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合成氢醌单苄醚的一种改良方法。在相转移催化剂 PEG400的存在下,由氯苄、氢氧化钠与氢醌反应得氢醌单、双苄醚的混合物。若将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氢醌双苄醚用钯炭和四氢萘进行催化转移氢化,并脱去一个苄基转变成氢醌单苄醚,可使氢醌单苄醚的总收率达93%。  相似文献   

2.
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的稳定型氢醌凝肢剂,以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作为生化观察指标,观察到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呈线性,氢醌凝胶剂稳定,对黄褐斑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氢醌霜中氢醌的含量罗家泉(清远市药品检验所,广东511500)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氢醌霜中图号R927.2氢醌霜作为治疗皮肤黑斑、雀斑等的常用制剂,在许多医院制剂手册[1、2]中有收载,但均无氢醌含量测定方法。李吉报道用...  相似文献   

4.
<正> 氢醌对人体内的酪氨酸经酪氨酸酶氧化生成多巴,进而生成多巴醌乃至黑色素的过程具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来治疗雀斑、黄褐斑及其他皮肤黑斑。据文献报导,在氢醌的外用制剂中,氢醌霜的疗效比软膏好,故近年来我院一直生产应用2%氢醌霜。制备氢醌霜的方法,在一般制剂手册中均是用新生态三乙醇胺皂为乳化剂制成O/W乳剂基质,再加入氢醌而成。生产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5.
2%氢醌乳膏联合针刺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氢醌乳膏联合针刺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100例女性黄褐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2%氢醌霜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2%氢醌乳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显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74.0%,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2%氢醌乳膏联合针刺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比单纯采用2%氢醌乳膏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无水复方氢醌霜的研制及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O/W型复方氢醌霜研制成无水复方氢醌霜,并对它们的稳定性进行留样观察和含量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无水复方氢醌霜的稳定性优于O/W型  相似文献   

7.
氢醌乳膏中氢醌含量测定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醌乳膏(hydroquinoncream)是国内许多医院用于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自制制剂,收载于《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上海市医院制剂手册》等书中。氢醌乳膏中的氢醌性质不稳定,遇光与空气易氧化成褐色的苯醌,故制备时加入一定量水溶性抗氧剂亚硫酸氢钠[1]。然而存放中氢醌乳膏仍会逐渐氧化变色。我们在进行其稳定性实验研究中发现,书上记载的、为许多医院应用的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得的已氧化乳膏中的氢醌含量同未氧化时的相同。为探明其中的原因,我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这一现行的氢醌含量测定方法的实质性。UV法测定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染毒对HepG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在氢醌对细胞增殖作用中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氢醌及NQO1抑制剂刺激HepG2细胞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lamarBlue还原值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1~100 μmol/L HQ刺激后HepG2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500 μmol/L HQ染毒24 h后出现细胞皱缩、变圆.AlamarBlue结果显示,5 μmol/L氢醌刺激24 h HepG2细胞增殖显著增加,1、10、50、100 μmol/L HQ刺激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500~5 000 μmol/L氢醌刺激可引起细胞增殖显著下降,且与剂量存在相关性(r=0.929).当氢醌浓度为1、5 μmol/L时,加入NQO1抑制剂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而当氢醌浓度为100、500、1 000 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结论:低剂量氢醌促进HepG2细胞增殖,高剂量时抑制其增殖,NQO1在氢醌诱导的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叔丁基氢醌(TBHQ)与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酯化反应制备了高分子化的叔丁基氢醌(PTBHQ)。经测定,高分子化的叔丁基氢醌的抗氧化活性、热稳定性和持久作用能力均较高分子化前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月桂氮酮对氢醌乳膏透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月桂氮酮对氢醌透皮释放作用的影响 ,拟定月桂氮酮最适浓度。方法 :采用离体鼠皮及简单小室装置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氢醌浓度 ;各时间点累积透皮释放率 ,用三次抛物线拟合程序拟定月桂氮酮是适浓度。结果 :含 2 %、3%、5 %氮酮的氢醌乳膏 ,其氢醌的累积透皮释放率显著增加 (p <0 0 1) ,最适浓度为 (2 49± 0 2 9) %。结论 :月桂氮酮对氢醌乳膏透皮释放有促进作用 ,以 2 5 %氮酮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并观察复方氢醌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外用复方氢醌霜 ,对照组外用 0 .0 2 5 %维A酸霜。结果 复方氢醌霜组的疗效优于 0 .0 2 5 %维A酸霜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复方氢醌霜疗效好 ,安全性高 ,是治疗黄褐斑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甲萘氢醌二磷酸酯钠的诱变作用。方法 应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研究了甲萘氢醌二磷酸酯钠的诱变作用,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TA102菌株。结果 当甲萘氢醌二磷酸酯钠的浓度在0.5、5、50、500、5000μg/皿,无论加或不加S9混合物时其对4株沙门菌株的回复突变作用均为阴性。结论 甲萘氢醌二磷酸酯钠在体外对原核细胞无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氢醌霜是皮肤科常用药物,但氢醌(Hydro—quinone,HQ)易氧化变质,不仅使霜剂色泽变深,而且药效降低。孟宪翔(1987)曾在氢醌霜基质中加入β—环糊精(β—CyD),企图减缓霜剂变色。我们为了研究将 HQ 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来避免其氧化变色的机理与效果,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氢醌对人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遗传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离体培养淋巴细胞24 h后加S9液,设置氢醌低、中、高浓度(50,150,450μmol/L)组,另设空白对照组,经染毒处理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PBL相对存活率,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DCFH-DA法检测ROS含量,FT-IR-ATR检测细胞损伤,SCGE检测DNA链断裂,微核实验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氢醌能降低细胞存活度,诱导S+G2/M期周期阻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细胞内ROS含量剂量依赖性增加,DNA/RNA的光谱区域(1 000~1 490 cm-1)峰型改变明显,高浓度氢醌(450μmol/L)诱导细胞DNA断裂与染色体畸变。结论:氢醌诱导人淋巴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与DNA氧化应激及DNA-蛋白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64例黑斑病患者(皮肤光敏类型为Ⅲ~Ⅴ级)进行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比了4%氢醌霜与4%氢醌、0.05%地塞米松及0.05%维A酸混合霜剂。本研究旨在测定氢醌在联合地塞米松及维A酸治疗后,对皮肤病变的改善情况。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A组仅接受4%氢醌霜治疗;B组接受4%氢醌加0.05%地塞米松及0.05%维A酸混合霜剂治疗,1次/每晚,早晨使用广谱防晒霜(防晒因子15)。由临床研究人员分别在治疗开始、治疗4周、8周及12周时对患者进行评价。开始治疗前记录患者黑斑病史,如病程、年龄、与之相关的怀孕史、阳光暴露史、遗传史及口服避孕药情况…  相似文献   

