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术前诊断价值,增进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33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评价CT检查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诊断价值。结果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全组鼻窦者28例,累及半组鼻窦者5例;CT扫描33例表现为窦腔内充满软组织影,有的伴有多发条状、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有的伴有云雾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受累鼻窦膨胀27例,窦壁骨质变薄26例,窦壁骨质侵蚀5例,5例病变延伸到临近结构。结论 CT是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楚地显示病灶以及受累的程度、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鼻窦病变的部位、密度以及窦壁的骨质改变等。结果①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软组织块影内可见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影。③霉菌性鼻窦炎受累鼻窦窦口多数明显扩大,邻近正常结构受压移位或消失。④受累鼻窦窦壁骨质增厚硬化,可见骨质吸收或破坏。结论鼻窦窦腔软组织影内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是霉菌性鼻窦炎的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真菌性鼻窦炎22例,手术病理证实13例,组织活检9例.全部病例均行全组鼻窦CT扫描及病灶处高分辨CT(HRCT)检查.结果 上颌窦20例(90.91%),蝶窦2例(9.09%),筛窦2例(9.09%),额窦1例(4.55%).病变多为单侧(68.18%).鼻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22例,网格状高密度影3例,病灶内点状或斑块状钙化灶16例,窦壁骨质增生硬化9例,窦壁骨质破坏6例,侵犯邻近眼1例.结论 CT可对真菌性鼻窦炎做出定性定位诊断,HRCT对此病诊断与常规CT相比不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多发生于一侧,以上颌窦最多见,同时累及其他鼻窦;病变鼻窦内呈现软组织团块影,内可见点状、结节状钙化;部分窦腔增大,骨壁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有特异性,cT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见鼻副窦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增进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提高鼻窦内镜手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10例常见鼻副窦病变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一般炎性病变45例,为窦腔内密度较均匀软组织影;单纯性鼻息肉17例,鼻息肉伴黏液潴留囊肿19例,呈球形肿物,边缘光滑;真菌性鼻窦炎12例,表现为窦腔内不均匀软组织影,可见斑片状或破棉絮样高密度影,多呈中央性分布,3例伴上颌裂孔区域的骨质破坏;肿瘤17例,为窦腔内膨胀性生长块影伴窦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结论:CT是诊断鼻副窦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楚地显示病灶以及受累的程度、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的CT表现,提高CT对该症的诊断率.方法 采用东芝AUKLET/FS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 rv,230 mAs,5 mm层厚连续扫描.个别患者在感兴趣区加薄层扫描(2 mm).结果 真菌性上颌窦炎27例,CT表现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充满窦腔,其中25例累及鼻腔及邻近副鼻窦.肿块密度高且不均匀,合并点状或斑块状钙化24例,窦壁骨质硬化18例,斑点状骨质破坏1例.上颌窦内翻乳头状瘤10例,CT表现为同侧上颌窦及鼻腔扩大,其内充满软组织肿块,合并液化坏死1例,条块状钙化1例,窦壁骨质压迫吸收变薄8例,合并慢性副鼻窦炎7例.上颌窦癌19例,CT表现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坏死液化17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向周围浸润14例.结论 CT可较好显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帮助分类鉴别,对大多数病变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探讨目前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的准确率。近4年来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分析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0例,分析其症状、查体、上颌窦穿刺结果,并行CT影像学检查,结合入院诊断,分析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好发于女性(女性,22例;男性,8例),主要表现为单侧鼻塞、常伴有头痛(12例)、流脓涕(10例),涕中带血或抽吸性血痰(6例),复视(2例)。鼻窦CT影像多显示病变窦腔密度增高,有团块影,常可见窦壁骨质部份缺损。临床误诊率较高(本组误诊为恶性肿瘤4例,息肉4例)。结论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查体、上颈窦穿刺及CT检查,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 30例真菌性鼻-鼻窦炎中,临床表现为头痛或眼部痛25例,涕中带血12例。CT扫描24例表现为鼻窦内高密度影,20例表现为窦内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9例表现有骨质破坏。30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开放窦腔,清除真菌团块,通畅引流,均未见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头痛、涕中带血症状均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头痛、涕中带血是真菌性鼻-鼻窦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鼻窦CT扫描存在特征性的表现,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微创、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李豪  向守洪  吴景全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64-2265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组织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多为单侧单窦发病,以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可同时累及其他鼻窦。鼻窦内软组织呈结节状或肿块样增生.内可见气泡及点状、条带状钙化。部分窦腔扩大,窦壁骨质增生或破坏。常伴有鼻腔鼻窦结构异常。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鼻窦真菌病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孙士铭 《河北医药》2009,31(19):2582-2583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窦真菌病患者40例的CT表现。结果鼻窦真菌病的典型CT征象:病变好发于一侧上颌窦和(或)筛窦;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影,并可见气泡影;上颌窦内可见团块状、线样钙化影;40例均有骨质增生,骨质破坏12例。结论鼻窦真菌病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再结合鼻内镜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其中单侧上颌窦发病15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均累及上颌窦和筛窦。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副鼻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砂粒状、条状钙化或软组织团块影,窦壁骨质增生硬化、窦腔缩小、局部骨质破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齐少恒  陶祥明 《淮海医药》2006,24(3):216-217
目的总结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2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的疗效和转归.结果本病初诊时最常见的症状为涕中带血或/和回吸性涕中带血;单侧鼻窦及鼻腔发病,上颌窦发病最高;鼻窦CT显示的病变区高密度点状斑点有特征性表现;全部病例均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经6个月~3年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本病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特征,鼻窦CT扫描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绝大多数病例术前可明确诊断;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的CT表现,提高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原发于上颌窦6例,筛窦3例,鼻腔1例,均侵犯邻近骨壁及窦腔或眼眶。结果 10例患者鼻窦内见软组织影,窦壁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或者筛孔样骨质破坏,窦腔轮廓消失。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鼻腔和鼻窦内少见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症状隐匿,CT平扫和增强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作为与其他鼻窦鼻腔恶性肿瘤鉴别点,但是不具有特异性,需依靠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14.
