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苋科空心莲子草[Alternan theraphilox eroid es(Mart.)Griseb]的化学成分.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利用化学方法和多种波谱技术(1H-NMR,13C-NMR,MS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竹节参苷Ⅳa(chikusetsusaponin-Ⅳa,Ⅰ)、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calenduloside E,Ⅱ)、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e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Ⅲ)、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Ⅳ)、α-菠甾醇(α-Spinasterol,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正三十二烷酸(Lacceroic acid,Ⅶ).结论 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为该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空心莲子草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经香草醛-高氯酸试剂显色后在540nm波长处测定空心莲子草总皂苷含量。结果:回归方程为y=6.2469x+0.0081,齐墩果酸在用于测定空心莲子草中总皂苷的含量,重现性好,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3.
空心莲子草抗登革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中药空心莲子草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登革病毒的研究,寻找新的抗登革病毒药物。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检测空心莲子草对C6/36传代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登革病毒作用。结果 空心莲子草的4种提取物除>320μg/ml组以外,各浓度组均未见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用统计软件SPSS11.5的Probit回归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D50)和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D50),香豆精类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最小(TD50=535.91),石油醚提取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大于另3种提取物和药物对照(ED50=47.43)。结论 空心莲子草在体外有抗登革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中抗HBV活性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用ELISA法对各化合物进行抗HBV活性检测。结果从空心莲子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Ⅰ)、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Ⅱ)、齐墩果酸-28-O-B-D-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 28-O-B-D-glucopyranoside,Ⅲ)、竹节参苷Ⅳa甲酯(chikusetsusaponin Ⅳ amethylester,Ⅳ)、4,5-dihydroblumenol(Ⅴ)、N-trans-feruloyl3-methyldopamine(Ⅵ)、N-trans-feruloyl tyramine(Ⅶ)、3β-羟基豆甾-5-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Ⅷ)、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Ⅸ)、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Ⅹ)。抗HBV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Ⅰ~Ⅲ,Ⅴ~Ⅶ具有明显的抗HBV活性,化合物Ⅱ和Ⅴ在50LgmL给药剂量时对HBV-DNA克隆转染的人肝癌细胞HepG2-2.2.15的抑制率分别为85.38%和87.37%。结论化合物Ⅳ~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阿魏酰胺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结构类型,化合物Ⅱ和Ⅴ具有较强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空心莲子草微乳进行细胞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研究,以扩大该药新的抗病毒谱.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逆转录-PCR,观察检测空心莲子草微乳对Hep-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RSV作用.结果 除320mg/ml组外,各药物浓度组处理的细胞均未见细胞的毒性反应.药物对RSV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升高,细胞病变数减少,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60 ug/ml.虽然各药物浓度组中均可检出RSV-RNA,但在药物对RSV抑制作用组,病毒滴度则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空心莲子草微乳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低.该药虽不能直接杀灭RSV使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但对进入细胞内的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空心莲子草微乳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空心莲子草微乳在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CVB3)的作用,为将纳米技术应用于该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空心莲子草抗病毒活性成分并制备成微乳制剂,以高效液相法测定微乳中空心莲子草浓度,测定微乳的粒径及其分布,考察微乳的稳定性,通过细胞实验评价药物的抗病毒作用。结果:微乳的平均粒径为32 nm,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有明显抑制CVB3的作用,治疗指数27.31。结论:空心莲子草微乳有显著的抗CVB3的作用,微乳化的空心莲子草安全性比未经微乳化的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葎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葎草干燥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24R)-stigmast-7, 22(E)-dien-3β-ol(1)、胡萝卜苷(2)、豆甾烷-3, 6-二酮(3)、epidioxyergosta-6, 22-dine-3β-ol(4)、豆甾醇(5)、大豆脑苷II(6)、齐墩果酸(7)、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1-己酯(8)、东莨菪内酯(9)、白桦脂酸(10)、大豆脑苷I(11)。结论 化合物13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响铃草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将95%乙醇提取物用不同的溶剂萃取,萃取物上硅胶柱,反复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光谱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叶醇(3-氧化-6-羟基紫罗兰醇,Ⅰ)、染料木素(Ⅱ)、对羟基苯甲酸(Ⅲ)、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Ⅳ)、硬脂酸(Ⅴ)、二十八烷醇(Ⅵ)、β-谷甾醇(Ⅶ)、β-胡萝卜苷(Ⅷ)、豆甾醇(Ⅸ)、△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结论 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MS、NMR)分离鉴定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石油醚和氯仿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 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麦角甾-7, 22-二烯-3β-棕榈酸酯(2)、麦角甾-4, 6, 8(14), 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麦角甾醇(5)、麦角甾-7, 22-二烯-3β-醇(6)、hericenone J(7)、啤酒甾醇(8)、麦角甾-7, 22-二烯-3-酮(9)、β-谷甾醇(10)、hericene A(11)、hericene C(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 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圆穗兔耳草的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获得10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二十六烷(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α-D-吡喃葡萄糖(Ⅳ)、桃叶珊瑚苷(aucubin,Ⅴ)、葫芦素E(Ⅵ)、葫芦素B(Ⅶ)、海绿甾苷Ⅰ(arvenin Ⅰ,Ⅶ)、丁香树脂酚-单-β-D-葡萄糖苷(Ⅸ)、松脂素-4'-0-β-D-葡萄糖苷(Ⅹ).