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中凡五见,用以治疗脚气、虚劳、消渴、痰饮及妇人转胞的疾患。肾气丸方之治脚气,见于书中《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内,系附方,方名“崔氏八味丸”。或有因此而疑本方非仲景首用者。查《外台秘要·卷十八脚气不随门》所载崔氏方五首的第四首,有“又若脚气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张仲景八味丸方”者,由此段记载看来,肾气丸必是先见于仲景著作中,而崔氏(崔知悌)则是后来加以引用的。  相似文献   

2.
林霓鹏  符文彬  赵晶  尹格 《新中医》2011,(12):164-165
四花穴即膈俞、胆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N线上,都是背俞穴,临床上常配合一起使用而得名。四花穴首载于《崔氏别录》,后《医学入门》称之为崔氏四花。《针灸聚英》崔知悌云“灸骨蒸劳热.灸四花穴……”,明确指出“四花乃膈俞、胆俞”,并引《难经》曰:“血会膈俞。  相似文献   

3.
玉屏风颗粒是依据古方玉屏风散制成的中成药,据《医方类聚粑载,玉屏风散最早见于宋·张松《究源方》,但该书已佚。现存医书中较早有玉屏风散者见于《丹溪心法》卷三自汗门。  相似文献   

4.
据《汉书·艺文志》及《隋书·经籍志》记载,我国很早就出现过有关妇科方面的专著.如《妇人婴儿方十九卷》、《范氏疗妇人方十一卷》、《徐文伯疗妇人瘕一卷》、《黄帝素问女胎》、《黄帝养胎经》、《素女方》、以及张仲景曾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提及的《胎胪药录》等等,惜乎均已亡佚,仅《内经》中论述妇科的资料得以保存.《内经》卷帙繁多,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5.
"四花"穴为古代治疗"骨蒸痨瘵"的著名穴位之一。通过文献考证发现,"四花"穴的名称及定位原出于唐代崔知悌所著《骨蒸病灸方》,《外台秘要》辑录其中内容,且为现存记载该穴最早的医学著作;"四花"穴最初以折绳测量法取穴,《针灸聚英》将其定位在"膈俞、胆俞",今人多以后法取穴;其主治已从最初的"骨蒸"发展至肺系疾病、痤疮、妇女绝经后潮热等。  相似文献   

6.
《千金要方》"伤寒"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千金要方》系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撰 ,千百年来 ,多数医家据该书卷九“江南诸师 ,秘仲景要方不传”一段文字 ,误认为孙氏撰著《千金要方》之际 ,尚未见到过《伤寒杂病论》,或仅看到了《伤寒杂病论》的片言只语等 ,这种认识陈陈相因 ,一直沿至今日。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参照晋·王叔和《脉经》、《金匮玉函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王焘《外台秘要方》,孙思邈晚年所著《千金翼方》,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林亿等《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日本国康平本《伤寒论》,白云阁《伤寒杂病论》等不同时代的有关《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7.
《外台秘要》论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台秘要》全书40卷,共分1104门(可能部分散失),载方6000余首,每篇首列病候,次叙各家方药,论著详尽,次序分明,主要按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临床各科分述,另外还专设灸法篇章,同时还对各种外治法、人工急救法以及疾病护理法等有所阐述,因其所载医方众多、治法多样,故可堪称为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被誉为中医学鼎盛时期的隋唐继《千金》、《肘后》之外的三部代表性作品之一。本文总结概括了《外台秘要》论灸法的学术思想,并从重灸轻针,唯灸独尊;灸有宜忌,灸有补泻;灸能养生,未病先防;描绘彩图,详释孔穴;旁征博引,指导临床等方面总结了《外台秘要》对灸法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一词最早见于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相似文献   

9.
锡类     
元代李仲南著有《永类钤方》二十二卷,其中骨伤内容较多。该书撰写时仲南老母犹在,因名为《锡类钤方》,而刊刻时令堂已殁,遂更名日《永类钤方》。“锡类”语本《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毛传:“类,善也。’种南截取《诗》中的“锡”、“类”成词,以表示孝子之心的意思,即以此书奉献高堂,表达事亲之情。及至老母作故,改作“永类”,则用来表示以善施及众人。  相似文献   

10.
《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化脓灸后,灸疮未愈之前即为不干)。《针灸资生经·第三虚损》:“气海者,元气之海也,人以元气为本,元气不伤,虽疾不害,一伤元气,无疾而死矣。宜频灸此穴,以壮元阳,若必待疾作而后灸,恐失之晚也。”《外台秘要》三十九卷指出:“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足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扁鹊心书》:“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针灸资生经》:“予旧多病,常苦气短,…  相似文献   

11.
按病因病证分类,是按以证(因)统方的形式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这是古今诸多《伤寒论》方分类法中较重要的一种。兹对此分类法问津溯源,寻其指归。这种分类法较早见于唐·王焘《外台秘要》,其在卷二中首对伤寒方(包括《小品方》、《深师方》等)按病证分类,大体有伤寒结胸方、  相似文献   

