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肿瘤放化疗患者易并发营养不良。研究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67.7%,营养不足发生率45.0%~([1])。营养素摄入不足是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机体活力、增加放化疗耐受力,降低治疗中断的风险,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申请营养会诊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方案设计、实施、监测是对存在营养风险的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第一步~([2])。本研究主要观察营养科参与会诊的营养支持治疗和随访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76-9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变化。方法 60例被临床确诊为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对其营养状况采用综合性评价,数字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之间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在常规肝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采用肠内、肠外二者相结合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病综合治疗,不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用SGA营养评价表评价营养状况并测量患者的静息能量代谢、体重、体质指数。结果治疗前6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在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治疗组共23例转为营养良好(A级),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对照组共4例转为营养良好(A级),营养状况好转不明显;治疗组静息能量代谢、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状况的改善更明显。结论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肝炎有效,营养支持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差异,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及疾病发展过程制订合理恰当的营养支持计划,配合肝病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且无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7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是一类消耗性疾病,随着肿瘤的发展,机体的营养成分不断被消耗,患者的营养状况逐渐恶化,至中晚期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恶病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疾病的进展、预后以及对治疗的耐受密切相关,因而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对恶性肿瘤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了解营养不良的程度,并且在临床上合理地实行营养支持.本研究旨在明确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并对几个营养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部队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现状。方法选择部队老年住院患者203例,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203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总发生率较低为29.56%(60/203),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9.90%(81/203),高年龄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营养支持率为38.92%,营养状况良好组的营养支持率为19.36%。结论 MNA-SF适合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部队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6,(4):413-415
目的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PG-SGA方法在同期放化疗前(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第6周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中、重度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8.4%、55.8%、76.7%。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86例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营养状况逐步趋于恶化。头颈肿瘤同期放化疗患者临床营养支持应用率为47.7%,肠外和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比例为7.2∶1。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逐步趋于恶化,营养支持应用率较低,应及时给予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ICU危重症患者进行正确的肠内营养支持,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采用肠内营养泵、输液加温等输注设备对ICU 116例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予以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其效果.结果 116例患者施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状况良好,无1例营养不良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对策,有助于肠内营养疗效的提高,减少或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明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73-2174
神经性厌食是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1].神经性厌食不同于正常节食,厌食患者的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常伴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消瘦.其治疗主要以营养治疗和心理干预为主.我院于2011年5月收治了1例神经性厌食致营养不良的患者,经给予合理营养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现将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劳务工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的现状及干预后效果。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从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共纳入212例入住本院的劳务工及户籍人口,其中劳务工106例为观察组,户籍人口106例为对照组。采用NRS2002进行评定,进行了营养风险筛查与分析并对营养风险者给予营养支持。结果:劳务工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和实际营养支持率高于户籍住院患者( P<0.05),经过选择性、预防性的给予营养支持,劳务工住院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再入院率有所好转( P<0.05)。结论:劳务工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和营养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的治疗和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营养状态的患者营养指标、年龄及营养支持状况的差异,用以指导治疗。 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简表(MNA-SF)对158例住院大于3个月的老年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结合人体参数测量、实验室指标、年龄及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营养正常仅7.59%(12/158),而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48%(45/158)、63.93%(101/158),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三组病人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MC)、小腿围(CC)、血白蛋白(ALB),血糖(Glu),总胆固醇(TC),肌酐(Cr)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05) 。营养正常组的AMC和CC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及营养不良风险组(P< 0.01)。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均以营养不良为主,且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营养不良组较营养不良风险组及营养正常组营养支持比例明显增高,但仍有较大比例未行营养支持。 结论:长期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明显增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且随年龄增长比例增高,营养支持状况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法(SGA)将86例血透患者分为3组,营养良好者52例,轻中度营养不良者27例,重度营养不良者7例进行有关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及蛋白质摄入量等综合营养评估。结果86例透析患者中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总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9.53%,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三头肌皮褶厚度、饮食蛋白摄入量和蛋白分解率低于营养良好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应对血透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二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情况,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1 261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测定。结果: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适用率73.6%,其中NRS≥3者420例,应用营养支持58例;在1 261例中有627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7%,其中营养不足、超重、肥胖者分别为324例、232例和71例。结论:二级医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应用较少,营养支持治疗干预不够,应及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经管喂养患者营养转归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对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前后营养评价,分析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患者营养状况有何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的MNA评分情况:集中喂养组89例,营养不良36例(40.4%),有营养不良风险26例(29.2%),营养正常27例(30.4%)。家庭喂养组86例,营养不良52例(60.5%),有营养不良风险19例(22.0%),营养正常15例(17.4%)。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中喂养能够为经管喂养老年患者提供合理营养支持,规范的集中管理模式更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营养评估的方法,探究临终关怀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方式,并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比较。方法对我院临终关怀病房的200例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测定,并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进行分类,计算平均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有135例,发生率为67.5%;200例患者中行全肠外营养(TPN)者为61例,其余139例则行口服饮食或常规外周静脉营养,TPN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临终关怀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营养不良与疾病预后有关;TPN组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腹部外科手术之后针对营养不良患者采取不同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120例经过腹部外科手术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EN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PN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营养支持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TRE、PA、sALB、Hb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引起的营养不良中,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维持患者的机体平衡,对其营养恢复和感染抵抗方面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膳食问卷调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43例(占63.23%);中度营养不良19例(占27.94%);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82%).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ALB)、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应对血透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患者由于病灶位置特殊,通常在诊断治疗前就存在营养不良,在接受放化疗后其营养状况会进一步恶化。营养不良不仅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导致治疗中断的常见原因。对鼻咽癌患者进行营养干预的方法主要有:营养咨询、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但都应严格遵循五阶梯原则实施。目前,如何早期发现患者的营养不良并改善其营养状况是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就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及营养干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文建 《中外医疗》2012,31(27):9-11
目的调查该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消化内科218例老年住院病人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治疗率。结果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3.9%,营养风险的总发生率为46.3%,入院后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9.4%。结论 NRS2002能有效筛查消化疾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目前的营养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应重视肠内营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入院后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实施专业的营养支持治疗,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采用肠外、肠内及二者结合等方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41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39例(95.12%),治疗后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遵循个体化差异,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及疾病发展过程制订合理恰当的营养支持方案,配合内科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主观全面评价法评判442例普外科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考察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营养状况与病死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普外科住院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总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2.35%;≥60岁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8.23%)高于<60岁的发生率(24.92%);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36.79%)高于消化道外疾病患者(20.97%);患恶性疾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 (55.93%)高于患良性疾病的发生率(20.39%).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营养状况良好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强化对患者实施准确地营养评估,并据此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和干预治疗,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营养干预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定点抽样调查,对57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测量身高、体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体重指数(BMI)≤17.5Kg/m2,白蛋白(ALB),并跟踪调查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状况,分析营养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共57例神经性厌食患者,55例完成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96.5%。经营养干预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全面改善。结论: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