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研究进展围绝经期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过渡到失去生育能力的阶段,一般起始于40岁,整个围绝经期长达20年之久,几乎占人均寿命的1/3。在此期间卵巢机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含量明显下降,下丘脑-垂体-性腺组成的调节轴改变,导致代谢、精神、内分泌和神经各系统失衡。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中医称之为妇女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潮热面红、眩晕耳鸣、面浮肢肿、腰背酸楚、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亦称经断前后诸证[1]。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1]我国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已达1亿之多,严重影响部分女性的生活质量,已逐渐被社会所重视。现代医学以激素替代疗法[2]为主,疗效明确,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预防和治疗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但长期应用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增加血栓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社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探讨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给予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对照组100例,未接受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在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802,P<0.05)。结论社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能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进社区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15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使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42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8.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安慰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围绝经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心理,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PMS)与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入组的146例围绝经期妇女,分别填写问卷调查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MI)、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PMS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56例围绝经期妇女出现PMS,发生率为38.36%;其中,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8.77%和32.88%,均以轻度为主。改良KMI评分中,易激动情绪不佳评分与SDS、SA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MS是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肾平肝清热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温下清上方(淫羊霍、熟地、当归、丹皮、栀子、黄柏、珍珠母)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1%。结论本方对本病有固本培元,调和阴阳作用。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由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此期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乏力、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难于集中等.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围绝经期妇女约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作用机制等方面对本病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1],导致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失衡[2],因此她们受到综合征症状的严重困扰,出现情绪障碍,甚或抑郁,使其痛苦不堪[3]。因此,对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未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春霞 《河北医药》2011,33(9):1410-141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以精神心理症状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主的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约1/3的女性可以平稳过渡围绝经期,约2/3的女性可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症状,为顺利绝经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困扰和不便,需要给予积极治疗[1]。目前临床上比较广泛使用的是激素替代疗法(HRT),  相似文献   

11.
张颖  王红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88-288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期前后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肢体水肿,尿频失禁,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腹胀便溏等。中医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散在于古代文献中。老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月经失调"、"绝经前后诸症",又称"年志血崩"、"脏燥"、"百合病"、"心悸"、"失眠"、"眩晕"等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有的人可持续至绝经期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期后5~7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帮助患者了解围绝经期的生理过程,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可有效的消除或减轻症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围绝经妇女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观察1~2年;观察组不用药物治疗,通过干预措施治疗,每年2~3次,观察1~2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李珍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49-149
目的 探讨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药物治疗和心理保健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的围绝经期患者60例,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结合心理保健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好转.93.3%的患者心血管症状得到改善,85.0%的神经精神症状好转,88.3%泌尿系统症状已消失.结论 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同时,对其进行心理保健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药物治疗和心理保健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郑州公交医院门诊的围绝经期患者52例,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结合心理保健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好转。92.3%的患者心血管症状得到改善,86.5%的神经精神症状好转,88.5%泌尿系统症状已消失。结论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同时,对其进行心理保健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多种维生素口服和碳酸钙调理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洋参扶正胶囊和水蛭逐瘀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至2010年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历64例,采用中医辨证并配合少量雌激素治疗。结果本组60例,4例不到1个疗程因各种原因退出,随访60例显效15例,有效4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100。治疗前后血清E2 FSH LH水平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因诸如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许多患者的纯西药治疗方案失败。笔者应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类患者共13例,经1~6月治疗,全部临床治愈,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围绝经期Greene量表对7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8例健康体检的女性(对照组)进行综合对比评估。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学历高低和是否有配偶比例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reene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症候群1~3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症候群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低、无配偶、症候群1~3评分是发生严重更年期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由多因素作用结果,要想有效预防,需要制定综合性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