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武汉市初一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武汉市区抽取4所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共121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初一年级学生总上网率为96.43%,初次上网平均年龄(8.93±1.95)岁,网络成瘾倾向(IAT)和网络成瘾(1AD)报告率分别为10.87%和7.7l%,男生IAT和IAD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IAT及IAD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性别、功课差、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地点及上网费用6个方面.结论 武汉市初一年级学生IAT和IAD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及时对有IAI的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减少I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农村初中生上网的内容、地点、每周次数、每次时间等状况特征。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抽取3个乡镇共47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上网学习知识、搜索信息者占6.9%,3个年级的上网内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3,P<0.01)。随着年级的增长,玩游戏、聊天、观看电影电视的比重增加,学习知识、搜索信息的比重减少;上网地点以网吧上网构成最高,为86.8%,3个年级不同地点的上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结论农村初中生上网大多是玩游戏,极少数为学习知识和搜索信息,其网络使用弊大于利;网吧是农村初中生上网游戏的主要场所,加强其管理为重点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和网络行为特点,探讨与中学生网络成瘾有关的因素,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武汉市5所中学的初一-高二年级学生1 260名。结果网络成瘾率为4.1%,初四年级学生成瘾率最高(11.5%),男生(7.8%)高于女生(1.2%);成瘾者的平均周上网时数为7.4 h,显著高于非成瘾者的3.5 h;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最高(7.0%),不同网上行为中网上玩游戏的成瘾率最高(8.4%);成瘾者对网络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自我知觉能力较弱。结论年级、性别、上网地点、网上行为等因素与中学生的网络成瘾有关。干预措施应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同时要严管网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有关因素,为指导中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农村中学生831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农村中学生上网报告率为54.7%,男生报告率(66.2%)明显高于女生(42.4%)(P<0.01);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3%,男生(17.1%)明显高于女生(5.2%)(P<0.01);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5%,男生(2.6%)明显高于女生(0.4%)(P<0.01)。学生上网的目的分别是聊天(61.1%)、多媒体娱乐(60.6%)、玩游戏(44.1%)。结论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较普遍。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关注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况,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大学在校本科生200名,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其网络成瘾情况。结果 200名被调查学生中,有79名(39.5%)有轻度或严重的网瘾,男女比为1.2∶1。79名成瘾学生中,68.4%为大学一年级新生,31.6%为大学二年级学生;上网时间平均每天≥4小时的占32.9%;在宿舍、网吧上网同学分别为62.0%和20.3%;63.3%的学生上网时间为晚上。上网目的以娱乐为主(75.5%),学习仅占24.5%,认为可以通过运动、逛街、看书、吃东西暂离网络的分别为36.5%、26.5%、23.5%和13.5%。61.0%的学生表示,出现网瘾后愿意向朋友寻求帮助。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的上网时间≥4小时的分别为32.9%和18.2%,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分别为32.9%和57.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长成正比,大部分网络成瘾者喜欢晚上在宿舍上网,对网络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丰富业余生活,加强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的现状及特点,为大学生IAD问题的干预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2013年6—9月调查大学生860人最近1个月的网络使用情况。组内差异进行Chi-square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性别、生源地和年级3个因素在大学生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和IAD群体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9、22.253、22.448,均P0.05)。男生的网络依赖和成瘾率(12.99%、4.87%)明显高于女生(6.70%、3.44%)(P0.05);生源地为城市、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的发生率逐次降低;随着学生所在年级的增高,网络依赖和成瘾率呈升高趋势。是否有自己的电脑、主要上网场所、每日上网时长3个因素在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和IAD群体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3、50.969、37.658,均P0.05)。其中拥有个人电脑的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率(13.13%、5.39%)明显高于没有个人电脑的学生(6.75%、3.20%)(P0.05);主要上网场所为网吧的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率最高;随着每日上网时长的增加,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的发生率亦随之升高。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期望在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和IAD群体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30.430,P0.05)。其中学历深造(4.62%、1.54%)、报考公务员(7.14%、2.90%)的学生群体在网络依赖和成瘾率的分布明显低于毕业后企业就业(11.78%、4.59%)和没有明确目标(14.39%、8.63%)的学生群体(均P0.05)。结论对大学生IAD的干预应从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学生活动、军事训练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现况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其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合肥市区采用方便抽样选取5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年级共76个班级的3 7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情况、自尊和自杀意念情况.