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 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PR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检测人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RI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Ct值比较法计算APRI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的△Ct值为9.3±2.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2^-△△Ct法进行数据分析后,PBC组APRIL mRNA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高3.5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荧光模式为核膜型19例。其他型13例(着丝点型10例,混合型3例),其APRIL基因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高6.5和1.7倍。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ANA荧光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以18S rRNA为内参,以靶基因与内参基因Ct之差△Ct作为相对定量,来检测42例PBC患者和42例正常体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APRIL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生化指标ALB,TBIL和免疫指标IgA,IgG,IgM,探讨PBC患者中APRIL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与上述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C患者PBMCsAPRIL mRNA明显升高(P〈0.05),且与TBIL与IgM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PRILmRNA的表达在PBC患者PBMCs显著升高,可作为PBC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颗粒酶B(granzymeB,GrB)及穿孔素(perforin,PF)三种免疫效应分子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BC的关系。方法以正常健康人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BC患者PBMC中GNLY、GrB及PFmRNA的含量。用ELISA方法检测PBC患者血清中GNLY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BC组GNLY、GrBmRNA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疾病对照肝炎后肝硬化组(P〈0.001),而PFmRN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患者血清中的GNLY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P〈0.01)。血清中GNLY浓度与血清GGT、AIJP的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PBC患者GNLY、GrBmRNA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ELISA方法检测出PBC患者血清中GNLY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NLY、GrB表达与PBC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PBC病情的监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Sigtec-1(sialic add-binding immtmoglobulin-like lectins,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CD16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Siglec-1mRNA的含量;生化常规测定所有人选者血清GGT、ALP指标水平。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Siglec-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3.4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BC患者Siglec-1mRNA增高与GGT(r=0.482,P〈0.01)和ALP(r=0.365,P〈0.05)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中mRN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检测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的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18SrRNA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名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yS基因的表达.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的△CT值为9.5±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始模板浓度为正常对照组的4.3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ANA 1∶100组BLyS检测的△CT为11.4±0.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 1∶1 000和ANA 1∶10 000组BLyS的△C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C患者PBMC BLy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按临床生化常规上机进行。结果PBC患者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在PBC患者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浆ALP及GGT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在PBC患者明显上调,但并无疾病特异性。TLR4及其通路的异常可能参与PBC的发病但与疾病的进展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的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 an-MGB探针技术,以18SrRNA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名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yS基因的表达。结果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的△CT值为9.5±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始模板浓度为正常对照组的4.3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ANA 1∶100组BLyS检测的△CT为11.4±0.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 1∶1 000和ANA 1∶10 000组BLyS的△C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C患者PBMC BLy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mTRAIL)在不同人群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探讨其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C患者、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mTRAIL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mTRAIL在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表达很低,而PBC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mTRAIL的阳性表达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尤以单核细胞表达为主,但两组肝硬化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BC患者单核细胞TRAIL阳性表达率与血浆TNF-α、GGT及AL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BC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各群细胞mTRAIL表达明显上调,且PBC患者单核细胞mTRAIL阳性表达率与血浆TNF-α、GGT、ALP浓度显著相关,提示TRAIL信号异常在PBC发病及疾病进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BD4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以pactin为内参照,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在LightCycler RealtimePCR检测仪上检测70例SLE患者(活动期32例、缓解期3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BD4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SLE患者PBMC中MBD4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疾病对照组(P〈0.05),且疾病不同病期(活动期与缓解期)MBD4 mRNA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中MBD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提示MBD4 的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可能参与了SE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表达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法,探讨其在健康对照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设计TRAI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RT-PCR扩增目的 片段.胶同收纯化目的 片段,构建克隆载体作为定最模板,在ABI Prism7000型荧光定量分析仪上进行扩增,建立标准曲线;同时检测30名健康对照者、30例PBC患者及2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BMC中TRAIL基因的荧光强度和循环阈值,计算样本中TRAIL基因的起始拷贝数.