结论 除化合物Ⅵ,Ⅶ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荔枝草Salvia plebai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荔枝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ic acid,2)、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3)、2α,3β,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β,24-trihydroxy-olea-12-en-28-oic acid,4)、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 benzoic acid,5)、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6)、2α,3β-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β-dihydroxy-olea-12-en-28-oic acid,7)、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in,8)、印度荆芥苷(nepitrin,9)、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0)。结论 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准噶尔大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MPLC制备色谱技术,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准噶尔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茅二醇(Ⅰ)、白桦脂醇(Ⅱ)、白桦脂酸(Ⅲ)、齐墩果酸(Ⅳ)、7-O-β谷甾醇(Ⅴ)、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二十八醇酯(Ⅵ)、二十八酸(Ⅶ)、I-二十八烯(Ⅷ)、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Ⅸ)、大戟醇(Ⅹ)、β-谷甾醇(Ⅺ).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野拔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野拔子脂溶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和质谱等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分别为: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Ⅰ)、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Ⅱ)、5,6-二羟基一3',4',7,8-四甲氧基黄酮(Ⅲ)、芹菜素(Ⅳ)、山柰酚(Ⅴ)、槲皮素(Ⅵ)、1H-吲哚-3-羧酸(Ⅶ)、熊果酸(Ⅷ)、齐墩果酸(Ⅸ)、麦角甾-7-烯-3β醇(Ⅹ)、β-谷甾醇(Ⅺ)和β-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绯红南五味子Kadsura coccine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3个羊毛甾烷型三萜和4个联苯环辛二烯型木脂素,共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豆甾烯- 3-酮(1)、β-谷甾醇(2)、(24R)-α-乙基-6β-羟基-4-胆甾烯醇-3-酮(3)、羊毛甾-(24E)-7, 24-二烯-26-酸-3-酮(4)、南五味子酸B(5)、南五味子酸C(6)、乙酰基日本南五木脂素A(7)、日本南五木脂素A(8)、长梗南五木脂素B(9)、南五木脂素J(10)。结论 化合物13、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肺筋草Aletris sp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进行了抗肿瘤活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 从肺筋草的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甲基-9, 19-环羊毛甾-24-烯-3-醇(1)、24-甲基-9, 19-环羊毛甾-25-烯-3-醇(2)、24, 24-二甲基-环木菠萝烷-3-醇(3)、美商陆酚A(4)、异美商陆酚A(5)、9′-methyl americanol A(6)、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7)、methyl-9, 12, 13-trihydroxyoctadeca-10E, 15Z-dienoate(8)、5-羟甲基-2-呋喃甲醛(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无抗肿瘤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花生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Ⅰ)、正二十六碳酸乙酯(Ⅱ)、棕榈酸(Ⅲ)、5,8-过氧化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Ⅳ)、水杨酸(Ⅴ)、尿嘧啶核苷(Ⅵ)、(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Ⅶ)、2-O-甲基-肌醇(Ⅶ)、9(Z),12(Z)-十八二烯酸(Ⅸ)、麦角甾-5,22-二烯-3-醇-7-酮(Ⅹ)、正二十九烷(Ⅺ).结论 除化合物Ⅰ、Ⅲ,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1个单萜苷类成分、2个香豆素苷类成分、1个三萜皂苷类成分、3个黄酮苷类成分,分别为(2E,6E)-3,7-二甲基-8-羟基八二烯-1-O-β-D-葡萄糖苷(Ⅰ)、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苷)(Ⅱ)、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茵芋苷)(Ⅲ)、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Ⅳ)、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玉簪Hosta plantaginea的抗炎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 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法筛选抗炎活性部位;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醋酸乙酯部位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棉球肉芽肿;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二烷醇(1)、β-谷甾醇(2)、豆甾醇(3)、(25R)-2α,3β-二羟基-5α-螺旋甾烷-9(11)-烯-12-酮(4)、胡萝卜苷(5)、(25R)-2α,3β-二羟基-5α-螺旋甾烷-9(11)-烯-12-酮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6)、山柰酚3-O-(2″-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芸香糖苷(7)、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7-O-β-D-吡喃葡萄糖苷(8)、(25R)-2α,3β,12β-三羟基-5α-螺旋甾烷3-O-[O-α-L-吡喃鼠李糖基- (1→2)-β-D-吡喃半乳糖苷](9)、(25R)-2α,3β-二羟基-5α-螺旋甾烷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10)。结论 醋酸乙酯部位为玉簪抗炎的活性部位;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玉簪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0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