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977年以来将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活动期的患者200例,用桂林粉背雷公藤治疗,结果:缓解94例,显效60例,好转4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  相似文献   

2.
<正> 雷公藤中毒临床屡有报导,但桂林粉背雷公藤[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évl.)Hutch.]中毒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则尚未见报导,现将一例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阳某,男,27岁,工人,1981年9月29日入院,病案号90988。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于1981年9月26日将桂林粉背雷公藤生药干品500克误作2天半量(每次100克,每天2次)水煎服完。服药后第2天下午感头昏,恶心,食欲不振,第8天上午腰胀腹  相似文献   

3.
<正> 变应性亚败血症(简称亚败),近年来报道渐增多,认识不断加深。不仅见于小儿,成人亦不少见。至今没有一种较为肯定的疗法,故病情常反复或迁延。一般文献多主张用激素治疗,10年来我们用桂林粉背雷公藤(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治疗“亚败”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77年以来,我们用桂林粉背雷公藤[Tripterygium hypolaucum(Levl.)Hutch]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风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34例疗效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134例中,门诊14例,住院120例;男68例,女6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绝大多数在20~40岁之间;病程最短2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复方粉背雷公藤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凝胶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定性鉴别粉背雷公藤、青风藤、鸡血藤,HPLC法同时测定雷公藤甲素、青藤碱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雷公藤甲素、青藤碱分别在4.8~96、4.6~92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8%、95.28%,RSD分别为2.50%、2.77%。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雷公藤甲素、青藤碱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优化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剂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多指标综合评价优化提取工艺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优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粉背雷公藤新鲜植株中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利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测定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共分离得到107株内生真菌,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80%-90%的菌株有7株,大于90%的有7株。结论:粉背雷公藤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在抗氧化剂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粉背雷公藤治疗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粉背雷公藤治疗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8例,结果全部有效,其中近期缓解5例。临床观察,本药可代替本病治疗中的激素,且没有激素停药时的反跳弊端。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次介绍了广西21种有毒药用植物的药材性状、组织特征及粉末显微特征.Ⅱ报介绍粉背雷公藤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羊角扭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Hook.et Arn.和山菅兰Dianela ensifo1ia(L.)DC(D.nemorosa Lam.)3种.  相似文献   

10.
自1977年以来,我院用粉背雷公藤治疗结节性红斑5例,4例治愈,1例好转。现将有病理检查的2例报道如下:病历摘要例1:艾某,男,30岁。病历号:81834。1977年11月16日入院。双下肢患痛性结节红斑1年余,以小腿伸侧明显,呈对称性,可自行消退,但此落彼起。曾用四环素、青霉素等治疗,结节未得一次全消。近一个月来结节增加而入院。查:双小腿伸侧有暗红色边缘不甚清楚的皮下圆形结节8个,右大腿外侧1个,直径0.5~1厘米,质硬,压痛。血沉、抗”O”正常。结节活检:为结节性红斑改变。治疗:粉背雷公藤每天30克,水煎,分2次饭后服。服药后第4天,结节红斑全部消退。第9天左小腿复现2个黄豆大结节,将每天药量加至36克,继续治  相似文献   

11.
以粉背雷公藤、鸡血藤组方,适当加用胃舒平和复方维生素B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结果:临床近愈54例,占45%,显效49例,占40.8%,好转14例,占11.7%,无效3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副作用:发生服药反应者14例,发生率为11.7%.服药反应的病症较轻,对症处理可消失,不需停药。  相似文献   

