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除湿化瘀方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除湿化瘀方和别嘌呤醇片,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除湿化瘀方较别嘌呤醇可明显降低患者sUA、FPG和FINS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论除湿化瘀方有降低sUA、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75-1177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除湿化瘀方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内皮素-1(ET-1)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探讨除湿化瘀方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选择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予除湿化瘀方和别嘌呤醇片,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sUA)、内皮素-1(ET-1)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结果:两组sUA、ET-1及PAI-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两组sUA、ET-1及PAI-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除湿化瘀方可降低sUA、ET-1及PAI-1水平。  相似文献   

3.
单味中药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血尿酸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味中药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IR)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选用 6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6周后再用腺嘌呤[100 mg/(kg·d)]加乙胺丁醇[250 mg/(kg·d)]灌胃2周,造成胰岛素抵抗并高尿酸血症的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黄芪治疗组、别嘌醇治疗组、黄芪加别嘌醇治疗组、模型对照组进行实验,分别于治疗的第3周、第6周测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尿酸(UA)及测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黄芪明显降低IR并高尿酸血症大鼠的FPG、FINS、UA(P<0.05或P<0.01),增加ISI(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黄芪与别嘌醇合用在改善IR的同时降低UA最明显(P<0.001);黄芪治疗组治疗后UA与FPG、FINS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2和0.66(P<0.05);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为-0.64(P<0.05).结论 中药黄芪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中药黄芪对IR并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降血尿酸作用;中药黄芪与别嘌醇合用在改善IR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其降UA的作用较单独使用黄芪或单独使用别嘌醇更明显;中药黄芪降低IR并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的作用似与提高ISI及降低FPG、 FINS密切相关,因此,提示IR应是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共同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黄芪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治疗IR和IR并高尿酸血症的中药.  相似文献   

4.
除湿化瘀方防治大鼠高尿酸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本实验采用腺嘌呤(Adenine)、乙胺丁醇灌喂大鼠诱导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除湿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鼠作为模型动物,以腺嘌呤、乙胺丁醇为造模剂,塑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动态检测大鼠血尿酸等生化指标,观察除湿化瘀方对该模型动物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除湿化瘀方高剂量给药7、14d可明显降低腺嘌呤、乙胺丁醇诱发的大鼠血尿酸升高,第7天可明显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水平,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别嘌呤醇组.结论除湿化瘀方有明显降尿酸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虎藤组方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仅采用低嘌呤饮食干预,观察组同时口服虎藤组方煎剂,1剂/d,水煎分服,干预14天。观察治疗前后2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FPG、IL-1β、UA、TG、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及LDL降低,HDL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PG、FINS、HOMA-IR、IL-1β、UA、LDL、TG、TC等指标均下降,HDL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PG、IL-1β、UA、TG、FINS及HOMA-IR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及LDL降低,HDL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藤组方可能通过降低血尿酸及白细胞介素1β,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三酰甘油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湿热夹瘀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除湿化瘀方组(治疗组)和苯溴马隆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除湿化瘀方和苯溴马隆,30d为1个疗程。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并对治疗前后尿酸、三酰甘油进行比较。结果除湿化瘀方降尿酸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中医湿热夹瘀证候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三酰甘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除湿化瘀方能降低血尿酸,改善湿热夹瘀型中医证候,并降低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7.
目的:除湿化瘀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除湿化瘀汤,对照组30例,口服秋水仙碱片、别嘌呤醇片,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沉、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沉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除湿化瘀汤对急性痛风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有确切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之间的相关性,观察痛风系列颗粒对原发性痛风患者IR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痛风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各60例,分别检测两组人群血压(BP)、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瘦素(FL)、C肽(C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6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虎杖痛风颗粒、茵连痛风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苯溴马隆片治疗;并于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痛风患者sUA、FPG、TC、TG、LDL-C、FINS、CP、FL和IRI、BMI、WHR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而HDL-C、ISI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FPG、FINS、IRI、BMI、TC、TG、LDL-C、CP、F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之间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44,0.496,0.660,0.542,0.414,0467,0.344,0.470,0.419,0.275,0.330,P<0.05),而与ISI(取对数)、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9,-0.264, P<0.05)。以sU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与IRI、TG和BMI仍呈正相关(r分别为5.758,2.849,3.425,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TC、TG、FINS、FPG、IRI降低幅度和HDL-C、ISI增高幅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痛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存在IR;痛风系列颗粒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糖脂代谢、血尿酸(UA)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UA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Hb 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UA、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 52%与对照组的7. 14%差异不显著(P0. 05)。结论: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糖脂代谢,降低UA,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SI)、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2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冠心病组胰岛素、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水平组二个亚组,高尿酸血症组T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水平组。③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ISI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湿泄浊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予自拟利湿泄浊方治疗,对照组21例予别嘌呤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尿酸、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节两组均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但治疗组在降低甘油三酯及β2-微球蛋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利湿泄浊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脏通络方改善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脏通络方,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hPG、FINS、ISI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G、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脏通络方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糖脂代谢紊乱,还能显著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和血调周法内外合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者和非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运用益肾和血调周法,内服中药辅以外用暖宫活血方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第2个疗程结束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 PG)、胰岛素(FINS)(空腹、60min、120min)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PG/22.5)。结果:肥胖组在治疗后P2h PG、FINS(空腹、60min、120min)、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FPG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肥胖组治疗前后FINS(空腹、60min、120min)、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2h PG在第2个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FPG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和血调周法可有效改善PCOS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进一步证实益肾和血调周法内外合治在治疗PCOS中的有效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糖适平每次3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祛湿化瘀通络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9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2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肾功能、血脂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轻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与糖适平联合用药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糖适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龙降压颗粒(以下简称DLG)对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正常血压SD大鼠饲喂高糖饮食(25%蔗糖)6周,造成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DLG大、中、小剂量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BP)、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的变化.结果:①DLG可降低模型大鼠血压水平.②DLG有一定降糖效应,可降低FINS、FPG,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③DLG可明显降低CHO、TG.结论:DLG可降低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大鼠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FINS,改善IR.  相似文献   

