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健生  朱亚 《中外医疗》2011,30(8):12-12,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鈥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鈥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127例143侧。所有患者均行F18穿刺通道输尿管镜鈥激光碎石术。结果 127例经皮肾输尿管镜鈥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残留24例(二期碎石2例,结合体外震波碎石9例,药物排石13例);1例感染;2例漏尿;3例出血,所有并发症经积极相应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微创经皮肾鈥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中灌注压变化对手术影响.方法:对1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镜手术,部分患者因病情调整灌注压进行碎石.结果:168例中150例原位碎石成功,有8例输尿管结石冲入肾盂或无法进境而改经皮肾镜碎石.2例因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闭锁改为开放手术.其中患者术后发生肾绞痛6例,发热29例,1例碎石后出现肾被膜下血肿.结论:输尿管镜碎石尽可能在低灌注压下进行手术,在特定条件下提高灌注压力,使碎石成功率提高,术后并发症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灌流液吸收及对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需使用大量的灌流液可被吸收入血循环,从而可能引起循环动力学和血生化的改变。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时间超过120m in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29例,监测袖带血压(MBP)、心率(HR)、右颈内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选麻醉前、手术前及术中每30m in为记录时间点。术前、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测血PH、Na+、K+、C l-、BE值。结果:术中HR的变化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BP、CVP渐增高,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量的增加而增高。血Na+、K+、C l-的浓度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结论:灌流液吸收对器官代偿功能正常的病人尚不易引起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剧烈变化而出现灌流液吸收综合征,但手术时间延长、灌流液用量增多、术中组织损伤加大等均可增加术中吸收液体过多、循环超负荷的危险性,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碎石取石术中合适的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96例微造瘘经皮肾吸引取石术中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与手术时间,清石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开始后将灌注流量调节为500 mL/min,灌注压力为200 mmHg,吸引压力为100 mmHg,碎石开始后巡回护士根据视野清晰度,吸引取石效果,术中出血等情况随时调节,平均清石时间为(40±4)min,87例一次手术结石完全清除,一期清石率约为90.3%,2例行第二期经皮肾镜取石将结石清除,1例行中转开放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5.0±34.6)mL,无胸腔和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天出现体温≥38.5℃者5例。结论:合适的灌注吸引压力保证视野清晰,集合系统低负压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出血、液体外渗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灌流液吸收及对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需使用大量的灌流液可被吸收入血循环,从而可能引起循环动力学和血生化的改变.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手术时间超过120min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29例,监测袖带血压(MBP)、心率(HR)、右颈内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选麻醉前、手术前及术中每30min为记录时间点.术前、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测血PH、Na^+、K^+、Cl^-、BE值.结果:术中HR的变化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BP、CVP渐增高,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量的增加而增高.血Na^+、K^+、Cl^-的浓度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结论:灌流液吸收对器官代偿功能正常的病人尚不易引起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剧烈变化而出现灌流液吸收综合征,但手术时间延长、灌流液用量增多、术中组织损伤加大等均可增加术中吸收液体过多、循环超负荷的危险性,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72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皮肾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麻醉诱导、液体管理、体温保护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72例患者中1例出现灌洗液吸收综合征,1例发生肾严重出血,10例发生低体温并苏醒延迟,其他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全麻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保温措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灌注压力、减少灌注液量、减少创面出血是降低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微造瘘肾镜取石术(mPCNL)中灌注液吸收对机体血流动力学、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上尿路结石患者79例,实施经皮微造瘘肾镜取石术,术中监测灌注前、灌注后30 min、60 min、90 min及120 min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氧饱和度(SpO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食道超声多普勒(TED)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在活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手术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以TED为导向的TED组和以中心静脉压(CVP)为导向的CVP组.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肾动脉血流开放前(T2)、肾动脉血流开放后15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记录麻醉前和术后1、2、4、10 d及1、3个月的尿素氮、肌酐及术后相应日期的尿量及转归情况.结果 T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中不同观察时间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P组CVP在T2、T3、T4时都高于TED组(P<0.05).TED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少于CVP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无明显差异,TED组术后组织水肿、拔管后需面罩吸氧发生率低于CVP组.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无差异.