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脑瘫患儿口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和常规家庭健康教育)和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和系统的家庭健康教育),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进行口部运动功能(下颌、唇、舌)的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口部运动评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口部运动评分下颌运动评分、唇运动评分及舌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以治疗组改善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家庭健康教育能进一步提高脑瘫患儿的口部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童康复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儿童康复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运动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评定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提高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医院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难度大,康复时间长,需要终身康复.为此加强对小儿脑瘫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出院后亦能在家里得到正确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儿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30-33
目的研究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脑瘫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分别行常规躯干训练和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比两组各功能指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后BBS(47.89±1.08)分、GMFM(32.48±1.62)分、FMA(22.09±1.51)分、MBI(82.98±1.77)分,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脑瘫患儿家属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小儿脑瘫的运动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脑瘫的治疗关键是“早”.半岁以内是脑细胞发育、脑功能成熟最快的时期,应给予适当的促进脑代谢、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及吸氧等治疗方法.对于动作发育迟缓和姿势异常,需配合专门的康复治疗,包括按摩、理疗、针灸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9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给予康复治疗+针灸,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评估不同治疗方式患儿恢复情况,组间对比两组疗效差异,门诊随访1年以粗大运动功能表(GMFM)、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GMFM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4.6%(P<0.05)。结论:临床以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其疗效理想,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7,29(3):388-390
自1861年英国矫形外科医生威廉·约翰·利特尔(Willian Jahn Little,1810-1894)发表第1篇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论文后,各国相关学科的专家相继对此作了研究[1].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一组综合征,是继小儿麻痹症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致残性疾病.运动障碍导致大量儿童长期或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损失和负担,使社会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脑瘫运动障碍的治疗尤为重要.脑瘫儿童的患病率各国脑瘫儿童的患病率都很高,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 500万脑瘫患儿,其中50%以上合并智力低下,30%合并癫痫[2].  相似文献   

8.
推拿按摩加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健康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应人应物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应人能力评分、应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引导式教育对我国脑瘫(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搜索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7日有关引导式教育对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研究的资料,检索词为“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亚组和meta回归分析探寻研究的异质性来源。采用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法)探索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纳入的3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3 651例CP患儿,干预时间1个月至1 a。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SMD为1.46,95%CI为1.14~1.77)。结论:对CP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康复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性瘫痪(CP)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C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发放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观察组患儿家属长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随机性指导。1年后应用《婴儿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中的6个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促进CP患儿的生长发育,对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云杰  王玉俊 《当代医学》2021,27(13):61-62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Bobath疗法和肌电反馈系统规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应用10 m步行速度(MW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D(站立位)、E(行走、跑、跳)评估患儿步行能力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患儿10 m速度和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PT技术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集体治疗对大龄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60名大龄脑瘫患儿,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30名和集体治疗组。常规治疗主要为手法治疗和运动训练为主,进行个体辅导训练;集体治疗组主要以游戏或互动性活动为主,进行集体活动训练。时间约80min,每周2次,持续24周。所有患儿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GMFM评分、FMFM评分、FI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间三项评分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集体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均有增高趋势。组内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集体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较入组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和两组FMFM评分虽也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大龄脑瘫患儿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的集体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康复锻炼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进行单纯康复锻炼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3、6个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步程度。结果干细胞组17例受试者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康复组18例完成临床研究。A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B组患儿接受康复锻炼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接受综合测评,结果显示该组患儿康复锻炼3个月后患儿粗大运动可有明显改善(P<0.05),二者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分值较单纯康复锻炼组明显。结论 BM-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改善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以术后一个月改善最明显,术后6个月仍会继续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干细胞移植后行康复锻炼相比单纯康复锻炼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效果更明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瘫患儿中不同康复手段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手段对脑瘫儿童康复的方法。方法 ①小脑电刺激组:20例,小脑电刺激治疗 神经生物学疗法组。②高压氧治疗组:20例,高压氧治疗 神经生物学疗法组。③神经生理学疗法组:20例,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 Vojta法),其余时间在康复中心训练。④家庭康复组:19例,每天在康复中心接受神经生理学疗法30min,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小脑电刺激或高压氧组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效果较理想。结论 小脑电刺激和高压氧可作为儿童脑瘫康复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 CE)在提高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患儿粗大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9例患儿基于对照组传统康复训练疗法之上行CE训练法治疗,对照组患儿31例行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利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88)、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The 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 WPPSI)、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Gesell)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测试并作出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GMFM评分、P300指标(包括潜伏期、波幅)、WPPSI评分、Gesell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提高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康复手段治疗脑瘫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康复方式对脑瘫儿童康复的疗效。方法:(1)小脑电刺激组:20例,小脑电刺激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组。(2)高压氧治疗组;20例,高压氧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组。(3)神经生理学疗法组: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 Vojta法),其余时间在康复中心训练。(4)家庭康复组:19例,每天在康复中心接受神经生理学疗法30min,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小脑电刺激或高压氧组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效果较理想。结论:小脑电刺激和高压氧可作为儿童脑瘫康复的辅助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认知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基础训练治疗方案;治疗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治疗12个月后,记录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记录患者的治疗有效率、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及评价患者的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性、运动功能及自理动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PDI评分、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能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的PDI评分及MDI评分,对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