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实验研究表明,生长因子能促进心肌血管再生,采用纤维蛋白胶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血管再生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局部相关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与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探讨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再生的治疗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和上海新兴血液制品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6/2003-03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动物实验室和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雌雄不拘.随机将犬分为2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每组6只.方法①将12只成年健康杂种犬于麻醉开胸后暴露心脏,结扎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2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于急性心肌梗死30 min后行透壁心肌打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则于急性心肌梗死30 min后行非透壁心肌打孔,并随后向孔道内注射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②术后第8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PIAS-2000型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程序分析缺血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变化.③均数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梗死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定量分析.结果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分别有5只和6只犬进入结果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梗死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的显色面积均高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t=-7.505,-2.690与-6.895,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的平均吸光度也高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t=-5.271,P<0.05).结论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提高缺血心肌局部相关血管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的表达水平,增强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行激光打孔隧道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对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三组,即单纯冠脉结扎组(AMI组)、冠脉结扎加激光打孔组(TMLR组)和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组(bFGF组).所有实验犬均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TMLR组和bFGF组在冠脉结扎后30 min于缺血区心肌行激光打孔(TMLR),bFGF组并于激光打孔的心肌隧道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bFGF-FG).术后2个月用冠脉血流显像检测缺血区心外膜表面冠脉侧支及心肌内血流,用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定量缺血心肌内微血管密度及Ⅷ因子表达.结果TMLR组及bFGF 组缺血打孔区冠脉侧支及心肌内血流的彩色信号面积及平均吸光度均大于AMI组,以bFGF组为显著(P均<0.01),且bFGF组的上述两项指标高于TMLR组(P均<0.05);TMLR组和bFGF组缺血打孔区心肌内微血管密度及Ⅷ因子相关抗原显色面积、平均吸光度均大于AMI组(P<0.05或0.01),且bFGF 组三项指标高于TMLR组(P均<0.05).结论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能够进一步促进缺血心肌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加强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刺激血管再生及侧支重建的作用,但是,以往多通过外周静脉、左心房或冠脉介入途径给药,心肌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目的:基于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乙醇酸的降解特性,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保证蛋白生长因子在局部组织中靶向释放,观察其诱导心肌血管再生效果.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为原料,二氯甲烷溶解后加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模具塑形,制成外径,内径分别为3.0,2.8 mm、壁厚0.1 mm、长度10 mm的圆柱形中空管状支架备用.于小型猪冠脉前降支中、远端1/3交界处阻断,局部心肌颜色变为暗紫色,超声观察前壁心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证实模型制作成功,随机分至空白支架对照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支架组,支架通过自主设计的机械打孔装置植入.6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量化分析血管重建的增殖细胞数量,并结合Image Pro Plus软件量化各组新生血管密度,SPECT结合软件Emory Cardiac Toolbox分析灌注缺损区域质量百分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6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支架组增殖细胞数量、新生血管密度较空白支架组显著增加(P<0.001),心肌核素显像显示灌注质量缺损百分率较空白支架组显著减少(P<0.001). 结果证实,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乙醇酸支架能够显著增加新生血管密度,进而改善缺血部位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机体自身修复愈合的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很难自愈。近年来,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受到关注,为刨伤愈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的:通过制作大鼠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局部给予重组胸腺素β4对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剂量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因子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1在南开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胸腺素β4由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直径8mm的自制打孔器在大鼠脊柱两侧脊肋角处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胸腺素13440,120,360mg/L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于模型制备后即刻、每天早7:00、晚7:00给每个伤口表面滴加相应剂量的胸腺素B450μL及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2,4,7d,每组每时相点取5只大鼠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一伊红和三原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创面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胸腺素β4各剂量组造模后毛细血管增多,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增多,排列较规则,以胸腺素134120mg/L组最明显。胸腺素β4处理后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多,造模后7d表达减少,胸腺素β4120mg/L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阳性血管面积大于40,360mg/L组(P〈0.05~0.01)。胸腺素B4120mg/L组造模后2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较强,造模后4,7d表达逐渐减弱(P〈0.01)。结论:实验中120mg/L胸腺素β4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稳定较高表达。在愈合早期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愈合晚期,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5.