结论 TED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可安全应用于活体肾移植手术,与传统的以CVP为导向的液体管理方案相比,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无差异,但术中输液量更少,液体超负荷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比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各80例经皮肾镜上尿路结石手术与经输尿管软镜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种术式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清石度、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而比较两者的效果.结果:经皮肾镜碎石患者均单通道取石,其中一期取石71例,二期取石9例,结石清除率95.93%,碎石时间65.92±1 0.27min,出血146±34.78ml,住院日10.37±3.31天,1例发生肺水肿,余79例无严重并发症.输尿管软镜76例顺利探到结石并一次碎石成功,碎石时间39.58±28.24min,出血50±15.57ml,住院日5.62±1.23天,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发热7例,抗感染后体温正常.结论:两种术式对上尿路结石疗效佳,经皮肾镜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手术风险大的特点;输尿管软镜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的特点,但其价格贵,碎石易诱发感染,且对于较大及肾下盏结石治疗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0年4月在山东省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微造瘘碎石术的235例患者.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8±24)min.术后平均住院日(5.6±1.8)d,术后平均拔除肾造瘘管时间(4.2±1.5)d.3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持续出血,介入栓塞后好转.结石取净率鹿角状结石组为74.2%,7天后再行第2次经皮肾镜碎石术;非鹿角状结石组为94.2%.结论 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术安全、可靠,能有效的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11.
李晖  梁发  罗林 《海南医学》2011,(19):27-29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10例行PCNL术的患者(其中男73例,女37例),根据术后体温>38℃为发热,将患者分为发热组和无发热组,详细记录每一位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术前生化指标(肌酐)、尿培养病原学检查、结石表面积和形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灌注量、有无肾盂积脓和肾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兔颈部皮下灌注生理盐水以营造手术空间完成甲状腺切除术。检测不同生理盐水灌注压力和持续时间对代谢、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浆Na 、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以及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影响,旨在评估内镜甲状腺手术术腔灌注生理盐水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颈部灌注液体的压力,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颈部不充介质对照组、5mmHg生理盐水组、10mmHg生理盐水组和15mmHg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灌注各组动物接受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分别在术前(T0),充水后45min(T1)、90min(T2)和放水后30min(T3)记录PaCO2、pH、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Na 、HCT和ICP。结果生理盐水灌注各组在各时间点PaCO2、pH、HR、MAP和Na 无明显变化,HCT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mHg生理盐水组在T2时,15mmHg生理盐水组在T1和T2时,CVP显著升高(P<0.05)。15mmHg生理盐水组在T1和T2时ICP显著升高(P<0.01)。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中颈部灌注生理盐水可避免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和稀释性低钠血症的风险。临床上推荐将灌注压力控制在10mmHg以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容量治疗方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A组)和扩容组(B组),每组10例.A组术中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液,B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内静脉滴注10 mL/kg乳酸林格液及10 mL/kg 6%羟乙基淀粉(万汶),以后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第三间隙损失量补液.两组术中出血量由6%羟乙基淀粉按1:1补偿.记录诱导前(T_1,基础值)、麻醉诱导后10 min(T_2)、输液30 min(T_3)、侧卧位即刻(T_4)、开胸后即刻(T_5)、肺叶切除后(T_6)、关胸时(T_7)、术毕(T_8)及术后1 d(T_9)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胸内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 两组间在T_1时间点的HR、MAP、CVP、ITBV、CI、外周血管阻力(SVR)、EVLW基础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时间点的HR、MAP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T_5、T_6、T_7、T_8时间点的CVP均较T_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B组在T_2、T_5时间点的CVP显著高于A组(P值均<0.05).A组在T_3、T_4、T_5、T_6、T_8时间点的ITBV值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在T_2、T_3、T_4、T_6时间点及B组在T_2、T_3时间点的CI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B组在T_4时间点的CI恢复至T_1时间点水平,在T_6、T_7、T_8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SVR和EVL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心肺功能良好的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限制液体输注并加用小剂量缩血管药物的治疗作用与麻醉诱导期进行扩容治疗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相当,在麻醉诱导期适当扩容治疗并不增加肺水肿的风险,且更有利于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参附颗粒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连续5 d,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 CCO)监测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输送(DO2)、氧消耗(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a VO2)、血乳酸不同时点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 h,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5天,两组CI、SVI、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第2天,两组DO2、Sa V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两组DO2、VO2、Sa VO2、血乳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能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氧输送,改善组织灌注,改善氧供与氧需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肾移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Flotrac/Vigileo指导,B组为常规中心静脉压( CVP)指导。