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卢钧 《中国乡村医生》2000,16(11):20-21
病因病机先天不足 :肾藏精、主骨 ,藏真阴而寓元阳 ,为先天之本。由于先天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 ,或房事过度 ,损伤真阴 ,损伤元阳 ,使精血不足 ,肾阳衰弱 ,不能充骨生髓 ,温养筋骨 ,使骨髓空虚。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焦点集中到生命的早期阶段 ,特别是在青春期前后 ,认为这是骨量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 ,提出骨质疏松是“一种来源于人生最初 2 0年的疾病”,这与中医所说先天不足是相吻合的。痰瘀阻络 :病久气血周流不畅 ,或脾虚湿盛 ,湿聚为痰 ;或气虚失运 ,血行不畅 ,或寒凝脉涩 ,使血脉痹阻。瘀血痰饮 ,交结为患 ,痹阻经脉 ,伤筋败骨 ,以致病情日…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辨证施治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缺乏手术条件或失去手术机会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亦可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兹选举3例,提出中药治疗与心理疗法并重的思路,以求教于同仁。1 病例介绍例1 男,49岁,有乙肝、肝硬化史,因肝区间隙性疼痛就诊。B超提示肝右叶前部有2cm×2cm占位性病变,HBsAg(+),HBeAg(+),HBcAb(+)肝酶谱阳性,火箭放免196mg/ml,肝功能-GT152u/L,AKP,LDH酶谱阳性。经上海某医院手术切除病变肝叶,病理报告为肝细胞癌,术后未接受化疗。到我院就诊,中医诊断为:术后气阴两虚、血络瘀滞、脾虚湿盛、湿热内蕴。治以益气养阴、柔肝活血、健脾疏积…  相似文献   

3.
4.
关耀全 《广东医学》1998,19(3):233-233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疾病。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易虚易实,每遇风热(寒)外感,饥饱失调,常易引起脾胃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应找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及其病情的变化、发展情况,以确定治疗用药的方针。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中医学对泄泻的认识祖国医学的典籍中,对于腹泻的论述频多,有寒泻、热泻、食泻、湿泻之分;又有飨泄、据泄、惊泄之别。销经》有谓:“泻下完谷不化,肠鸣频作,溺情者为飨泄,是因湿病兼风;大便塘薄而奥秽,溺涩脉数者属据泄,是湿病兼热;大…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86例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顺辉 《广东医学》1999,(3):226-226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肌瘤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均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来我院就诊者,其中已婚84例,未婚2例。年龄25~53岁,其中25-34岁12例,-44岁38例,-53岁36例。所有病例均经妇科检查证实。临床表现子宫较正常增大,质硬,它体表面不平整出超检查揭示,子宫增大,形态异常,表面不规则或子宫内部回声不均匀,或有团状回声增强区、低回声区等。初步诊断属肌壁间肌瘤化例,浆膜下肌瘤兀例,粘膜下肌瘤8例,肌壁间合并浆膜下肌瘤4例。1.2中医辨证分型①气滞血瘀型(58例)…  相似文献   

6.
梅毒的辨证施治与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根据其传染途径的不同分为后天梅毒(也称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梅毒(也称胎传梅毒)。先天性梅毒大多于出生时或生后6个月内发生,晚者则在4岁以后,20岁之前发生,其母有梅毒史,血清梅毒试验阳性。后天梅毒分一、二、三期。一期梅毒,主要为硬下疳,不洁性交2~4周后,95%出现于外生殖器,男性在包皮、冠状沟、龟头和阴茎系带等处发生;女性多见于外阴部及子宫颈等处。二期梅毒,从感染后3个月到2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梅毒疹,发疹多对称、广……  相似文献   

7.
1 概述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是指大便稀薄,次数增多而言.中医学对本病有详尽的论述.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其病变主要在脾胃,以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弱为主,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说.脾与胃互为表里,脾胃受病,则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本证有内伤、外感、虚实、寒热的区别.治以调理脾胃为本,根据临床不同征候,分辨寒热,审察  相似文献   

8.
马华强 《医学文选》1999,18(5):800-801
慢性肾炎多见于成人,大多于患病2~30年后进入肾功能不全期。凡病情迁延不愈超过一年以上者即可考虑本病的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例肾炎患者均为1994年至1997年的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35~65岁,病程2~25年。1.2 诊断标准 参照1985年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标准。均为临床诊为“慢性肾炎”,并能坚持治疗的病人。所有病例均有腰酸膝软、倦怠乏力,眼睑及下肢浮肿和尿检不正常等主要症状及化验指标。绝大多数无急性肾炎史,起病隐匿。1.3 辨证施治 根据四诊八纲综合分析,分型论治。分三大类型分述。脾肾阳气虚型、…  相似文献   

9.
辨证施治治疗56例慢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筱英 《铁道医学》1997,25(3):171-171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阴虚血热型,分别采用寿胎丸、泰山磐石散、自拟方加减治疗,同时配合黄体酮及促绒毛膜性腺激素治疗。结果:30例中,治愈23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药辨证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78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伴有Dys和(或)IM的78例患者,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中医辨证治疗总体疗效为69.20%;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程度缓解明显;患者治疗前后黏膜Dys、IM改善显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CAG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黏膜Dys、IM改善。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58载,认为"随证治之"是对中医治法的高度概括,是针对"观其脉证"获知的"主证"知犯何逆"把握的"主变"而抓的"主方",对如何择用有效方药"随证治之"进行深入探索,将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成歌诀,并阐发其内涵,对于从事中医临床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拟方与辨证论治抑郁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解郁汤与中医辨证论治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应用西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组应用西药加服自拟中药解郁汤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HAMD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解郁汤与中医辨证论治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症候群。西医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尽管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大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PNS,因其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药物依赖或频繁复发而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由于儿童血压发育有轨迹现象,成人高血压起源于儿童,高血压的预防和诊治也应从儿童开始。文章结合临床实践,对儿童高血压临床诊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其目的是提示中医在诊治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时辨证论治是基础,鉴别诊断是关键,个体化治疗是原则,中西医结合是方向。  相似文献   

17.
血脂代谢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阴虚阳亢(30例)及痰湿壅盛(30例)2型。对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的阴虚阳亢组和痰湿壅盛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的阴虚阳亢组和痰湿壅盛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痰湿壅盛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辨治四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原因交织重叠,辨证分型纷繁复杂。临床将该病分为肝火亢盛、痰热上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脾肾阴虚、痰湿内蕴,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四大类型治疗,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1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凯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23-1124
目的 :研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6例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辩证分为 4型进行辨证论治 ,并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降压疗效标准和症状疗效标准进行治疗效果的评定。结果 :治疗后降压显效 72例 ,有效 33例 ,无效 1例 ;症状治疗显效 5 8例 ,有效 4 5例。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明显 ,降压效果缓慢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