12.
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的化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后,雷公藤中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溶出规律,从化学角度探索其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为雷公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结合“组分剔除法”、“药味组合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络通痹全方、雷公藤各配伍组合中雷公藤甲素溶出含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雷公藤药材、雷公藤单味药、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青风藤进行化学成分的全成分分析,比较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溶出变化。结果:在雷公藤投料量相同的情况下,雷公藤甲素溶出的趋势为:全方去三七>全方去青风藤 >全方去地黄 >全方去僵蚕 >全方;青风藤配伍雷公藤 >单味雷公藤 >地黄配伍雷公藤 >僵蚕配伍雷公藤 >三七配伍雷公藤;统计分析表明,三七能明显降低雷公藤甲素溶出(P<0.05),青风藤能显著增加雷公藤甲素溶出(P<0.05)。全成分分析研究中,雷公藤配伍三七,配伍青风藤后与雷公藤药材及单味药提取物相比,溶出规律与前述结果一致。结论:通过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溶出含量变化可以初步推断,三七配伍雷公藤能降低雷公藤的毒性,而青风藤配伍雷公藤能增强雷公藤的毒性。该研究结果为雷公藤的临床配伍减毒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提高金牛草药材质量标准,为评价和控制金牛草药材质量提供依据。修订金牛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金牛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粉背蕨素A和对照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制备粉背蕨素A标准品,建立金牛草指标成分粉背蕨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样品测定结果:水分8.8%~10.9%,总灰分7.6%~11.4%,酸不溶性灰分2.5%~4.2%,醇溶性浸出物9.3%~10.2%,粉背蕨素A质量分数0.56%~0.71%。通过完善金牛草的药材质量标准,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其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  相似文献   

14.
黑蔓驱小鼠蛲虫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黑蔓,又称东北雷公藤,生长在中国东北和朝鲜、日本等地,是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中的一种。雷公藤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显著疗效已得到国内外医药界确认。黑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与雷公藤十分相似。在雷公藤诸多  相似文献   

15.
粉背雷公藤治疗强直性脊椎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 《广西中医药》1989,12(5):18-19
<正> 强直性脊椎炎是一种以侵犯脊柱、骶髂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往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一个型,称类风湿性脊椎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枢型。目前认为是一个独立疾病,病因不明,无特效疗法。自1977以来,我院用粉背雷公藤治疗4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39例,女1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4岁,平均28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23年,平均7年。全部病例有骶髂,腰关节强痛,晨  相似文献   

16.
该文总结了近40年来雷公藤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毒性表征、损伤机制及减毒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发现:①雷公藤的生殖毒性涉及雷公藤多苷/甙、雷公藤甲素和雷醇内酯等成分以及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等制剂;②雷公藤制剂对男性生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精子活力下降、少精或无精,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等,长期用药还可能导致睾丸萎缩、性欲减退;对女性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性欲减退、不孕等;③雷公藤的生殖毒性与生殖细胞凋亡、精子或卵子生成障碍、生殖靶组织睾丸及卵巢损伤、性腺组织内环境改变(激素、激素合成限速酶及能量代谢)等因素有关;④药物配伍、激素替代、用药时间和剂型改变等措施有助减轻雷公藤对生殖系统的损伤。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作者从临床、药理代谢机制,制剂质量标准及新的治疗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雷公藤临床合理用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多苷为雷公藤粗提取物,为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药雷公藤的作用.我们对雷公藤多苷在肾脏病的临床应用特点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如何合理应用毒性药物;慢性肾脏病后期用药以无毒为要;在中西药配伍中强调君臣佐使;从风论治肾病;提倡相似药物和方剂的进一步研究并开发研制肾病新药.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其抗炎镇痛与免疫调节等疗效明显、应用广泛,同时其毒副作用尤其是肝损伤也发生频繁,影响其用药安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单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探讨雷公藤肝损伤的临床特点;继而综述雷公藤的主要毒性成分与毒理机制研究进展;最后分析雷公藤肝损伤的临床诊断、临床特点与毒理机制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属植物有4种,即(1)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地;(2)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i.Hutch.);(3)东北雷公藤(黑蔓)(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et Takeda);(4)苍山雷公藤(Tripterygium forretii Dicls)。其中昆明山海棠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东北雷公藤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日本,苍山雷公藤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医药界普遍认为中草药雷公藤的地上部分比其地下部分毒性大而禁内服,仅外用治皮肤痒症和腰带疱。由于雷公藤根制剂广泛用于临床,某些产地已出现药源匮乏,有必要对其地上部分能否经口服方式给药并治疗相应疾病进行开拓性研究。为此,我们从雷公藤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等)中提取了以雷公藤甲素为用药安全质量标准的雷公藤地上部分提取物,经动物实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