结果 在所有使用网络的3 507(92.3%)名学生中,有182(5.2%)名学生被诊断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上网年限长、平均每周上网次数多、平均每次上网时间长、在网吧上网和有自杀意念均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而自尊得分高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控制学生上网时间、上网地点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防止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情况,以及与网络成瘾有关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市1 46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4%的学生有自己的电脑;70%的学生在小学中年级以后开始上网;84%的学生在自己家中上网;2/3的学生每周上网<2次,93%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4 h;约15%的学生见过网友;3%的学生浏览过黄色网页。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为:听歌、看电影、学习、玩游戏、收集信息、聊天交友等。学生网络成瘾率为2.66%,男生(3.76%)高于女生(1.44%)。网络成瘾的学生SCL-90量表的10个因子症状分数有9个因子高于正常学生。结论学生网络使用普遍;网络成瘾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黄山学院395名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存在一定性别与年级差异,男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6.31±6.27)h,每月上网花费为(26.98±35.80)元,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大一学生每周上网时间最长,为(6.06±7.22)h,大二学生时间最少,为(4.27±5.03)h(P<0.05).网络不文明行为与孤独感、抑郁、焦虑、激惹等心理健康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女生网络文明状况好于男生.结论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受性别、年级、心理健康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某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与其冲动性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7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某医学院本科学生2 213人进行网络成瘾和冲动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 213名学生中网络成瘾者412人(18.6%),网络成瘾者中医学专业326人(18.3%);女生上网更多是购物、听音乐、看电影,而男生更倾向于打游戏;医学院校59.6%的学生上网时间3 h/d,上网时间6 h/d的学生仅占6.4%;不同性别、年级、是否医学专业学生上网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特征学生网络成瘾率比较,男生22.7%(159/701),女生16.7%(253/1 512)(χ2=10.712,P=0.001);大一20.9%(93/445),大二19.9%(111/560),大三18.9%(93/491),大四17.7%(69/392),大五14.2%(46/325)(χ2=2.812,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1.460)、年级(OR=1.524~2.997)、专业类型(OR=3.915)、家庭住址(OR=0.490、2.052)、家庭类型(OR=0.455、2.434)、父母态度(OR=1.303、1.439)、性格(OR=1.389)是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及其3个维度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家庭类型、父母态度、与父母沟通情况、性格是医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与其冲动性选择之间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漯河市中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漯河市城乡初中、高中各3所共13108名学生,采用HBsAg全血胶体金试条法快速定性检测全血中的HBsAg.[结果]漯河市中学生HBsAg阳性率为2.96%.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结论]漯河市中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正常人群(9.75%).且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乙肝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徐厚君  武建辉  张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2-4163
[目的]调查焦作市城乡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免疫效果,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焦作市城乡确定调查对象1906名,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市区乙肝接种率为98.89%高于农村的96.62%,抗-HBs阳性率平均为58.50%,HBsAg阳性率为2.62%,抗体无应答率为9.54%。[结论]乙肝疫苗效果显著,需加强农村地区的接种工作。对于无应答者,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手段以提高他们的乙肝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辖区小学生乙肝病毒携带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6个年级、2个区域的小学生共计4348人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 6个年级小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52%、1.23%、0.68%、0.80%、1.16%和0.13%,年级间学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9,P〉0.05);县城、乡镇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0.85%、1.28%,城乡间学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9,P〉0.05)。结论仙居县7~13岁学生HBsAg阳性率在年龄与城乡间已无差别,乙肝预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枣庄市农村青少年吸烟、喝酒、网络成瘾等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 据。方法于2012年9-11月。随机抽取枣庄市5所学校学生进行物质成瘾和精神成瘾相关危险行为的问卷 调查。结果枣庄市农村青少年学生中尝试吸烟率28%,现在吸烟率11.8%,尝试喝酒率56.6%,现在喝酒率 26.4%,上网率85.4%,网络成瘾率5.4%,其中男生在尝试吸烟率、尝试喝酒率、现在吸烟率、现在喝酒率均高于 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1)。结论枣庄市农村青少年中存在吸烟、喝酒、网络成瘾等危险行为发生率 较高,应针对青少年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620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four high schools in Changsha City were surveyed using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for Internet Addiction (YDQ),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he edition for children, EPQ),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TMDS) and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The mean age of whole sample was 15.19 years (ranging from 12 years to 18 years).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YDQ criteria by Beard, 64 stud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mean age: 14.59 years) and 64 who were diagnosed as being normal in Internet usage (the mean age: 14.81 years) were included in a case-control study. RESULTS: The rate of Internet use among the surveyed adolescents was 88%, among which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ernet addiction was 2.4%.