结果 FQ-RT-PCR检测TRAIL mRNA的线性范围为103-106拷贝/ug RNA(r=-0.997);高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5.6%和6.3%.低浓度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12.5%和14.6%.PBC患者TRAIL mRNA表达量为[(3.3±2.5)×105拷贝ug RNA],高于健康对照组[(0.5±0.2)×105拷贝/ug RN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4,P<0.01);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TRAIL mRNA的表达[(2.1±0.9)×105拷贝/ug RNA]亦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6,P<0.01),而两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8,P>0.05).结论 成功建立检测TRAIL mRNA的FQ-RT-PCR法,并初步发现TRAIL mRNA在PBC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BMC中表达升高,这将对肝硬化肝损伤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3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59例PBC患者(活动期29例、缓解期3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2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9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A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缓解期PBC患者(Act=7.77±2.74,t=3.39,P<0.01);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t=7.16±2.76,t=2.45,P<0.01)和疾病对照组(Act:7.24±2.75,t=2.53,P<0.01);缓解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CXCR3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FANCG基因表达与成人散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4例AML初诊患者、46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36例对照样本骨髓中单个核细胞FANCG基因表达的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_T计算AML初诊患者与对照样本、AML初诊患者与AMLCR患者、AMLCR患者与对照样本FANCG基因表达差异的倍数。结果表明,AML初诊组FANCG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7,AMLCR组为0.75±0.54,对照组为0.85±0.45;AML初诊组FANCG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和AMLCR组明显降低(P〈0.05);AMLCR组FANCG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ANCG基因在初诊AML患者中表达降低,AMLCR患者的FANCG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G基因可能与AML的发病有相关性,同时在判断AML的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与CD4^+CD25^+Tre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逆转录成mRNA,以β-actin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9例哮喘患儿及24例同龄对照FOXP3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融解曲线和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特异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25^+Treg的比例。结果哮喘患儿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1;FOXP3mRNA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FOXP3和β-actin的融解曲线分析表明均仅有单一峰,Tm值分别为82.4℃和87.8℃;琼脂糖电泳显示都仅有单一扩增产物。结论应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FOXP3mRNA表达水平简便、经济、可行,哮喘患儿CD4^+CD25^+Treg明显降低可能参与哮喘发病,FOXP3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CD4^+CD25^+Treg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IGF-Ⅱ水平与肝病的相关性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肝病患者血清IGF-Ⅰ、IGF-Ⅱ的含量;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各组IGF-ⅡmRNA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1)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度组血清IGF-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重度肝炎组、静止型肝硬化组、活动型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GF-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轻、中度肝炎组(P<0.05)。活动性肝硬化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止性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各组(P<0.05)。(2)活动型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IGF-Ⅱ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3)慢性重度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HA和PCⅢ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GF-Ⅰ水平与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并对肝病病情的估测有一定意义;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可能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水平异常增高或过量表达时要警惕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检测CIAPIN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收集112例初治白血病患者的新鲜骨髓,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合成cDNA、以β-actin为内参,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CIAPIN1mRNA的表达;实验中选择10例正常人的骨髓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CIAPIN1m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人(p<0.0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表达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APIN1基因在初治白血病患者MNC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上调在白血病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位于染色体22q12上的THOC5和ADRBK2基因在人脑胶质瘤肿瘤组织中mRNA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17例人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和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HOC5和ADRBK2基因mRNA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用THOC5或ADRBK2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比值×100表示。结果ADRBK2基因在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脑胶质瘤肿瘤组织中,均存在弱表达,统计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THOC5基因在正常人脑组织中弱表达,在人脑胶质瘤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统计分析显示:人脑胶质瘤肿瘤组织中THOC5基因mRNA表达与正常人脑组织中THOC5基因mRNA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HOC5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中水平的表达,并探讨sTRAIL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PBC患者26例(PBC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7例(慢性肝炎肝硬化组)以及健康体检者25例(正常对照组)的sTRAIL并同时测定IgG、IgA、IgM,观察各指标在PBC中的改变。结果PBC组和慢性肝炎肝硬化组sTRAIL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8.73±42.45)pmol/L,(108.13±41.60)pmol/L vs(73.83±8.60)pmol/L(P〈0.01)。PBC组sTRAIL也较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sTRAIL在PBC患者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均升高,但二者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sTRAIL对PBC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辅助作用并有助于PBC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