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PCNA、Ki-67和p53与胶质瘤的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脑胶质瘤标本和对照组10例标本PCNA、Ki-67和p53的表达。结果:48例胶质瘤标本中,PCNA、Ki-67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4%(41/48)、68·8%(33/48)和45·8%(22/48);对照组10例标本均不表达PCNA、Ki-67和p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8~23·563,P<0·01。结论:胶质瘤中PCNA、Ki-67及p53的阳性表达率与其恶性度相关,均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urvivin、p16INK4A和p53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7例宫颈癌、86例宫颈癌前病变(CIN)及35例宫颈炎组织中Survivin、p16INK4A和p53表达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在35例宫颈炎、86例宫颈CIN、107例宫颈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8.8%(42/86)和88.9%(72/81);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35)、40.7%(35/86)和83.9%(68/81),两者均呈增高趋势,而p16INK4A 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分别为94.3%(33/35)、59.3%(51/86)和28.4%(23/81),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p16INK4A表达在子宫颈癌的FIGO分期、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还在宫颈癌组织学分级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组织学类型及分级中其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p16INK4A和p53异常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阳性表达可作为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生物标志,并可用于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蒙古族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汉族是否存在差异及是否可作为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蒙古族宫颈癌和30例汉族宫颈癌p16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取18例蒙古族和18例汉族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蒙古族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4%、5.56%(χ^2=36.68,P=0.00);汉族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11.11%(χ^2=36.00,P=0.00);蒙古族宫颈癌与汉族子宫颈癌及两民族正常宫颈组织分别相比,p16表达无差异(χ^2=2.46,P=0.12)。[结论]p16基因在蒙汉族宫颈癌中的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p16、p15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 36例宫颈癌组织中p16、p15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p16、p15基因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3 9%(2 3/ 36 )、55 6 % (2 0 / 36 ) ,二者的表达率与宫颈癌病理类型无显著关系 (P >0 0 5) ,而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病人的生存期显著相关 (P <0 0 5)。结论 :p16、p15基因表达产物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5 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 95例胃癌进行p5 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 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 49 5 % ( 4 7/ 95 )、2 0 0 % ( 19/95 )、78 9% ( 75 / 95 )。p5 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 ( 5 3 5 %、82 6% )淋巴结阳性胃癌 ( 5 9 3 %、86 4% )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 11 1%、44 4% )和淋巴结阴性胃癌 ( 3 3 3 %、66 7% ) (P <0 0 5 )。p5 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 (P <0 0 5 ,P <0 0 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关系 ,但其在淋巴结阳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11 9% )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3 3 3 % ) (P <0 0 5 )。p5 3阳性组织大多数伴PCNA阳性表达 (P <0 0 1)。结论 p5 3蛋白、PCNA异常表达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及增殖中均起重要作用。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p53和mdm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dm2和p53基因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8例胃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p53基因exon5~8突变情况。结果胃癌组p53和mdm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21%(50/58)和29·31%(17/58),癌旁组织组p53和mdm2蛋白均为阴性,胃癌组p53和mdm2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两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P=0·0001。胃癌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年龄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mdm2蛋白阳性表达与p53蛋白过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1·1839,P=0·0008,r=0·4391。2例胃癌组织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5,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结论mdm2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p53基因突变可能并非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异常累积的主要原因,mdm2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与p53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41例NHLp16和PCNA表达情况 ,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41例NHL中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 43 9% ( 18/ 4 1) ,PCNA阳性表达率 65 9% ( 2 7/ 4 1)。p16蛋白在低度恶性组表达率 77 8% ,在高度恶性组表达率 17 4% (P <0 0 1)。PCNA在低度恶性组表达率44 4% ,高度恶性组表达率 82 6% (P <0 0 5 )。p16蛋白表达阴性同时PCNA表达阳性者在低度恶性组 ( 5 6% )与高度恶性组( 65 2 % )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在NHL发展中 ,p16蛋白缺失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而结合p16蛋白和PCNA在NHL的表达结果 ,对推测NHL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p14ARF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 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4ARF 、p53 基因在41 例宫颈癌及20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4ARF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41 例宫颈癌中35 例表达阳性,占85. 4 %。病理分级为G1 、G2 级的宫颈癌的p14ARF阳性表达率为68. 4 % ,G3 级为100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宫颈癌组织中p53 蛋白表达阳、阴性者中p14AR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 0 %(12/ 16) 和92. 0 %(23/ 25)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4ARFF与p53 表达不相关。结论 p14ARF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有一定的诊断和估测预后价值,可能是宫颈癌新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9.