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EPQ subscales of neuroticism, psychoticism, and li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scored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TMDS subscales of sense of control over time, sense of value of time, and sense of time efficacy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had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SDQ subscales of emotional symptoms, conduct problems, hyperactivity, total difficulties and lower scores on the subscale of prosocial behaviours (P < 0.05).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Internet addiction is not rar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additio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possess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features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use the Internet less frequentl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北省4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循证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部分高校的87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状况。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0%,男生成瘾检出率为59.1%,女生为63.9%;轻度占82.5%,中度占17.0%,重度占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学生、文科类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2.58(1.84~3.62),1.47(1.02~2.11)];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络成瘾率较低(OR=0.49, 95%CI=0.24~0.98);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和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网络成瘾率高(初中OR=1.52, 95%CI=1.01~2.29;本科及以上OR=2.30, 95%CI=1.16~4.56)(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王剑  陈德  宋迪文  董悦青  丁园  傅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1):1633-163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同户籍儿童的网络过度使用、游戏过度使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营造儿童数字媒体使用良好环境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所小学、4所初中的2 324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游戏过度使用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等。  结果  儿童网络过度使用率为16.1%,游戏过度使用率为9.4%。家庭经济地位较低(OR=2.07)、网络使用动机为维持情绪唤醒型(OR=5.44)或满足社会功能型(OR=8.72)、好友一直打游戏(OR=2.21)、好友约打游戏(有时、经常、一直OR值分别为1.85, 2.56, 2.53)、家庭关怀度中度以上障碍(中度、严重OR值分别为2.62, 2.68)等与儿童网络过度使用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不大有信心、没有信心OR值分别为2.11, 4.14)、网络使用动机为维持情绪唤醒型(OR=4.82)或满足社会功能型(OR=6.09)、好友经常(OR=2.84)或一直打游戏(OR=3.92)、家庭关怀度中度以上障碍(中度、严重OR值分别为2.57, 2.16)与儿童游戏过度使用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不同户籍儿童网络及游戏过度使用状况差别不明显。建议重视同伴影响、家庭功能等因素,倡导学校、家庭共同营造儿童数字媒体使用的良好环境,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了解兰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现象与锻炼及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为降低学生超重肥胖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兰州市4个区8所小学四到六年级共3 600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超重肥胖与锻炼及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的关联.结果 兰州市小学生超重率为13.8%(男生18.0%,女生9.5%),肥胖率为10.8%(男生11.7%,女生9.8%);性别间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1),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P=0.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起男生超重、肥胖的学校周边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网吧数量(OR=1.81),女生主要为周边快餐店数量(OR=2.39).结论 学校周边网吧、快餐店数量多是引发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以降低小学生超重肥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北某高校大学生校园受欺凌情况、网络使用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1~3年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58名大学生的受欺凌情况和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校园受欺凌率为5.47%,男生(10.58%)高于女生(3.41%)。网络使用条目种类越多的学生受欺凌率越高(χ2=29.61,P<0.05)。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为城镇(OR=3.50,P=0.01)、挨打次数多(OR=2.90,P=0.03)、曾感受到孤独(OR=3.74,P=0.03)、一旦不能上网感到不舒服或不能静下心来干别的(OR=3.03,P=0.04)、向家长或老师同学隐瞒自己上网的事实(OR=4.82,P=0.04)等是大学生受欺凌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校大学生受欺凌与网络使用情况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西藏山南市某县小学生营养素养现状,探讨可行性提升方案。方法 使用课题组自编问卷,选取某县镇属小学和乡属小学各1所,对一至五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使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镇小学与乡小学学生营养素养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318名藏族学生在食物搭配、睡眠时长、户外活动时长、谷物主要营养素、深色蔬菜、预防缺血性贫血的食品等题目的知晓率较低。不少于83.9%的学生愿意将所知道的营养健康知识进行宣传。三、四年级学生报告一周内所吃食物种类平均为4.2~4.4类,五年级学生报告一周内所吃食物种类平均为6.0~6.3类。镇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饭前手卫生”(100%vs 81.8%,χ2=12.064,P<0.001)及“餐后口腔卫生”(88.1%vs 67.3%,χ2=6.965,P=0.008)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乡小学;镇小学中年级学生“新鲜水果代替食物”(81.9%vs53.6%,χ2=11.970,P<0.001)知晓率高于乡小学,乡小学中年级学生“室外活动时长”(30.4%vs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