后第1天清晨、术后1,3,7d清晨采血,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Ⅱ),谷丙转氨酶(ALT),术后引流量,切口皮下瘀斑、愈合情况.术前1d、术后7d行双下肢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血流显像.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深静脉血栓(DVT)共发生4例,无肺栓塞(PE)病例;利伐沙班组DVT发生1例;无PE病例.两组术后7 d PLT、Hb、ALT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 d FIB和D-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并发症、FIB和DⅡ等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且药物口服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 4100 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应用利伐沙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肺栓塞病患者3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抗凝治疗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照组联用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同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比对照组的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应用利伐沙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建议将之作为急性肺栓塞的一种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与利伐沙班联合治疗肺癌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5月—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肺癌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止痛、吸氧和扩张肺血管、抗炎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10.01±0.76)kPa、血氧饱和度(97.65±1.61)%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5.48±0.42)kP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8、5.540、8.17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清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19.
血栓性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循环系统疾病,药物抗凝是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措施,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的代表,利伐沙班为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利伐沙班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问题。本文将对利伐沙班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分别使用利伐沙班和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来评价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临床药师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预防中,如何协助临床医生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方法:收集10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50例和低分子肝素组50例。利伐沙班组病人于术后8 h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每天1次,口服;低分子肝素组病人于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量肝素5 000抗Xa国际单位,每天1次,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过程并提供药学监护。结果:2组病人术前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异常,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异常,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中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0%(0/50),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为8%(4/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中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低分子肝素组为12%(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利伐沙班具备可口服、固定剂量、疗效满意、无需监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