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袁大伟  陈朝华 《武警医学》2009,20(9):845-845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0岁,因"骶尾部间歇性疼痛2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骶尾部间歇性胀痛不适,弯腰、负重时症状稍加重,步行无明显受限,经休息后可缓解,未做特殊处理.近半年来,感骶尾部疼痛逐渐加重,以活动后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既往无明显腰穿病史.  相似文献   

2.
【摘要】骶尾部皮下浅表病变在临床触诊及视诊时容易发现,超声、CT和MRI均可应用于诊断,而MRI因其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对骶尾部的解剖、病变的结构及边界的判断更准确,诊断准确性要高于超声和CT。MRI检查无辐射,可以分析病变成分,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在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复查中均有重要作用,是目前对骶尾部病变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以往对于成人骶尾部皮下浅表病变的影像学文献多为单病种报道。笔者搜集一组成人骶尾部皮下病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 12岁。发现骶尾部肿物12年入院,肿物约鸽蛋大小,稍红肿,无疼痛,无发热,近12年来肿物缓慢增大。既往骶尾部无外伤、手术史,无家族史。专科检查:骶尾部可见并扪及一肿物,大小约2.0cm×1.0cm,表面稍红肿,边界尚清,质地偏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肛检:直肠内未扪及明显肿物。MRI检查:骶尾椎发育正常,骶尾部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影,未见肿物,皮肤完整。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8岁,因骶尾部疼痛1年,伴大小便失禁10天入院。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疼痛,以骶尾部及右侧大腿内侧为主;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每次持续约30min,2~3次/月,逐渐加重。体检无明显异常。专科检查:患儿神智清楚,S2~4神经支配区痛觉减退,触觉减弱。  相似文献   

5.
骶管弥漫性非何杰金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1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疼痛伴右足背麻木。后逐渐出现大便不畅,小便排不尽,且右足背麻木逐渐向右小腿外侧发展,并出现右下肢无力。查体:右小腿外侧皮肤及右足背皮肤触觉、痛觉及温度觉减退,足背外翻不能,右足趾背伸不能,右侧跟腱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6.
患者赵××,男,48岁,农民,因臀部外伤八年,骶尾部流清液三年于1985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于1977年6月自拖拉机上摔下臀部着地,伤后骶尾部剧痛,平脐以下麻木无力,行走困难,拍片示“腰3~4椎骨压缩性骨折,尾骨骨折”,当时未予特殊治疗,以后感觉逐渐恢复至双膝部.1982年3月骶尾部出现一包块,红肿,疼痛伴高烧.一周后于肛门上方破溃,流出脓性液体,以后病人反复高烧,骶尾部肿痛发作多次,均经抗炎治疗后好转.肛门上方漏口流液淋漓不断,时为脓性,时为稀薄清亮液体.现病人大小便尚可,双下肢活动不灵活,生活不能自理.查体:颈软,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Ⅱ~+级,肌肉明显萎缩,L_(4~5)平面以下感觉明显减退,肛门周围感觉稍差,提肛反射减弱,相当尾骨末端处可见一“火山口”样漏口,内有稀薄清亮液体流出.骶尾部皮下可触及一8×6cm硬性包块与皮肤粘连,压痛明显.漏液检查:无色透明,总细胞数18,白细  相似文献   

7.
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是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牵拉脊髓或圆锥 ,使圆锥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症侯群。其临床治疗上需要手术切断终丝 ,因终丝粗大而短缩 ,加之脊髓圆锥下移 ,故术中难以辨认清楚终丝和圆锥 ,给术者带来一定困难 ,如采用游离骶囊的方法切断终丝则可以顺利解决这个困难。1 临床资料例 1,女 ,10岁。因发现左下肢无力并跛行 4月入院。 4月前出现左下肢无力 ,变细跛行 ,步态不稳并骶尾部疼痛 ,遗尿 ,尿频 ,尿急 ,憋尿稍久则尿液溢出 ,症状进行性加重。查体 :左下肢跛行 ,步态不稳 ,骶尾部软组织局部隆起 ,触…  相似文献   

8.
<正>男,12岁。骶尾部反复酸胀疼痛5个月来院就诊,临床以骶尾部疼痛综合征要求摄片确诊。专科检查:腰椎生理弧度增大,活动稍受限,骶尾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70°,加强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V级,双侧搭腿试验阴性,腱反射正常。其父于20余年前确诊为石骨症,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9.
骶尾部畸胎瘤多在出生时即已存在,当肿瘤巨大时,手术切除风险大,护理困难多.我院1992年2月~3月间收治两例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本文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14岁。"发现骶尾部包块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骶尾部无痛性包块,余无特殊不适。超声检查:骶尾部皮下组织增厚,范围约5.0cm×4.2cm×1.6cm,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a)。MRI检查:左侧臀大肌内侧见皮下团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其内信号区欠均匀,并见短T2信号影,边界清楚(图1b,1c)。诊断骶尾部肿块而入院。查体:骶尾部皮下可扪及5.0cm×4.0cm大小活动性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