p16、p63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蛋白p16和 p63在各型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TM)法检测 60例甲状腺肿瘤细胞中 p16和 p6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甲状腺腺瘤中 p16及 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 .0 % ( 18/3 0 )和 46.7% ( 14 / 3 0 ) ,明显高于甲状腺癌 ( 3 3 .3 % ,10 / 3 0 ;2 0 .0 % ,6/ 3 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甲状腺乳头状腺瘤中 p16和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0 .0 % ( 12 / 15 )和 60 .0 % ( 9/ 15 ) ,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阳性率 ( 3 3 .3 % ,5 / 15 ;2 0 .0 % ,3 / 15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甲状腺滤泡状腺瘤中 p16和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0 .0 % ( 6/ 15 )和 3 3 .3 % ( 5 / 15 ) ,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癌中其阳性表达率 ( 3 3 .3 % ,5 / 15 ;2 0 .0 % ,3 / 15 )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检测甲状腺癌中p16和 p63蛋白表达水平 ,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验p16、p2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收集56例手术切除宫颈癌标本,同时取20例正常宫颈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p16、p27蛋白表达.结果 p16和p2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率为100%(20/20)、95%(19/20),而在宫颈癌的表达则分别为53.6%(30/56)、35.7%(20/56),(P<0.05),在FIGO分期早期的宫颈癌阳性表达率高,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p16、p27蛋白失活可加速细胞周期转化,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和p27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评价宫颈癌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朱栋元  马廷行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4):1909-1912
p53基因的突变、失活及缺失与50%的人类肿瘤发生有关,因此p53基因被视为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随着对p53基因广泛深入的研究,p53家族的其他成员不断被发现,其中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中被发现的第一个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均与p53蛋白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深入了解它们彼此的相似性、差异性,可对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对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帮助,为最终攻克癌症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73、p63在喉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喉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p73mRNA、p63mRNA在47例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4例正常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73在正常喉组织中不表达;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27/47)、29.8%(14/47),分别与正常喉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则p73 mRNA表达越强(均P<0.05)。p63在喉鳞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5%(43/47)、93.6%(44/47)、分别与正常喉组织(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p73表达有助于判断喉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p63对LS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梁君林  周永淳  陈利生 《肿瘤》2006,26(10):924-926
目的:探讨p33^ING1、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p53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P〈O.01),p53蛋白分别为51.6%(31/60)、0%(0/60)。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P〈0.05);在DukesA、B期、Dukes C、D期病例中分别为56.7%(17/30)、30.0%(9/30)(P〈0.05)。在p53表达阴性的29例中有12例(41.4%,12/29)p33^ING1表达缺失,而p53阳性的31例病例中有22例(71.0%,22/31)p33^ING1表达阴性(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中p33^ING1蛋白表达明显缺失,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33^IN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p53互相协同,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B-cel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CLL) samples were screened for alterations in 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p53 (17p13), p16 INK4 (9p21), and disrupted in B-cell malignancy (DBM) (13q14))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assays. Eleven percent (11 of 96) of the B-CLL case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and a previous study had mutations in the p53 gene. In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p 16 gene showed none of 80 B-CLL cases had mutations and five cases (6%) had homozygous deletions. Deletions of 13q14 (DBM) occurred in 18% (17 of 96) of patients surveyed. Thus, 28 of 96 cases showed an alteration in one or more of the three tumor suppressor loci examined. However, cases with p53 mutations rarely showed simultaneous loss of DB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activa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p53 and DBM may be mutually exclusive, thus providing alternate pathways for tumor development in B-CLL patients. © 1995 Wiley- Liss, Inc.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组织中PTEN和Survivin及p53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p53蛋白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该实验采用SP法,对65例乳腺癌和20例良性增生症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PTEN、Survivin及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TEN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41.54%,在乳腺增生症组为90.00%,X^2=14.42,P〈0.05;在乳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25.71%,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60.00%,X^2=7.28,P〈O.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75.38%,在乳腺增生症组为15.00%,X^2=23.48,P〈0.05。p53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58.46%,在乳腺增生症组为10.00%,X^2=14.42,P〈0.05;在乳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71.43%,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43.33%,X^2=5.25,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PTEN与Survivin的表达成负相关,PTEN与p5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Survivin与p53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PTEN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Survivin和p5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PTEN和p53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PTEN、p53和Survivin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p16和p5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p16、p5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和PCR-SSCP法.结果 p16缺失率在食管鳞状细胞癌Ⅱa期与Ⅱb期、Ⅲ期中分别为45.0%与92.3%、100.0%,在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中分别为9.1%、52.2%和100.0%.p53突变率在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分别为46.7%和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在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中分别为20.0%、21.4%与90.9%,前两者与后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存在着显著的p16缺失和p53突变.p16的缺失与肿瘤的病程进展有关;p53的缺失突变与肿瘤的病程进展无关,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53和p63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EC和2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及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be-nign proliferative endometrium,BPE)组织中p53、p6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在EC中的阳性率为31·6%,明显高于EH组和BPE组,P值分别为0·0457和0·0389;p53的表达与EC的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值分别为2·19×10-4和1·436×10-6,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63蛋白在EC中的阳性率为81·6%,与EH组、BP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9·58×10-7和5·59×10-5。p63的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均无关;p53和p63基因在E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和p63均参与了EC的发生,二者可能起协同作用;p53更多地表达于高分期及深肌层浸润的EC组织中,p63在EC中呈高水平表达,说明p53与EC的浸润发展有关,p63在EC的发生中可能起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p73基因突变与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红  何侠  陈真如  林勇 《肿瘤学杂志》2005,11(6):428-430
[目的]研究p73基因在非小细胞啼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探讨p73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C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73蛋白表达;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CP法(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p73基因突变,并对出现异常条带样本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73阳性表达率52.5%(21/40)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0)(P〈0.005)。p7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有相关性(P〈0.01)。有3例p73基因第2位外显子序列存在遗传多态性,碱基T→C置换、[结论]p7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及遗传多态性,D73可能参与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p73 is a member of the p53 family of tumor suppressors. Transactivating isoforms of p73 (TAp73) have p53-like, anti-proliferative and pro-apoptotic activities that are crucial for an efficient chemotherapy response. In line with this, genetic studies in mice have confirmed that TAp73 acts as a tumor suppressor. However, in contrast to p53, which is commonly inactivated in human cancer by point mutations, the TP73 gene is almost never mutated. Instead, the tumor suppressor activity of TAp73 is inhibited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including epigenetic silencing and complex formation with inhibitory proteins. All these mechanisms have in common that they are in principle reversible and therefore amenable to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Here, we will review how tumor cells control the tumor suppressor activity of TAp73 and discuss possible strategies targeting p73 for reacti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