记录患者术前(T0)、肾动脉开放时(T1)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心输出指数(CI)、每搏变异度(SVV),统计患者术中出入量;监测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时的乳酸,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3d的肾功能指标———肌酐。结果肾动脉开放时(T1)A组MAP、CVP、CI高于B组,SVV低于B组(P<0.05)。术毕乳酸A组低于B组(P<0.05)。 A、B两组术后肌酐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第2、3天A组肌酐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在肾移植术中应用Flotrac/Vigileo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显著增加肾的灌注,加速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而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12 h、24 h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例数及28 d死亡人数。结果治疗后6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8.24±2.18) mmHg vs (6.41±2.30) mmHg]、平均动脉压[(79.40±6.63) mmHg vs (71.05±4.60)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57±6.49)%vs (63.03±5.61)%]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心率[(109.07±12.35)次/min vs (121.25±14.31)次/min]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103.51±9.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12.37±11.23)次/min,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2.25±7.63)%,高于对照组的(66.2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9.16±1.28) mmHg vs (7.59±1.68) mmHg]、平均动脉压[(85.46±10.36) mmHg vs (77.56±12.11) mmHg]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9.27±1.39) d vs (13.38±2.27) d]、机械通气时间[(4.62±0.98) d vs (6.36±1.20) d]、MODS发生率(16.00%vs 45.45%)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8 d死亡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疗效更佳,其能及时、有效的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减少住ICU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I)联合七氟醚吸入对脊柱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4~67岁,体质指数18.5~27.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七氟醚吸入组(A组),各3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行AHH(以25 ml/min)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5 ml/kg),同时持续吸入1.0%~3.0%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和SpO2),并于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和术毕时(T3)采集动脉血样,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动脉血乳酸(Lac),记录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尿量.结果 与C组比较,A组T1~T2时点MAP明显下降(P<0.05),T1~T3时点CVP明显升高(P<0.05),各时点HR、SpO2、PT、APTT和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例数和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 AHH联合七氟醚吸入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且不影响凝血功能和微循环灌注,可安全用于脊柱手术的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ASAⅠ-Ⅱ级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为对照组(n=20),组2为试验组(H=21)。试验组使用30ml/kg的琥珀酰明胶在LCVP下进行AHH,对照组按常规麻醉管理进行。围术期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ECG、CVP、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AHH前(T0,组1为麻醉诱导前)、AHH后1h(T1,组1为麻醉诱导后1h)、手术结束时(T2)记录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结果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患者LA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出血量(482±122 vs 932±263)和输血量(206±105 vs 536±153)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量(835±160 vs 565±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输血患者明显增加(16/21 vs 8/20,P〈0.05)。结论AHH联合LCVP技术能够安全的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并能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血清乳酸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率。 结果 治疗后,2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5%(P<0.05)。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率为8.8%、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47.1%(P<0.05)。 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稳定组织灌注压和外周循环,调动机体的凝血机制,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采取限制性输液和大量输液两种不同输液方法复苏大鼠失血性休克,对比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出血量、输液量并计算生存率。结果 休克模型120 min后,与大量输液组比较,限制性输液组的呼吸、心率降低显著,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P<0.05);休克急救期,限制性输液组失血量少于大量输液组(P<0.05),输液量明显低于大量输液组(P<0.05);休克后24 h和72 h生存率比较,限制性输液组高于大量输液组(P<0.05)。结论 限制性输液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失血量以及输液量,提高生存率,是复苏失血性休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