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规律及其与血钠、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关系。方法124例HIE患儿,血钠低于130mmol/L者36例为低血钠组,88例为血钠正常组;另选取非HIE、足月、体重正常、血钠正常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出生第3、7、14天血浆BNP水平。比较低血钠组和血钠正常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及跟踪观察52周的发育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并分析血浆BNP与血清钠、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生后第3天,124例HIE患儿血浆BNP为(0.612±0.1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t=2.296,P<0.05);低血钠组明显高于血钠正常组(q=7.70,P=0.000)及对照组(q=9.04,P=0.000)。生后3、7、14d时,血钠正常组NBNA评分均高于低血钠组,低血钠组患儿NBNA评分从生后第3天至第14天逐渐升高(P均<0.01)。在28周以前(含28周),低血钠组与血钠正常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52周时,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出生后3、7、14d时,低血钠组血浆BNP水平与血清钠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2、-0.671、-0.735,P均<0.01);血清钠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5、0.570、0.538,P均<0.01)。结论BNP可能参与和导致了HIE患儿的低钠血症,并直接和经过低钠介导在HIE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NPY)的质量浓度变化,探讨NPY在惊厥性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02 09—2003 08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惊厥性疾病患儿,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NPY的质量浓度。 结果(1)惊厥组血浆中NPY质量浓度第7天较第1天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5366,P<001),惊厥组各组第7天与第1天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09,3480,3379,P<005);脑炎无惊厥组第7天较第1天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t=1056,P=0309);惊厥组与脑炎无惊厥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728,P<001;t=6990,P<0001),脑炎无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987,P>005),惊厥组各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F=34674,P<001)。(2)惊厥组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与脑炎无惊厥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30,5699,P<0001),脑炎无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12,P=0911),惊厥组各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F=68931,P<001)。(3)血浆和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与惊厥发作次数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体重无显着相关,P均大于005;第1、7天血浆NPY质量浓度与第1天脑脊液NPY质量浓度有显着正相关性(r=0954,P<0001;r=0950,P<0001)。 结论(1)惊厥性疾病患儿血浆、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均增高,与惊厥发作次数有关,但在惊厥发生的不同阶段质量浓度不同。(2)血浆与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血浆中的质量浓度能间接反映脑脊液质量浓度。提示动态监测NPY质量浓度可能有助于对惊厥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及尿GH检测对矮小儿童诊断的意义。 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于2004-11—2005-06对106例矮小儿童进行垂体功能复合刺激试验,试验前收集所有受试者夜间12h(20:00~8:00)尿。另选取19例正常青春发育期前儿童为对照组。对垂体功能复合刺激试验GH分泌异常的56例矮小儿童,用ELISA方法检测相应的血清GH、IGF 1及尿中GH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根据垂体功能复合刺激试验的GH检测结果将矮小儿分类,包括完全性GH缺乏症(cGHD)25例、部分性GH缺乏症(pGHD)9例和GH神经分泌功能障碍(GHND)22例。GHD组患儿血清IGF 1、尿GH水平与正常儿相比明显降低(P<001)。pGHD和GHND组患儿血IGF 1水平波动较大,无统计学差异。GHND组患儿尿GH水平按ng/g肌酐(Cr)计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相(P<005),而按ng/12h尿量计算值虽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GHD组患儿尿GH水平按两种方法计量值均介于正常和GHD患者之间,与正常及GHD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GHD和pGHD组患儿尿GH的ng/g Cr计量值与其血GH峰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cGHD=0556,P<005;rpGHD=0423,P<005),GHND组患儿尿GH的ng/g Cr计量值与其血中GH峰值无相关性(P>005)。 结论尿GH水平测定无创、简便,配合IGF 1等指标的检测,对于矮小儿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0d内已退热的川崎病(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剂量IVGG治疗对KD预后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10—2005-10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56例KD患儿,所有患儿均为10d内退热后确诊且无冠脉病变。按IVGG治疗剂量分成3组,A组(11例)用1g/kg,B组(26例)用2g/kg,C组(19例)未使用,余治疗相同。对其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病程14~21d时发生CAL例数:A组2例(1818%),B组4例(1538%),C组16例(8421%),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05年CAL例数:A组1例(909%),B组1例(385%),C组11例(5789%),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10d内一经确诊的KD无论是否已退热均应给予IVGG治疗,对已退热且无冠脉损害的患儿应用总量1g/kg IVGG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耳蜗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02年6月至2003年8月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6例(52耳)OSAS患儿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结果与28例(56耳)正常儿童DPOAE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26例OSAS患儿多导睡眠图(PSG)示最低血氧饱和度(5791±1861),呼吸紊乱指数(2910±2331),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OSAS患儿F1~F4频率段DPOAE反应幅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F4~F11频率段的DPOAE反应幅值及F1~F11频率段DPOAE检出率均较正常儿童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OSAS能导致患儿耳蜗功能受损,对OSAS患儿应常规做耳声发射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 (CK MB)、脑型同工酶(CK 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4 05—2005 01的32例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h内、第3天、 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 MB及CK BB。