背景:干细胞移植为治疗心肌梗死带来新的希望,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存在争议。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缺血心功能的机制这些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功能、血管生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杂种犬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组(n=10)和生理盐水组(n=6),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分离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h分别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生理盐水,心肌梗死后2h及6周时分别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毛细血管密度,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超声心动图显示,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结果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提高促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背景:激光应用于口腔临床主要用于龋齿的早期诊断、龋坏组织的清除、活髓切断术牙髓止血、牙本质过敏治疗、感染的根管消毒、牙周炎治疗。目的:观察炎症牙髓使用激光处理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方法:5只成年健康beagle犬,每只随机选择6颗牙齿,分为3组,每组10颗,分别使用激光、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处理,于术后第1,2,3天用纸尖收集牙髓分泌物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并进行牙髓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与结论:生理盐水处理组、庆大霉素处理组及激光处理组第3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均明显多于第1天和第2天,第1天和第2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种处理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牙髓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学检查显示,髓腔血管状况良好,牙髓排列紧密良好。结果表明,激光治疗对炎症牙髓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没有影响。提示激光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是安全、方便、有效的,不会对炎症牙髓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体内存在一种能以血管发生方式形成新生血管的内皮祖细胞,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生后血管生成、血管损伤修复的理论.目的:观察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血管形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6-05/2007一03在新华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接近足月的妊娠杂种犬1只,用于制备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成年犬3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18只,组.方法:2组犬均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1对角支分出后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向冠状动脉内注射含5×106个血管内皮祖细胞(经BrdU标记)的生理盐水2 mL,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单纯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4,8周处死取材.主要观察指标:心肌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确认梗死模型,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血管新生情况,vW因子染色观察梗死心肌血管数.结果: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以及小血管形成.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区小血管上可见部分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BrdU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无明显新生血管.细胞移植组在心肌缺血区和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vW因子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不表达vW因子.心肌梗死后第1,4,8周,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心肌缺血区、梗死区的血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至梗死心肌后可参与血管形成,但尚小能够促进心肌的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纤维蛋白的天然网状结构为骨髓细胞黏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三维空间环境,且同时又限制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快速扩散,使两者随着纤维蛋白的逐渐降解而缓慢释放,最终诱导间充质细胞向软骨转化。目的:观察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复合纤维蛋白后,修复兔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形态学观察,于2005—07/2006-02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36膝,随机分为3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照组,6只12膝/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英国BioSource产品;冻干人纤维蛋白原为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各组兔均于双侧膝关节股骨髌股关节面制备直径4mm、深3mm的全层软骨缺损,4周后在原切口再次开腔,清除缺损区内的纤维组织,钻通骨髓腔,成为陈旧性关节损伤。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用注射器注入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冻干人纤维蛋白原,使复合物添满缺损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同法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对照组单纯注入等量的冻干人纤维蛋白原。主要观察指际:光镜及电镜观察骨缺损区组织修复及软骨再生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18只兔(36膝)均进入结果分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修复后10,14周,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与正常软骨边界清楚,至18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修复后10,14,18周时均有1膝关节缺损区未能完全修复:对照组全程均未见软骨修复。与对照组比较,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再生软骨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前组下降幅度优于后组(P〈0.05)。结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纤维蛋白复合物可有效修复兔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且短期效果优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复合物。  相似文献   

9.
