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脊椎骨折碎骨片可进入椎管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并与脊髓受损的范围有关.早期影像学的分析可评价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初步评价患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目的探讨MRI对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功能预后评估价值,为早期康复介入干预提供依据.设计以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回顾性研究.单位河南省鹤壁矿务局总医院的影像科,两所大学医院的放射线科.对象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行脊椎检查者125例,对诊断为良性椎体压缩骨折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07例(123个椎体),外伤组65例(71个椎体),骨质疏松组42例(52个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7例(123个椎体)由急性外伤或原发性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椎体的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盲法评价,根据变形椎体前后高度差别及形状将椎体压缩定位"楔形"、"扁形"2种,并观察有或无骨碎片及典型的骨折线.结果变形椎体内完全保留骨髓信号并混有高信号,椎体后上角突向椎管;T1椎体终板下带状低信号;椎体前后缘外形正常或略凹陷、边缘光滑;椎体静脉显示清晰是骨质疏松压缩的MRI表现.椎体较为均匀的低信号并部分保留骨髓信号、椎体变形明显、椎旁血肿、有骨折线或多伴脊髓水肿、囊变是外伤性压缩的MRI表现.椎体强化是骨折修复期的重要表现,是判定新鲜、陈旧骨折的一个参考标准.结论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及骨折时间的判定可通过MRI进行鉴别,并可初步评价患者的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5-10~2004-01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6例,对其MRI特征及误诊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5例,女21例,年龄58~74岁,平均64岁。均经X线检查证实有骨质疏松。1.2 方法 采用Siemens 1.0T超导磁共振仪,脊柱表面线圈,常规SE与TSE序列行矢状、横断及冠状面T_1WI与T_2WI扫描。层厚3~4mm。9例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联合MRS鉴别骨质疏松与骨转移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并难以诊断的患者共70例,基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和转移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矢状位T1W、T2W、STIR序列和IVIM-DWI、1H-MRS扫描。测定4.7 ppm处水信号和1.3 ppm处脂质的相对峰下面积,评估IVIM-DWI参数和MRS参数,通过ROC曲线评估MRS、IVIM-DWI及两者联合对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转移组的f值、D值和FF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D*值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P均<0.05)。MRS、IVIM-DWI及二者联合诊断骨质疏松和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50%(28/32)、57.89(22/38)、71.43%(50/70),78.13%(25/32)、89.47%(34/38)、84.28%(59/70)及90.63%(29/32)、97.37(37/38)、94.29%(66/70)。MRS、IVIM-DWI及二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3、0.88和0.94(P均<0.05)。结论 IVIM-DWI联合MRS可提高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的折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新鲜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31例31椎,过伸体位复位后向伤椎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情况。结果31例患者术后48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42.3±20.5%),平均椎体中线高度恢复率为(46.5±21.7)%,平均椎柱后凸矫正率为(44.2±21.9)%;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术前和术后椎体后凸畸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体位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老年非外伤性脊柱压缩骨折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老年非外伤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病因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老年脊柱压缩骨折,分别观察分析椎体、椎间盘及附件的MRI形态、信号改变。结果脊柱转移瘤36例,仅2.8%残余正常骨髓信号,骨折椎体后部或前后部均膨大,75%椎弓根受累。脊柱骨质疏松29例,100%骨折椎体内残余正常骨髓信号,椎体前后缘平直或稍内凹。结论脊柱转移瘤、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压缩骨折各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是诊断老年非外伤脊柱压缩骨折病因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36例,共45个椎体,术前术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评价其疼痛程度.[结果]36例患者45个手术穿刺部位均成功,术后疼痛全部得到缓解,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能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MRI预测经皮椎体强化术(PVA)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VA治疗的1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前MRI是否存在骨折椎体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的差异。结果 127例OVCF患者中,手术椎体179个,涉及358个终板及341个椎间盘。有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征象的骨水泥邻近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57.73%(56/97)、60.98%(25/41)、35.91%(51/142)、55.56%(20/36),均高于无上述征象椎体(P均<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26.67%(16/60)、42.86%(51/1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骨水泥注入量 ≤5 ml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为31.19%(34/109),低于骨水泥注入量 >5 ml椎体。性别、年龄、手术椎体部位对邻近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MRI能有效预测PVA术中骨水泥向邻近椎间盘渗漏,选择PKP及控制骨水泥注入量等方式可以降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鉴别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与转移瘤性椎体骨折(MVCF)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OVCF和22例MVCF患者骨折早期(≤2月)的MRI资料,观察记录MRI资料中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出现其他椎体转移灶、椎体后缘皮质后凸、椎弓根累及、出现硬膜外肿块、骨折椎体存留正常骨髓信号、椎体后部骨碎块后移、伴随多处椎体骨折这8种征象,所得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VCF的MRI征象多骨折椎体后缘皮质后凸、椎弓根受累及、出现硬膜外肿块、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及出现其他椎体转移灶;OVCF的MRI征象中多有骨折椎体存留正常骨髓信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椎体后部骨碎块的后移及伴随多处椎体骨折两种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影像技术有助于早期鉴别OVCF与MVCF,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和转移瘤致脊柱压缩性骨折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骨质疏松性骨折34例及病理证实的转移性骨折26例,所有病例均行低场MRI(0.35T)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扫描,部分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压缩椎体后缘成角、内见残留正常骨髓信号多见于骨质疏松性骨折(P<0.01);压缩椎体后缘膨隆、弥漫性T1WI低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附件受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多见于转移性骨折(P<0.01)。