16.
伍嘉亮 《中外医疗》2007,(11):47-47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氢醌乳膏的处方及包装改进青海省人民医院制剂楼(810007)董烽按《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第1版中处方配制的氢醌乳膏,室温(25℃)下放置2~3个月后,发现膏体变稀,使用不便,患者屡有反映。为提高本品稳定性,笔者对氢醌乳膏的处方及包装分别作了改进实验。1...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临床上色素沉着、黄褐斑、雀斑、日光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病。对此皮肤科常给予氢醌霜治疗。我院临床所用氢醌霜是按镇地区卫生局编1982年版《医院制剂手册》方法江配制,所配处方如下:氢醌 0.6g 甘油 20g硬脂酸 20g 尼泊金乙脂 0.2E液石腊 80g 三丁醇胺 0.5ml凡士林 1g 蒸馏水 100ml单甘脂 1g  相似文献   

19.
氢醌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醌(HQ)又名对苯二酚[C6H4(OH)2],是苯在人体内的主要中间代谢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物。近年,国内外开展了多项HQ毒理研究,现将氢醌的毒性研究最近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前期研究的结论配制不同浓度的维甲酸、氢醌霜对黄褐斑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配制治疗药美白A(0.015%维甲酸 0.015%氢醌)及美白B(0.03%维甲酸 0.03%氢醌),对照药美白C(20%壬二酸)及美白D(3%氢醌)。把360例黄褐斑病人分为男性、女性与妊娠有关、女性与妊娠无关3组,每组120例。每组病人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使用A、B、C、D药物各30例。连续观察4周并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B、C、D4种药物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率分别为78.16%,94.38%,81.60%,81.18%,4种药物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药物疗效明显高于A、C、D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5%,4.49%,20.68%,15.29%,不良反应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C、D药物。结论:0.03%维甲酸 0.03%氢醌霜在临床上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对黄褐斑疗效显著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