结果(1)HIE组血清CK、CK MB、CK 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IE各组血清CK 、CK MB、CK BB水平均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生后24h内均达到峰值,第3天开始下降,第7天中度组CK、CK MB、CK BB降至正常水平,重度 组CK、CK MB、CK BB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中、重度HIE组血清CK、CK M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 HIE组血清CK、CK 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K 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1)HIE血 清中CK、CK MB、CK BB水平与HIE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2)血清CK、CK MB、CK BB是HIE患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 标,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中、后期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促生长效应。 方法于2003-10—2005-03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就诊的19例青春中、后期ISS患者按骨龄被分为3组,A组骨龄130~139岁,10例(男7,女3);B组骨龄140~149岁,6例(男4,女2);C组骨龄150~160岁,3例(男2,女1)。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018~020IU/kg,共6个月。 结果3组ISS患者的身高分别由治疗前(1384±12)cm、(1442±18)cm和(1528±44)cm增至(1444±16)cm、(1487±12)cm和(1553±65)cm。3组患儿于治疗的前3个月促生长效果较明显,后3个月A组的促生长效果明显高于B组、C组,且依次递减,组间生长速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儿用药前、后的体重、骨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甲状腺功能、血糖、血尿常规均正常。 结论rhGH治疗对青春中后期特发性矮小症有促生长效应,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初治年龄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儿身高、骨龄、性早熟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将1982~2004年在上海新华医院和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专科诊治的32例CAH患儿(年龄:女≥8岁,男≥9岁),按初治年龄分为≤3岁组(14例)和>3岁组(18例),观察两组间末次复诊时骨龄与身高龄之差、性早熟例数及男女患儿发生性早熟的不同。 结果14例初治年龄≤3岁患儿末次复诊时骨龄与身高龄之差\[(30±20)岁\]与18例>3岁组\[(46±16)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治年龄>3岁组发生真性性早熟(9例)与≤3岁组(2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53,P<005)。男性患儿发生真性性早熟(9例)与女性患儿(2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94,P<005)。 结论CAH患儿≤3岁得到诊治者其预测终身高较>3岁方诊治者明显改善,其性早熟发生率明显减少,男性CAH患儿较女性CAH患儿更易发生性早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I(cTnI)质量浓度的变化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患儿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2003-02—2005-02于青岛市海慈医院住院诊断心衰的患儿41例,同时选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其 血BNP及cTnI的水平。 结果心衰早期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BNP阳性率(92.7%, 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差异有显著性(P<0.01);BNP持续高于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较BNP<500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21.4%)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心衰患儿血浆BNP、cTnI质量浓度明显升高,BNP、cTnI可反映其心肌损伤;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 可作为诊断小儿心衰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浆BNP则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儿血清醛固酮(ALD)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对象为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02-06—2004-12收治的32例HF患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2例HF患儿和20例无HF患儿的血清ALD质量浓度,进行对照统计分析。 结果HF组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8798,P<001);HF患儿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间ALD质量浓度依次显著递增(F=2273,P<001)。住院期间死亡病例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好转出院者(t=6552,P<001)。 结论HF患儿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住院死亡病例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血瘦素(leptin)质量浓度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免疫调控机制。 方法2003年3~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科对正常分娩的早产儿30例、足月儿60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免疫透射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脐血leptin、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IgG、IgA、IgM、补体(C3、C4)、白细胞介素 4(IL 4)、γ 干扰素(IFN γ)质量浓度及bcl 2蛋白表达量、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凋亡率。 结果脐血leptin质量浓度与IgG(r=0630,P<001)、C3(r=0340,P<001)、C4(r=0253,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r=0295,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r=0377,P<001)及IFN γ质量浓度(r=0323,P<005)、GM CSF质量浓度(r=0236,P<005)、bcl 2蛋白表达量(r=0318,P<005)均呈正相关,与IL 4质量浓度(r=-0277,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r=-0532,P<001)呈负相关,而与IgA、IgM无显著相关(均P>005)。 结论脐血leptin质量浓度与新生儿免疫功能密切相关,leptin具有增强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而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较小。leptin可上调bcl 2蛋白表达和GM CSF质量浓度,抑制淋巴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leptin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生后6 h床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诊断价值以及与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3月至9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记录生后6 h床旁VEEG并分度;以HIE标准诊断方案作为临床诊断HIE和分度的金标准.