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宁德志 《吉林医学》2012,33(36):7885-7886
目的:观察与研究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抢救治疗中的效果,以期探讨一种合理且有效的抢救方法。方法:选择58例急性肺水肿者且给予机械通气,对其机械通气方法和通气前后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监测,同时对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处理与相关分析。结果:通气2 h与通气前心率、呼吸、血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和血氧饱和度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结束与通气前心率、呼吸、血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和血氧饱和度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抢救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起效快、作用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不同通气方式对机械通气引起急性肺损伤兔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兔肺模型,评估传统通气模式9conventionalmechanicalventilation,CMV)与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加最佳PEEP(permissivehypercapniaassociatedwithidealPEEPventilation,PHY+PEEPi)的通气模式对肺损伤的影响,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sisfactor-α,TNFα)与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入住ICU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动脉血PaO2、PaCO2、SaO2、pH值。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16例,抢救成功率88.9%。机械通气治疗6h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动脉血PaO2、SaO2明显升高,心率减慢(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时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 3 6例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 6例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缺氧症状明显好转 ,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 (P <0 .0 5 ,P <0 .0 1)。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入住ICU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动脉血PaO2、PaCO2、SaO2、pH值。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16例,抢救成功率88.9%。机械通气治疗6h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动脉血PaO2、SaO2明显升高,心率减慢(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时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苓 《当代医学》2011,17(27):116-1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共30例,均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呼吸机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于治疗前与脱掉呼吸机0.5h后进行观察和记录,且进行患者血气分析和血压监测,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顺利脱机并好转,有效率达93.33%;患者呼吸机治疗前后的HR、RR、PaO2和SaO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SBP、DBP和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够有效地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症状、心功能和低氧血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谭政源 《中外医疗》2012,31(1):29-30
目的机械通气诊治急性重症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医院选取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急诊科确诊为急性肺水肿128例(男84例,女44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3.1±5.4)岁,通气前及通气后2h及24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104例(81.3%)病情好转,均于30min~2h内紫绀消失,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减少到1/2肺野以下)或消失,意识模糊者神志转清,24h后病情趋向稳定。16例(12.5%)死亡,其中12例死于大面积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4例死于心脏骤停,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脱垂症状好转后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后第4天死亡,治疗前及治疗后2h及24h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及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肺水肿及早期采用机械通气能够迅速改善此类患者症状和心肺功能,阻断进行性恶化的心功能状态及血液动力学障碍,是抢救重症肺水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不同潮气量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小潮气量(LV)组、传统潮气量(NV)组及高潮气量(HV)组5组.机械通气4 h后,进行肺组织病理切片Smith评分、肺水含量(W/D)测定、肺通透性(LPI)测定(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125I-白蛋白含量,计算两者比值),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0含量.结果: Smith评分、W/DLV组较ALI、NV、HV组显著减轻.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0含量LV组较NV、HV组显著减低.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能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对ALI 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文宇 《当代医学》2011,17(10):12-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并发急性肺水肿时采取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患者20例,对病情在常规治疗下不能缓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的患者为18例,占90%。心力衰竭症状在行机械通气治疗6h后呈明显缓解,心率减慢,动脉血PaO2、SaO2升高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40例,均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的变化,记录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乌司他丁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有效率达87.5%,与对照组6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LI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兔单肺通气肺损伤后肺组织蛋白组表达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为双肺通气组(TLV组)和单肺通气组(OLV组),每组6只。TLV组行双肺通气;OLV组行右肺通气。监测氧合指数(OI)。术后对两组左、右肺行组织学检查并评分。对两组左肺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进行双向差分凝胶电泳,DeCyder软件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OLV组在单肺通气3 h时OI<300 mmHg,明显低于TLV组(P<0.05)。