12.
发热症首载于《内经》,散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评热病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及《灵枢·论疾诊尺篇》、《灵枢·热病篇》、《灵枢·刺节真邪篇》等篇。  相似文献   

13.
“厥证”既是一疾病名称,又是一症状名称。有关厥证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厥论》等篇。其中所论“煎厥”、“薄厥”等多有神志昏迷的表现,故《内经》中的厥证含有昏厥之意。后世医家进一步补充了《内经·厥论》等篇的内容,提出厥证是因气机运行逆乱而导致的突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同床异梦     
源自唐·神清《北山录·圣人生》:“嗟乎,群生纷纷,若乎在梦,或有见佛生者、灭者……譬同室而异梦,彼梦者不知彼所梦也。”意思是说同睡在一张床上的人,在做着各人自己的梦,比喻共同相处却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也有作“同床各梦”用的,如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0卷“山僧虽各与他同床打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于福江  李世杰 《中成药》2001,23(7):525-526
拟对传统历史名方鸡鸣散的处方形成及源流概况进一步加以探讨,经考证认为鸡鸣散最初乃由唐·王焘<外台秘要>一书先载,为<外台秘要>所引唐侍中(唐临)<脚气论>方.  相似文献   

16.
“阴黄”一名最早见于隋&#183;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认为黄疸分阴黄、阳黄,首见于宋&#183;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有专篇《阴黄证篇》,与其时间相近的宋代医家窦材在其《扁鹊心书》中将阴黄、阳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元代医家罗天益在韩、窦二位医家的研究基础上,对阴黄、阳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明&#183;张景岳对黄疸及阴黄、阳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至此,阴黄、阳黄理论已基本完善。罗天益所论阳黄是“身热不大便,而发黄者,用仲景茵陈蒿汤”,若是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无力而发黄者,治用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183;发黄》);而张景岳所论“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消利,  相似文献   

17.
王焘《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小儿诸疾门”中,有一方名“疗小儿野鸡下部痒闷方”。“野鸡”为何病?明·程衍道校刊《外台秘要》时,未解其意,故于方下着了个“野鸡未详”之按语存疑。日人平安三胁(尚德)校批程氏校刊的《外台秘要》时,认为“野鸡”就是“痔”。何以“痔”称之为“野鸡”呢?日人丹波元简之《医賸》中云:“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人患痔者,  相似文献   

18.
“厥阴俞”一穴,今针灸类辞典及教科书皆言出自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笔者近年逐句、字探究唐·孙思邈二部《千金方》针灸,以为有误,当出《千金要方》。考辨如次: 综览《千金方》,有关“厥阴俞”者有三名,一曰“阙输”,《千金要方·肺脏》卷17云:“胸膈中气,灸阙输随年壮。扁鹃云:‘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名阙输’。”二曰:“巨厥输”。《千金翼方·针灸中》卷27曰:“第四椎名巨厥输.主胸膈中气,灸随年壮。”三曰:“厥阴输”。《千金要方·膀胱腑》卷20云:“胸中膈气聚痛,好吐,灸厥阴输随年壮,在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那么,“阙输”、“厥阴输”、“巨厥输”三名有何内在联系?笔者以为,穴名虽三,其穴则一,即“厥阴  相似文献   

19.
杜昕  冯奇  檀金川  李玲 《天津中医药》2019,36(5):516-520
升降散首见于明代龚廷贤所著的《万病回春·卷二·瘟疫》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的《二分析义》记载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赔赈散。杨璇将之更名为升降散,收载于《伤寒温疫条辨》组成:白僵蚕2钱,蝉衣1钱,姜黄3分,生大黄4钱。诸药相合,升降相因,宣通三焦,条达气血,清升浊降,全方共奏"清升浊降"之功,给浊毒以出路。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发挥甚广,究其组方,凡辨证属清浊升降失常所致之浊毒病症均可随证加减。现代医家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应用此方辨证论治喘证、水肿、泄泻、糖尿病、慢性肾衰等病机属于"清浊升降失常"者,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 王焘,陕西郿县人,约生于唐咸亨元年(670年),卒子天宝十四年(775年)。主要编撰《外台秘要》,其中医学心理学内容较为丰富。一、“夜作昼经”逻辑严整王焘系唐宰相王珪之孙,少年多病,喜好医术,后任职“弘文馆”20年,这是国家藏书之处。他博览群书,“俾夜作昼经之,营之”(《外台秘要方·序》本节未注明出处皆此篇),勤奋积累,著《外台秘要》,集唐代以前方书之大成,反映了两汉、两晋和南北朝,经过隋代到唐代医学知识的盛况。全书分为四十卷,1104门,方剂6,000多,可谓浩荡之作。《外台秘要》“上自神农,下自唐也,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