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病例 患者,女,38岁.因头痛、恶心、呕吐3d,加重伴发热1d入院.患者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后枕部为主的持续性钝性胀痛,伴恶心、呕吐1次,呈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少许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样液体,休息后恶心缓解,患者未予重视.第2天头痛症状明显加重,扩散至前额部.第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无咳嗽、咳痰无胸痛、胸闷,无头晕、视物旋转,无四肢异常感觉或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困难或失禁.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以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相应部位神经损害症状、体征,重者可以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相当重要。现总结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1998~2007年收治的188例SAH患者中首诊误诊的3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150例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结果示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动脉炎为SAH主要病因,分别占36.67%,12.67%,8.6%。脑血管造影正常者41.3%,与SAH后病变本身变化或隐匿性血管病变未能被显示有关。早期脑血管DSA检查有利于颅内血管病变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并可减少SAH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谢东豪 《医学综述》2007,13(24):2029-2030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原发性的,即一种自发性、非外伤性的由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而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疾病。本文回顾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头颅CT检查结果,并着重对其若干临床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能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4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强  牟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1):1953-1953,1960
我科自1996年以来,先后对4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进行了DSA三血管或四血管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5例患者在1年中进行了2次DSA全脑血管造影,5例患者先后进行了3次检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表现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性患者,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方式起病,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均由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MRI可见脊髓表面血管流空信号,脊髓血管造影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结论脊髓血管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罕见病因,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脊髓MRI作为无创筛选检查有诊断意义,脊髓血管造影是脊髓血管畸形诊断的金标准,对其分类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学会 《疑难病杂志》2007,6(11):651-651
例1男,70岁。因突发背部疼痛1h,以高血压病、心绞痛收住心内科。查体:血压180/100mmHg,神清,语利,颅神经无异常所见,颈软,四肢活动自如,病理征未引出,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V3-6ST段下移1mV,T波倒置。入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经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15h,血压降至140/80mmHg,但患者背痛症状不减轻,且出现颈项疼痛,左上下肢瘫痪,[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76-267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在临床医疗或是在法医检案中都极其常见,涉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甄别,尤其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对于涉案事(案)件的定性,乃至最终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自1997年6月~1998年11月采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起到了治疗、测压双重作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45.3岁。60例均为外伤所致。合并脑挫裂伤11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简写SAH)后可出现两个时相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简写CVS),即急性CVS和迟发性CVS,一般认为急性CVS是血管的功能性变化,而迟发性CVS则是血管发生结构性病理改变,致血管内腔狭窄,产生脑缺血性神经症状,甚至发展为脑梗塞或死亡,并发率为20~36%。 1 发病机制 对严重CVS病理检查发现受累血管的中层增生和内膜坏死,脑血管动物模型也证实受累血管病变与此相同。所以CVS实质上是脑血管发生了结构性病理改变而不仅是痉挛,早期持续性平滑肌痉挛对血管壁病变起到促进  相似文献   

11.
50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笃霖  宋秀銮 《上海医学》1993,16(5):284-284,25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发病占脑卒中的5%~10%左右。损伤性 SAH 由颅脑外伤引起,非损伤性 SAH 又称自发性 SAH。近十年来,老年人 SAH 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常易误诊。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5-1997年采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起到了治疗、测压双重作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2].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降颅压、稳血压、止血、解痉、预防感染,如果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出现的并发症,并且能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红鸽  赵丰君 《中原医刊》2004,31(23):63-6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约50%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其它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其特点足起病急,病情不稳定,容易再出血,死亡率较高。我科针对2000年~2003年的9例SAH致死病历进行了分析并就观察及护理工作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荣  马强  刘娜嘉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78-77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68例中,有25例同时接受DSA检查,证实CTA诊断者20例,包括3例经MSCTA检查阴性患者,复查DSA亦无阳性发现;2例MSCTA发现动脉瘤,DSA检查阴性。结论 MSCF颅内血管造影术可替代DSA检查,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它提供的信息对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3天内行脑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994年至1999年对SAH患者早期行脑DSA检查15例,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影像学检查:突发性头痛为特征性症状,同时突然出现假性脑膜炎,则通常很易诊断.不过,为确定大脑半球和脑干或脑室周围脑脊液的血液,必须急诊做CT扫描.如CT扫描阴性(通常因为SAH较轻或在发作后的几天以上进行CT扫描),或当时当地不能做CT(发作1小时左右),则必须做腰穿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比较90例DSA阴性和171例DSA阳性SAH患者的性别,诱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癫痫发作,入院时Hunt-Hess分级,内科治疗后的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再出血率,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病死率,改良Fisher分级,CT表现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数量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 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男性居多,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较DSA阳性组少。DSA阴性的SAH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较轻;经治疗后,头痛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均较短,再出血率、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及病死率均较低,预后良好。结论 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颅高压症状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往往容易误诊,现将我院1991年1月~1995年1月,4年来收治60岁以上的SAH25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27:1。年龄60~70岁15人、70~80岁9人,>80岁1人。在活动中发病者15例,占60%,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