OLV组左、右肺损伤评分均高于TLV组左、右肺(P<0.05)。OLV组与TLV组之间,检测并鉴定出6个差异蛋白,包括ATP合成酶、肌动蛋白及过氧化还原酶等。【结论】成功建立兔单肺通气急性肺损伤模型;单肺通气比双肺通气更引起肺损伤。单肺通气肺损伤可引起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能量代谢、细胞骨架及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早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28例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超早期辅以无创机械通气,同时记录患者血气分析、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等资料。结果:2例死亡,24例成功脱机,氧合指数上升,APACHE Ⅱ评分下降,2例行无创通气3d后改为经口气管插管。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较有创正压通气更易早期实施,能在早期改善患者低氧血症以及由低氧血症带来的一系列损害,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评估吸入一氧化氮(iNO)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和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吸入空气(C+RA)组、空白对照吸入一氧化氮(C+iNO)组、脂多糖给药后吸入空气(L+RA)组和脂多糖给药后吸入一氧化氮(L+iNO)组。腹腔注射20%乌拉坦麻醉后建立静脉通路。L+RA组和L+iNO组股静脉输注脂多糖2mL(6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C+RA组及C+iNO组股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mL(脂多糖溶剂对照);静脉输注完成后马上将C+iNO组和L+iNO组大鼠放入特制的密封盒内[NO终浓度稳定在(40±2)ppm];C+RA组和L+RA组则放置于实验室吸入空气。观测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同时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C+RA组及C+iNO组相比,L+RA组大鼠的肺组织炎症损伤程度、BALF中总蛋白浓度、MPO活性、MDA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与L+RA组比较,L+iNO组大鼠肺组织的炎症损伤程度、BALF中总蛋白浓度、MPO活性、MDA浓度均显著减轻或下降(均P<0.05)。结论吸入一氧化氮可改善内毒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其可能的机制在于一氧化氮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动物模型,研究VILI对肺组织急性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A、B、C、D 4组,每组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大潮气量(V_T=40 mL/kg)通气1 h组;C组为大潮气量通气2 h组;D组为大潮气量通气4 h组.B、C、D组通气频率均为40次/min.观测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肺组织细胞NF-κB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肺细胞核内NF-κB亚基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DNA断端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细胞的凋亡;同时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肺灌洗液中总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和A组相比,B、C、D组急性肺损伤(ALI)评分、W/D比值、MPO活性、总蛋白、白细胞计数、凋亡指数(AI)、肺组织MDA值、NF-κB的活性及P65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1);而SOD值显著下降(P<0.01).和B组比较,C、D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5);而D组SOD值显著下降(P<0.05).和C组比较,D组上述指标明显增高(均P<0.05);而SOD值明显下降(P<0.05). 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产生了明显的VILI,表现为渗透性肺水肿、急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激活以及广泛的肺细胞凋亡,其程度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Tei指数评估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入院后予BIPAP呼吸机治疗,以经口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以后逐渐减低压力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PaO2、PaCO2、PH等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后均行心超检查,运用脉冲多普勒记录二尖瓣血流图以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图,并计算Tei指数。结果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心率、PaO2、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机械通气前后Tei指数有显著性差异(0.74±0.07vs0.62±0.06,P<0.05)。结论BIPAP通气可明显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组Ⅰ)和单肺通气+姜黄素组(组Ⅱ),每组6只。于实验前七天开始灌胃给药,组Ⅰ给予对照剂,组Ⅱ给予姜黄素40mg/kg,每天早晚各一次。两组动物均气管切开插入单腔气管导管(ID:3.5mm)建立右侧单肺通气模型,采用容量通气模式(潮气量 12 mL/kg,呼吸频率40 min-1,I:E=1:2)并模拟左侧开胸手术。先双肺通气30min,再单肺通气3h,恢复双肺通气30min。监测两组兔血气及气道峰压,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评分,测定左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组Ⅰ相比,组Ⅱ氧合指数显著升高(P<0.01)、双侧肺损伤评分、肺组织中NO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活力升高(P<0.05)。同组内左侧肺损伤评分、NO、MDA水平高于右肺(P<0.05),SOD活力低于右肺(P<0.05).【结论】单肺通气可导致兔肺氧化应激损伤,且非通气侧肺损伤程度较通气侧肺严重;姜黄素40mg/kg预先给药可减轻单肺通气所致的双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采取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数及hs-CRP反应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心率及呼吸频率较机械通气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通气后PaO2、PaCO2动脉血气指标较机械通气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机械通气后hs-CRP、BNP水平分别为(11.87±6.54﹚ng/mL、(100.42±10.23﹚mL,均优于机械通气前(88.56±11.87﹚ng/mL、(421.87±56.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可取得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黎阳  黄冰 《医学综述》2007,13(20):1582-1584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胸科手术后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手术预后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单肺通气过程中,肺组织的萎陷/复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低氧血症均可导致并加重肺损伤。为减少胸科患者术后肺损伤的发病率,了解手术和单肺机械通气过程中肺损伤的病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1例早期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S/T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设置为EPAP3-8cmH2O,IPAP不超过18 cmH2O,潮气量6~8ml/kg,连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采取不同时间段的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并记录。结果:26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逐渐试脱机成功;5例改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