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知晓现状及需求情况,发现大学生在紧急救助知识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烧伤、异物入眼、流鼻血、接触有毒物质、冻伤、蛰伤、蛇咬伤等急救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5.45%、70.86%、48.56%、67.17%、33.69%、47.12%、55.24%;大学生普遍未接受系统和有组织的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结论目前高校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掌握程度不容乐观,其知晓水平急待提高。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知晓现状及需求情况,发现大学生在紧急救助知识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对烧伤、异物入眼、流鼻血、接触有毒物质、冻伤、蛰伤、蛇咬伤等急救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5.45%、70.86%、48.56%、67.17%、33.69%、47.12%、55.24%;大学生普遍未接受系统和有组织的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结论 目前高校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掌握程度不容乐观,其知晓水平急待提高.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方法对吉林市某师范院校5个专业的5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校学生对急救相关知识的综合知晓率为48.1%;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性别、生源地、是否参加培训和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急救知识知晓水平高于男性(OR=1.987),城市生源的急救知晓水平高于乡镇生源(OR=0.520),参加过培训的学生知晓水平高于没参加过的(OR=1.976)。网络途径是目前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最主要途径(50.5%)。结论该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应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以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  相似文献   

5.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并探究适合的急救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的安徽省6所大学的1 132名学生分组后,分别施予同伴教育培训、多媒体课堂教育、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和报刊、黑板报、宣传栏等急救知识展览4种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共180 d,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大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为(65.01±17.42),其中“正确处理酒精中毒”急救行为的知晓率最高(1 040人,91.87%),“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的知晓率最低(304人,26.86%);在施予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多媒体课堂教学及同伴培训教育的培训方式后,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培训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方法(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亟待急救知识普及工作的开展;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为最佳普及方式.  相似文献   

6.
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经济发达的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普及急救知识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穗港澳三地大学生1 721名进行调查。结果三地大学生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80.71%;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49.70±13.86)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年级越高,得分越高;培训经历、学习欲望、地区差异以及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得分均有影响。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急需提高,普及的任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在校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3月对河南省13个地级市的1 0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及格率普遍较低,平均得分15.65±3.80,不同性别、专业(医学与非医学)、家庭住址、是否参加过培训对现场急救知识的得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专业、家庭住址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生高于男生(OR=1.500),医学类高于非医学类(OR=1.951),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OR=0.654)。影响在校大学生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碰到急救状况、不重视、学校没有开设类似宣传和讲座等。结论河南省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水平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随机抽取本院大一学生9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获取急救知识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73.29%和63.36%);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火灾83.33%、犬类咬伤69.43%、触电61.70%、地震60.04%;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率只有0.33%、眼球穿通伤9.16%、扭伤10.49%、止血方法 11.92%,基本医学知识及处理知晓率均在50%以下。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出的541名大学生的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进行调查。结果仅12.19%的学生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在调查的23个现场急救知识中,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50%以下;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急危重症伤痛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现场急救能力较差。需多方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增强对现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对长沙市6所大学的213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知晓率为95.9%,急救知识知晓率为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科批次、专业、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对急救感兴趣、以前是否培训过等7个因素与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相关(均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为医学专业、是否对急救感兴趣以及是否参加过培训对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应加大对非医学专业及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力度,加强青少年的急救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水平、培训现状、急救知识知晓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增强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提高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咨询,自主制定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芜湖市2所医学院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中按压部位的人数最多,占18.41%,其他急救知识中掌握本地急救电话人数最多,占33.89%;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48.95%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别人施救;影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身能力不足,占47.28%。结论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不佳,需大力提高其现场急救能力和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大学生5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94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5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49.14%)、安全与急救(41.64%)、基本医疗(26.08%)、传染病防治(9.65%)、慢性病防治(8.07%).被调查大学生的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不同院校、性别、生源地、每月生活费方面,被调查大学生具备的部分健康问题素养存在差异.结论 学校应针对学生特征及其知识需求,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注重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的提高,加强女生安全与急救知识的掌握,把农村生源地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工作作为重点,重视利用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以便给相关部门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6月,在湛江市城区抽取部分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818名中小学生,认为急救知识非常重要的占82.03%,参加过急救培训相关活动的占18.82%,非常需要系统急救知识培训的占46.09%;知道对脊椎外伤如何正确摆放体位的占11.49%,知道什么是心肺复苏术的占8.07%。[结论]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急救能力欠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安排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排名前5位的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需求率依次为52.00%,47.00%,46.60%,42.20%和27.80%。男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心理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率高于女生,而女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的需求高于男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科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传染病预防”的需求高于理科生,而理科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高于文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对“环境与健康”、“口腔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用药安全知识”、“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健康知识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并且存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培训、培训内容的调整、培训效果的完善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1月-3月间,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某高校非医学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316人,采用自编的《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现状研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调查的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合格人数为140人(占44.30%)。生活中常遇到的鱼刺卡住、蛇咬伤、手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知晓率仅有28.48%、37.03%、24.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急救经历、急救课程与培训、学校开设急救课程是影响急救知识水平掌握的影响因素。城镇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农村学生的2.020倍(P < 0.05);有过急救经历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急救经历学生的4.237倍(P < 0.01);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急救知识培训学生的6.108倍(P < 0.01);学校开设有急救知识课程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开设急救知识课程学生的6.107倍(P < 0.01)。
结论 当前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不容乐观。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急救知识的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银川地区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摸底调查分析,制定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急救培训课程及培训模式。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2 112名中学生培训前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培训后采用同一问卷再进行培训效果测试。培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使中学生在急救场景设计、技能操作、同学互动中学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对急救技能操作进行培训前后的效果考核。在2 112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2、13、14岁的学生各300名,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的合格率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狗咬伤、心肺复苏、烧烫伤、溺水、气道异物阻塞这6个知识点知晓率培训前后在性别、年龄、地区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6.84%的学生很喜欢"游戏"培训形式,70.52%的学生很喜欢"分小组练习操作"培训形式,63.19%的学生很喜欢"角色扮演"培训形式。结论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中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效果明显,方法有效,值得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分析及培训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情况,探索建立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模式。方法问卷调查某市210名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情况,并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急救知识水平测试。结果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水平较低,且多数未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前后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测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培训,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整体掌握水平和对外伤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急症处理技术等的掌握水平均显著提高。结论建立巡警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模式应充分考虑培训机构、内容、方式、时间、考核及法律保障等,同时需要将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纳入警察学校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抽取德阳市823名社区居民,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院前急救知识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得分为(9.75 ±2.83)分。社区居民急救知识5个维度的回答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电话维度正确率为98.8%,意外伤害急救维度正确率为62.8%,气道异物急救维度正确率为47.1%,创伤急救维度正确率为20.3%,心搏骤停急救维度正确率为11.6%。15个条目中急救电话正确率最高为98.8%,心肺复苏术正确率最低为27.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学生、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参加过急救培训是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调整后模型R2=0.481,F=142.176,P < 0.01),以上人群急救知识得分都相对较高。
  结论  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政府与有关机构应探索并建立社区居民急救培训模式,加大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扩大培训覆盖面,根据不同职业和学历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升公众急救知识水平,建立居民自救互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