16.
闫玲玲  马建 《中医药学报》2012,40(1):113-115
目的:观察和验证自拟方剂祛胰抵方对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状态的改善情况,方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痰为治则。方法:观察60例T2DM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且优于对照组。结论:祛胰抵方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HOMA-IR,升高ISI,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王冰清  倪海祥 《新中医》2016,48(12):70-7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15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UA水平分为正常尿酸(NUA)组83例与高尿酸血症(HUA)组67例,测定2组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并计算体质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UA组BMI、FINS、HOMA-IR及UA水平均高于NUA组(P0.05,P0.01)。HUA组UA水平与BMI、TC、FPG、FINS及HOMA-IR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FC-P呈负相关。在NUA组中,UA水平仅与Hb A1c水平呈正相关。HDL-C与UA水平呈负相关,BMI、FPG及HOMA-IR均与UA水平呈正相关。2组均以气阴两虚型为多,HUA组中气阴两虚型所占比例高于NUA组(P0.05),湿热困脾、痰瘀互结型所占比例虽较NUA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HUA的UA水平与IR密切相关。不论UA水平是否增高,T2DM患者均以气阴两虚型为主,且HUA组中气阴两虚型所占比例高于NUA组。  相似文献   

18.
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温肾化瘀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温肾化瘀中药分别用于因酵母膏和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身上,并与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对照观察其对模型动物血尿酸(UA)、尿素氮(BUN)及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小鼠血尿酸明显升高(P<0.05)。在酵母膏致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中,中药各剂量组及苯溴马隆组有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血UA、BUN异常升高的作用(P<0.05),但中药各剂量组对XOD活性的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氧嗪酸钾盐致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中,中药高剂量组、别嘌呤醇组及苯溴马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改善实验小鼠血UA,BUN异常升高的作用(P<0.05),但中药各剂量组对XOD活性的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XOD活性的改善,高剂量组已接近于阳性组。结论温肾化瘀中药很可能有抑制XOD的活性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泄浊化瘀方防治急性痛风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分别给服清热泄浊化瘀方及秋水仙碱片、苯溴马隆片,疗程3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尿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降低。结论清热泄浊化瘀方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有确切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汪何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7):1282-1283
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对其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进行观察,探讨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