背景:动物实验证明心肌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脏功能,但移植细胞效率较低,为减少移植细胞的流失,构建合适的移植载体与细胞共同移植于受体心脏已成为学界的共识。目的:观察经碳化二亚胺法处理,共价结合生长因子胶原补片上生长因子的释放情况,以及其对人骨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胶原补片激活后,对照组胶原补片直接保存于PBS内,实验组胶原补片继续浸于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PBS内,使其与生长因子共价结合,检测共价结合于胶原补片上生长因子的量;保存后1 d、3 d、7 d、2周、3周、4周,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将0.5&#215;106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匀接种于两组补片上,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细胞,MTT法及Brdu增殖实验对比补片上的细胞增殖情况;以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SMA免疫荧光染色对比两组补片上的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胶原补片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共价结合率分别为42.4%,24.5%。保存4周内,胶原补片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呈现持续、缓慢的释放模式。与单纯胶原补片比较,共价结合生长因子的胶原补片可在体外有效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主要包括外周静脉注射移植、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心肌内注射移植,但存在迁移缺少靶向性,价格高昂等局限性.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穴位移植兔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血管新生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提取兔骨髓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扩增、鉴定,并标记.将5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手术组.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再随机分为3组:穴位注射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5周后,取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BrdU染色、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心肌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夹心酶联免疫法、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榆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与结论:穴位注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梗死区,并可以在梗死区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与模型对照组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使梗死区及周围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上调,诱导梗死区及周围组织血管新生,其机制是刺激心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调.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心肌组织中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无上调趋势,因此推测,血管新生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未知因素诱导.  相似文献   

11.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factors are expecte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se of allogeneic blood components. For example, subsequent to the approval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blood transfusions in renal dialysis patients declined substantially. Likewise, myeloid growth factors have reduced infections and hospital stay by promoting hematologic recovery after high dose ablative chemotherapy. The high costs of these agents mandate that their use be limited to settings where they are clinically indicated. The use of growth factors may be monitored at medical centers by hospital transfusion committees. This chapter reviews the emerging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13.
14.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16.
Bombesin-like peptides (BN-LP) ar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many important functions, including sensory transmission, regulation of central autonomic pathways, thermoregulation, pituitary, gastric and pancreatic secretion, food intake and satiety. They also stimulate cellular proliferation in a developmental and tissue-specific manner. Their role in pathogenesis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their properties as growth factors, especially in the lung, where BN-LP can induce growth of normal and neoplastic epithelial cells. The formulated hypothesis of autocrine control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growth by BN-LP will be tested using specific synthetic bombesin antagonists.  相似文献   

17.
背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影响多种器官组织的形态发生、分化及功能,对多种器官的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综述近年来关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器官发育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器官发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索Pubmed(1995/2010)和CNKI(2001/2010)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分别为"fibroblast growth factor,tooth development,kidney development,lung development,salivary gland developmen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牙齿发育、肾脏发育、肺发育、涎腺发育"。纳入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构、功能及其与器官发育相关的研究,同一领域研究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收集文献850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及重复研究文献,共纳入37篇英文文献和2篇中文文献。目前研究发现,牙齿、肺、肾脏、羽毛、毛发、心脏、涎腺的发育都是从上皮与间充质相互作用开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两种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器官发育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It is known that growth factors act with cells according to endocrine, paracrine, autocrine, intracrine, juxtacrine, and matricrine mechanisms. Four mechanisms of the formers are diffusible and two of the latters non-diffusibl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diffusible growth factor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n-diffusible ones. It is important to design growth factor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cell culture system by taking the mechanisms into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9.
背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影响多种器官组织的形态发生、分化及功能,对多种器官的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综述近年来关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器官发育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器官发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索Pubmed(1995/2010)和CNKI(2001/2010)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分别为"fibroblast growth factor,tooth development,kidney development,lung development,salivary gland developmen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牙齿发育、肾脏发育、肺发育、涎腺发育".纳入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构、功能及其与器官发育相关的研究,同一领域研究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收集文献850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及重复研究文献,共纳入37篇英文文献和2篇中文文献.目前研究发现,牙齿、肺、肾脏、羽毛、毛发、心脏、涎腺的发育都是从上皮与间充质相互作用开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两种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器官发育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