分析生后6 h不同程度VEEG预测相应程度HI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观察者盲法的基础上,比较生后6 h、3和7 d异常VEEG预测HI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后7~14 d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出院后3月龄门诊随访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和0~6岁发育筛查测验(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for child under six,DST)评估;6月龄行EEG、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评估,分析6 h VEEG与近期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窒息新生儿48例纳入分析.诊断为单纯重度窒息12例;HIE 36例,其中轻、中和重度分别为14、12和10例.生后6 h VEEG正常9例;异常39例(81.3%),其中轻、中、重和极重度异常分别为16、11、5和7例.36例HIE新生儿生后6 h VEEG异常32例.异常率88.9%.生后6 h VEEG异常程度与脑损伤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849,P<0.01,生后6 h VEEG重度与极重度异常预测重度HIE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4.7%;生后6 h、3和7 d VEEG预测HIE的敏感性分别为88.9%、83.9%和28.6%,特异性分别为41.7%、91.7%和100.0%.生后6 h VEEG异常并持续异常于院内死亡9例,生后6 h VEEG中、重度异常者NBNA评分显著低于VEEG正常患儿(P均<0.01);VEEG重度异常者NBNA评分显著低于中度异常患儿(P<0.05).3月龄时35例患儿来院随访,32例DST>85分,3例DST 70~84分且伴有EEG异常,其中1例GMs质量评估示不安运动缺乏,提示脑性瘫痪可能性大.6月龄时14例患儿来院随访,7例EEG异常,4例BSID异常且均伴有EEG异常.结论 生后6 h VEEG预测HIE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早期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汉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的反应特征。 方法对2003-04—2004-03在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的汉族ADHD儿童57例和63例正常儿童,采用修订版WCST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WCST的13个指标中ADHD组儿童有7个指标成绩都显著比正常对照组儿童差(P<005,P<001)。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在WCST中持续性错误数(RPE)分别为(2684±1087)与(2283±1035),P<005,总错误数(RE)分别为(5758±1806)与(4933±1855),P<005,持续性反应数(RP)分别为(3039±1388)与(2549±1268),P<005,完成总应答数(RA)分别为(12760±177)与(12286±1104),P<001,完成分类数(CC)分别为(286±146)与(378±181),P<001,正确应答数百分比(RCP)分别为(5496±1400)与(6050±1338),P<005,概念化水平(RFP)分别为(4080±1761)与(4777±1772),P<005。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显示症状、诊断都分别与WCST的多个指标相关,其中完成分类数(CC)与症状、诊断均相关。 结论汉族ADHD儿童的认知功能、认知转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概念形成的洞察力不足。推测汉族ADHD儿童可能存在额叶功能缺陷。WCST可以考虑作为ADHD临床诊断的参考测验,其中较稳定的指标是完成分类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D)的关系。 方法对2001—2003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126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 PCR)检测126例患儿和120名健康儿童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各组PAI 1血浆活性。 结果(1)KDⅠ组(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和KDⅡ组(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AI 1血浆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KDⅠ组PAI 1血浆活性高于KDⅡ组,差异有显著性(t=978,P<005)。(2)KDⅠ组和KDⅡ组中4G/4G基因型PAI 1血浆活性明显高于4G/5G基因型和5G/5G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KDⅠ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KDⅡ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4G/4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4G/4G纯合子基因型对KD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比值比(OR)为280(95%置信区间:125~629,P<005)。 结论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KD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4G基因型可作为KD冠状动脉损伤高危人群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抵抗的联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004-02—2004-12在天津医科大学总院就诊的34例肥胖儿童和31例正常对照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与人体参数、体脂分布及糖代谢中各指标的相关关系。 结果(1)肥胖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2)脂联素与性别、年龄无相关关系;与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69,r=-0405,P<001);与BMI、腰臀比和S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30,r=-0282和r=-0350,P<001);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64和r=-0357,P<001);与HOMA R呈负相关(P<001),与HOMA β无相关关系。(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OMA R是影响脂联素最为显著的因素,R2=0122;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369(P<001)。 结论肥胖症儿童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儿童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是影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 R的重要因素。低脂联素血症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迟缓(F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方法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04年4~12月,对72例小于胎龄儿(SGA)和48例适于胎龄儿(AG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 肽、HDL C、LDL C、TG、非酯化脂肪酸(NEFA)等指标,计算葡萄糖/胰岛素比值(G/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HBCI)等,探讨F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 结果(1)SGA组FPG、HDL C低于AGA组,而FINS、LDL C、TG、NEFA高于AGA组(P<001);(2)SGA组G/I比值、ISI低于AGA组,HOMA IR高于AGA组(P<001),而HBCI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FGR儿在生命早期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而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