结论:低场MRI对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对陈旧与新鲜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62个椎体)椎体骨折患者于外伤后1 d内行MRI检查,并分别于3、6、9个月行MRI随访复查。结果:62个椎体骨折中,54个椎体为新鲜骨折,SE序列T1WI上呈低信号或低信号中混有少许高信号,FSE序列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上呈更亮的高信号;随访3~9个月,3个月时有8个椎体T1WI、T2WI信号基本恢复正常,STIR序列仍呈高信号;6个月时有31个椎体T1WI、T2WI信号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有19个椎体STIR序列仍呈高信号;9个月时54个椎体T1WI、T2WI、STIR序列均恢复正常信号。8个椎体为陈旧性骨折,在T1WI、、T2WI、STIR序列上与正常椎体信号相近。结论:MRI对鉴别陈旧与新鲜椎体骨折敏感,尤其是STIR序列更具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度操作要点。【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20个椎体)经皮经椎弓根PMMA注入椎体成形术。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结果】所有病人腰痛症状术后明显减轻或消失.采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症状缓解或者消失,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67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新的介入治疗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凸成形术(PKP)具有缓解疼痛快、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我院7 a来应用PVP、PKP治疗67例老年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53例,年龄60~6岁。胸椎10例,胸腰椎39例,腰椎18例。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压痛、活动障碍和后凸畸形,均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椎体良、恶性骨折诊断的优点及不足。方法复习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在MRI上的表现。结果椎体恶性压缩骨折在MRI的主要表现有:椎体多为弥漫性信号异常,Gd—DTPA增强可出现异常强化;椎体压缩,椎体后缘呈弧形或球状隆起,椎弓根受侵犯。软组织肿块形成。而椎体良性压缩骨折则表现为:椎体内局限性信号异常,可逐步转变为正常;椎体压缩,椎体后缘平直,后上角向椎管突出,有真空征象。但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压缩骨折在MRI上的表现可类似于骨质疏松症,少数急性外伤性压缩骨折也可出现类似于恶性骨折的表现。结论MRI检查对于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大多数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在MRI都能获得正确诊断,且确定性较高。但对少数病例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及急性外伤所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不愈合诊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PVP治疗 OVCF不愈合患者7例,手术前后患者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变化(AH)和楔形成角(WA)评估手术效果。【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5~35)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 VAS术前8.10±1.50分,术后 d3为1.25±1.0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 VAS为1.15±0.87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AH及 WA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VP能明显改善 OVCF不愈合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对伤椎高度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不典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不典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经双侧椎弓根入路,8例无椎体变形但经MRI证实为椎体骨折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微创治疗,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5 mL.[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椎体变形的不典型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对疑似病例要行MRI检查提高诊断率,PVP是治疗此类骨折的安全、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的MRI鉴别要点。方法 分析31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和22例椎体转移瘤骨折的MRI影像表现.比较此两类病理性质不同的椎体骨折的MRI形态差异。结果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连续性多椎体骨折多见.椎体骨折以双凹状和楔状变形为主,较少累及附件,较少出现椎旁肿胀,邻近诸椎体通常伴有骨质疏松的信号异常。椎体转移瘤骨折常为单发.病椎可呈多发或跳跃式分布,骨折的椎体以压缩变形多见,常累及椎体的附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两种骨折均较少累及椎间盘.骨折的椎体信号改变均不具有特征性。结论 依据MRI形态特征可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68-3269
探究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将某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与观察组(采用脊柱微创术治疗)各40例,对此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97.50%),以及治疗后的骨块侵占椎管比率(11.3治疗后的骨)、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8.2下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9.5b后凸高度)、Franke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微创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症,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对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郑春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88-1289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脊柱非血管性介入技术。借助影像增强装置监视下经皮穿刺向骨内注射骨水泥,治疗脊椎溶骨性破坏及钙缺乏病变的一种新技术。2003年7月~2005年8月我院应用PVP治疗24例骨质疏松并发压缩性脊柱骨折病人,疗效显著。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物品的备齐、对C型臂X光机设备性能的熟练了解是使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脊柱损伤常合并脊髓、神经根受损和不同程度韧带损伤.传统X线平片和CT对骨性结构损伤显示清晰,但对无形态改变的骨挫伤以及脊髓和软组织损伤的检出能力有限;而低场MRI能全面地展示脊柱损伤的全貌,明确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