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心脏功能状况,我们描记了1877例4~19岁健康人群的心电图,并对异常与正常变异图形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7):890-89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方法对12815例体检人群检出的异常心电图,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分类统计。结果12815例,正常心电图10143例(79.1%),异常心电图2672例(20.9%);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16.50%),窦性心动过缓(14.70%),束支阻滞(14.25%),窦性心律不齐(10.89%);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2,P〈0.05)。结论健康人心电图检查发现的心电图异常有助于心脏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3.
赵亮  陈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42-94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变化,探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进行分组,对95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在体表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0例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18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0例;35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死亡。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拾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李芳  崔智飞  孟素芳 《医药世界》2009,(12):820-821
目的:探讨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及意义。方法:对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显示:左胸V1-V5ST段抬高呈递减性,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1mm15例;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10例;添加右胸导联,V3R-V4RST段抬高≥1mm18例,V3R-V6RST段抬高≥1mm21例。结论:右胸导联特别是V3R-V6RST段抬高是诊断右心室梗死的有力证据,当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高侧壁及侧壁导联q波消失,及时加做右胸导联对诊断右心室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健 《天津医药》2005,33(12):773-774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来住院的80例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特征以及心电图变化。结果:肺栓塞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其中最多见的为QⅢ占63.8%,其他SⅠ58.8%。TⅢ47.5%,同时具备SⅠQⅢTⅢ者占35%。右胸导联V1-V6T波倒置占48.8%。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占38.8%,右束支阻滞占27.6%,ST段下移改变占27.5%。肺型P波仅占6.3%。结论: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有许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电图异常进行分析,为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5 000名体检者按年龄、性别对其常规心电图异常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0.5%,以ST-T改变检出率最高,为12.38%,其次是各种期前收缩,为7.8%,并且45岁以上人群ST-T改变和各种期前收缩检出率明显高于45岁以下人群.结论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血管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2010年4月20日至8月31日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84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芳  何娟  郑涛 《医药世界》2010,(4):342-3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引起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急性脑梗死可引起各种异常心电图改变,恢复期内心电图部分有所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导致心脏损害,临床应加强防治,避免恶性心血管事件并发。  相似文献   

9.
边亚和  冯枫  王峰  赵霞 《淮海医药》2010,28(1):46-46
2008年9—10月我们对周围的几个干休所进行健康体检,现将这组人群的心电图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史亚黎  李海涛 《淮海医药》2010,28(5):429-430
目的探讨左房心律的特征性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左房心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房心律是一种较少见的房性异位心律,可以是主动性的也可以是被动性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主要是P波的改变,随左房异位起搏点起源部位不同心电图的表现也互不一致;P波在avR导联直立、V5、V6导联倒置是诊断左房心律最敏感、最具有特征性的改变。结论左房心律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左心负荷过重者,也可见于正常健康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J波改变的病因、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2年3月资料较完整、诊断明确的56例住院患者J波改变。分析病因及心电图特点。结果56例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低温性J波3例,2例患者心电监测发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抢救无效死亡;高血钙J波2例;神经性J波16例,3例患者出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死亡;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13例;缺血性J波22例,其中2例患者死亡。结论J波改变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早期识别高危J波改变患者,根据临床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包括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防止猝死发生,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王琍玫  庄碧珊  李锐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72-2073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PCI)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方法分析比较38例冠心病PCI后1周、3周、2个月、3个月后不同时间段12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心电图比较,T波低平、双向发生在术后第1周明显增多并持续至2—3周后(5.0%,9.6%比2.6%,P〈0.05)。ST段抬高在术后第1周增多(P〈0.05),而后逐渐回落。sT段下移〉1.0mm和T波倒置在PCI术后第3周,第2月显著增多(5.0%和5.7%比2.6%;18.0%和25.2%比16.2%,均P〈0.05),继而ST段下移者减少到PCI术前水平;T倒显著减少(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常伴出现早期一过性异常Q波、T波改变(倒或低平、双向)ST段下移等变化。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后一过性ST段抬高。而后,上述改变时间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余利英 《北方药学》2014,(1):102-103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心电图变化特征及与血清钾浓度的关系。方法:将105例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血清钾浓度作对比分析。结果: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为U波明显、T-U融合、Q—T或Q—u间期延长、ST段下移、T波改变和心律失常;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心电图异常表现的发生率与低钾症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临床上低钾血症心电图的各种异常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低钾血症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筛查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急性肺栓塞的筛查提供参考。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并确诊的4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特定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总结。结果①4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仅有4例心电图改变为阴性,其余的改变均为阳性;按照阳性率高低依次为SI>1.3mv(42.9%)、顺钟向转位(38.1%)、胸前导联T波倒置(33.3%)、窦性心动过速(33.3%)、SIQⅢTⅢ(28.6%)、RV1+SV5>1.05mv(9.5%)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9.5%)RAVR>0.5mv(4.7%)。②不同的年龄组在SIQⅢTⅢ(P<0.05)、RAVR>0.5mv(P<0.01)、顺钟向转位(P<0.01)、RV1+SV5>1.05mv(P<0.05)、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P<0.05)的分布有差异。③不同的D-二聚体水平组在SIQⅢTⅢ(P<0.05)、SI>1.3mv(P<0.01)、RAVR>0.5mv(P<0.05)、顺钟向转位(P<0.01)、窦性心动过速(P<0.01)、胸前导联T波倒置(P<0.05)的分布有差异。结论肺栓塞心电图改变阳性率较高且无创方便可动态观察,同时配合其他检查,可进行急性肺栓塞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余利英 《北方药学》2013,(12):107-107
目的:了解酒精对心电图变化的影响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7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肢体导联低电压,左心室高电压及左心室肥厚,ST-T改变。结论:过度饮酒对心电图有影响并与心血管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朱映秋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43-1144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6例ER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ERS的心电图均有ST段改变和T波振幅增高,其改变以V3~V5导联明显,此表现与某些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相类似,故很容易误诊。结论:ERS易误诊为冠心病等心脏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的特点,以提高AMI诊断率。方法选择不典型ECC改变的AMI患者30例,分析其ECG特点。结果经确诊为AMI的30例患者的心肌酶均符合AMI的酶学变化,20例无病理性Q波,有ST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10例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但心肌酶谱均有明显升高。结论 AMI患者大多数ECG都有典型的图形改变,但有不少患者AMI发生后ECG不出现典型改变,需要临床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电击伤后人体血清磷酸肌酶(CK)升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对4例在我院诊治的电击伤患者,在电击伤后紧急检查常规心电图(ECG)、血清磷酸肌酶(CK),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CK与常规ECG中ST-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4例电击伤后,均出现呼吸、心搏停止经抢救复苏后送往医院的患者。急查血清CK高达1722~15484U/L(正常值38~174U/L),比正常值高100~1000倍,同时常规ECG中ST段与T波正常。结论电击伤后,如果电击点不是直接对着心脏,心脏停搏是一种中枢性抑制,经抢救在短时间内恢复呼吸、心搏、血液循环,心肌细胞细胞不会受损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了105例风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对心电图所见心律失常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05例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60例,占57.14%,并发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病程、心功能、左房内径明显相关(P<0.01)而与性别、瓣损类型、二尖瓣口面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