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耳道加压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共观察52例(76耳).治疗组在鼓膜穿刺抽液后行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 激光等治疗;对照组仅行鼓膜穿刺抽液、激光照射等治疗.结果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总有效率86.8%.结论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可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鼓室置管;B组在鼻内镜下行鼻腔鼻咽部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加鼓室给药沐舒坦。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0个月,60例中存活4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有效率A组为52.6%,B组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23.7%,B组为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后伴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鼻腔鼻咽部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加鼓室给药沐舒坦优于单纯鼓室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8例鼻咽癌放疗前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鼻腔鼻咽部清理及冲洗加鼓膜穿刺抽液;B组:鼓膜切开或鼓室置管引流。随访半年,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半年后,58例中存活51例。存活患者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A组为82.1%,B组为5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3.6%,B组为2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鼻腔鼻咽部清理及冲洗加鼓膜穿刺抽液优于鼓膜切开或鼓室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注药、负压吸引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246例(292耳)采取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病例。结果246例分泌性中耳炎经1~3次治疗治愈率95.5%,46例胶耳经本法一次治愈39例(84.8%)。结论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注药、负压吸引的方法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鼓膜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0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鼓膜置管加鼓室注药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08例鼓膜置管及鼓室注药后的疗效.结果鼓膜置管术有效率为92.1%(152/165).结论鼓膜置管加鼓室注药较适合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据鼓室积液物理特性区别处理伴发于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手术的伴发于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其鼓室积液物理特性进行区别处理.鼓室积液量多黏稠时,行鼓膜置管术;鼓室积液量少稀薄时,仅行鼓膜穿刺抽液.所有患者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鼓膜置管组167例...  相似文献   

7.
鼓室置管治疗放疗后中耳炎23例报告陈建超鼻咽癌放疗后常并发中耳炎。当中耳积液为浆液性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效果较好,如为粘液或胶状积液时,行鼓膜穿刺抽液则难以排除。笔者自1992年3月至1994年6月行鼓室置管治疗放疗后中耳炎23例(38耳),并配合药物...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若延误治疗可导致听力障碍,手术治疗方法有鼓膜穿刺,鼓膜切开及鼓室置管等。鼓膜穿刺术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方法,笔者2008年7月~2011年2月采用内镜下鼓膜穿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粒细胞性中耳炎是一种难治性中耳炎,其主要特点是中耳积液中富含有嗜酸性粒细胞,患者常伴有哮喘和/或鼻息肉。对中耳炎的常规治疗,如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室置管等治疗方式效果欠佳。最新的研究发现局部或全身使用类固醇激素及生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好于传统治疗方式。嗜酸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较复杂,容易因误诊、漏诊等原因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文就嗜酸性粒细胞性中耳炎的可能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为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Nd:YAG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机制,选择药物及其他方法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等治疗无效的患者32例、36耳,使用Nd:YAG激光鼓膜造孔.患者6~70岁,平均38岁,男21例,女11例.鼓膜造孔平均直经1.64mm,鼓室开放时间平均3.25周,术后每周检查鼓膜及中耳情况,3例3耳第2次鼓膜激光造孔,1耳改置中耳通气管.治愈率94.6%.无继发感染、鼓膜萎缩、瘢痕及硬化、持久性穿孔等后遗症,随访2~13个月无1例复发.提示Nd:YAG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优于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serous otitis media,SOM)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98耳)小儿SOM行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入醋酸确炎舒松-A、α-糜蛋白酶混合液,另55例(98耳)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并对两种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行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药及鼓室置管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90.8%,两者相仿,但前者的优点明显多于后者。结论: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药治疗法为安全、无痛、经济、无创性治疗,且疗效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及安全性展开系统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表统计筛选本院治疗的96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探究目标,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统计时间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对照组以单孔鼓膜穿刺抽液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以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疗效、听阈情况、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听阈情况与鼓室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听阈情况改善显著,P<0.05;观察组(97.92%)与对照组(83.33%)相比患者的疗效较高,P<0.05;观察组(2.08%)与对照组(16.67%)相比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以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明显提升其疗效,改善听阈情况降低副作用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需建议临床借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现临床上大多采用药物、鼓室穿刺注药、鼓膜置管等治疗,但后两者又有继发感染,鼓膜及鼓室硬化等并发症,故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我科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喷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鼓膜置管注药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难治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住院的18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全麻下施行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按时复诊鼓室注射地塞米松,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比较了术前、术后1月纯音测听阈值,鼓室图。术后6月的咽鼓管功能评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术前患者电测听显示传导聋及鼓室图B型曲线,患者有明显的耳闷不适感,TMM检测示咽鼓管功能障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当天耳闷感觉明显好转,听力改善,术后1月电测听有改善,术后6月部分病人复发11%(2/18),但有效率89%(16/18)仍较高。结论 鼓膜置管注药联合咽鼓管球囊成形术对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61例行腺样体切割术患儿同时行双侧鼓膜两点穿刺双通道鼓室冲洗,并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ME),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及鼓室药物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20例均为经门诊行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室注药保守治疗2~3个月后无效,考虑主要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收入院行鼓膜置管术,并定期局部灌注药物冲洗,置管时间1~3个月后拔管。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获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5%(15/20)。全部患者听力明显改善,纯音测听术后平均提高20~30dBHL。声导抗检查恢复为"A"型曲线15例,"A s"型曲线5例。拔管后鼓膜均自然愈合,无遗留鼓膜永久性穿孔、鼓膜萎缩、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鼓膜置管术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其中术后的鼓室药物灌注冲洗尤其重要,同时要预防脱管、感染、鼓膜不愈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141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80耳),采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72例(84耳),采用单孔鼓膜穿刺抽液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3个疗程,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各个疗程结束后的疗效。随访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病程、听力学检查情况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在2组间匹配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疗程,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6年来采用中耳正压治疗仪先行咽鼓管吹张或导管打气,再行鼓膜穿刺抽液,后经鼓膜穿刺孔向中耳加正压并导入药物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细针鼓膜穿刺和粗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37例(173耳),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85耳):取坐位,清洁消毒外耳道及鼓膜,奥布卡因行鼓膜表面麻醉,5号细长针头于鼓膜前下象限穿刺抽液后,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α-糜蛋白酶注射剂4000u+0.9%氯化钠注射液2ml混合液进行鼓室冲洗,同时口服强的松、抗生素、扑尔敏及针对病因治疗;对照组69例(88耳):治疗方法 除穿刺针换成8号长针穿刺外,其余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66例治愈(97.06%),有效1例(1.47%),总有效率98.53%,无效1例(1.47%);随访半年66例无复发,66例治愈病例鼓膜均无疤痕形成或仅有极轻微疤痕形成,无耳鸣等后遗现象,听力完全恢复正常;2例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引流治愈.对照组治愈66例(95.65%),有效2例(2.9%),总有效率98.55%,无效1例(1.45%);随访半年66例无复发,3例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引流治愈;68例粗针穿刺病例均明显遗留鼓膜疤痕,有40例发生鼓膜内陷现象,3例发生较顽固的耳鸣,45例听力下降10 dB左右.结论 细针和粗针鼓膜穿刺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细针鼓膜穿刺者鼓膜、中耳损伤轻,鼓膜恢复好,操作简单,听力可完全恢复正常,无耳鸣等现象,副作用比粗针穿刺明显减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988至1998年我们对门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鼓膜穿刺抽液后经外耳道鼓室加压给DEJU四联液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