王暖林  刘辉  崔根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201-1201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上颌窦腔密度增高、粘膜增厚12例,腔内出现斑点状、线样钙化8例,腔内软组织肿块3例,窦壁吸收破坏4例。结论 窦腔软组织内高密度钙化是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特点,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副鼻窦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娟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94-295
目的 分析副鼻窦炎的MRI信号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为副鼻窦炎的109例患者的MRI检查资料,从解剖分布、粘膜厚度、窦腔大小、窦壁、信号及增强情况等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109例中,病变累及上颌窦71例,筛窦86例,煤窦41例,额窦36例。各鼻窦炎症的发生率依次为筛窦、上颌窦、蝶窦、额窦,但均未见窦壁骨质改变。MRI对副鼻窦正常结构和病变大小、形态、位置以及邻近组织关系显示清晰,优于X线片及CT。结论 MRI有助于发现和确诊副鼻窦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上颌窦病变的局部征象及向周围扩展破坏的特点,提高对上颌窦癌的认识。方法普放X光片、CT平扫及增强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软组织窗、骨窗分别观察窦腔内外软组织块影及窦壁骨结构征象,术后病理资料证实。结果常规X片及CR、DR摄影对上颌窦病变的检出仅作为初步检查的手段。螺旋CT增强扫描再加冠、矢状位重建对上颌窦病变的性质可作进一步诊断。结论分析上颌窦癌局部特征及相邻组织受侵的征象,提高对上颌窦癌的认识并为临床根治方法的选择提供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真菌性鼻窦炎是鼻腔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我科2005年3月至2012年6月对1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下手术,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765岁,平均39.5岁。病史0.565岁,平均39.5岁。病史0.510年。主要症状:涕中带血8例,鼻塞浓涕5例,面部疼痛3例,眼痛和头痛各1例。CT扫描鼻窦内密度增高影,全部为单侧发病,其中上颌窦者13例,筛窦2例,筛窦加上颌窦1例,蝶窦2例。14例病灶内有不均匀点状钙化斑影,3例上颌窦口扩大,2例骨质有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提高脊柱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X线怀疑或已诊断脊柱结核的50例患者进行CT扫描,并分析CT影像表现.结果 49例显示椎体破坏,42例椎旁脓肿,2例病变侵及椎管,41例椎间盘破坏,7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 脊柱结核在CT上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程度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2年~1997年收治5例侵袭型鼻窦真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例源于鼻腔和上颌窦的病人,1例早期男性患者,经唇龈沟切开径路,见上颌窦腔内有灰白色坏死组织及息肉样组织,上颌窦内壁已破坏与鼻腔贯通,后外壁有1.5X1.5cm的骨破坏区,术中将窦内及鼻腔内病理组织去除尽,并开放筛窦,该病人术后半年曾复诊,未发现异常,以后失随。另2例为女性患者,且都有糖尿病史多年,其中1例CT扫描发现上颌窦占位,并有窦骨壁的破坏,在外院行鼻侧切开术,病理报告发现为曲菌感染;另1例因怀疑慢性上颌窦炎而行上颌窦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真菌性肉芽肿。2例患者分别于第一次术后半年及9个月因眼球受压,复视、眼部剧烈疼痛等症状而收入我院,CT扫描发现窦壁破坏明显,眶内组织受侵犯,l例筛板已破坏。2例患者分别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加眶内容剜除术,以及鼻侧切开八路上颌窦病灶切除和眶内容剜除术。2例患者于术后投用伊曲康哇(20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6周,并在手术创面涂擦硝酸咪康吐,真菌感染被控制。2例源于蝶窦真菌感染,其中1例男性患者,有糖尿病史十余年,CT扫描右蝶窦前、下骨壁被破坏,鼻咽部见肿物,多次活检未发现恶性肿瘤证据,因此由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霉菌性鼻窦炎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病人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霉菌性鼻窦炎多为单侧病变,以上颌窦为主,同时可累及鼻腔、前筛窦(9/16),少数累及后筛窦及蝶窦(3/16);霉菌性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呈絮状,平均CT值70Hu,有时可见小团块、小沙粒状高密度钙化影;窦壁多呈反应性增厚,部分有骨质吸收破坏。结论:CT是诊断霉菌性鼻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