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肝纤维化指肝脏细胞外基质弥漫性的过度沉积,是机体对于肝实质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及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步骤.迄今为止,临床尚缺乏特异性有效逆转或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的药物,尽早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标志物及影像学手段.肝活检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但由于肝活检的风险和局限性,无创肝纤维化评价模式的建立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检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肝纤维化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因此,肝纤维化诊断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肝活检一直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其局限性,近来研究发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简便易行,有望替代肝活检,本文就血清学检查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脏超声微泡造影、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穿刺病理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有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酶联免疫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及10例健康对照组的透明质酸、层粘素、Ⅲ型前胶原肽和Ⅳ型胶原水平;采用团注法测定肝静脉通过时间(HVTT).结果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随肝穿刺病理纤维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仅在S4期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HVTT随肝穿刺病理纤维程度的升高而缩短,在S2~3及S4组分别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肝硬化(S4期)的诊断有意义,但对S3期以前的肝纤维化反应不灵敏.HVTT能反映S2到S4期的肝纤维化,因此HVTT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纤维化扫描仪用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表现,肝穿刺活检是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其有创性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无创性诊断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临床常用的各种无创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令人满意.法国学者研究出瞬时弹性测定方法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无创、无痛、客观、定量等优点.此文就纤维化扫描仪的原理、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而且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目前,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组织活检,但其有很多缺点和不足,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血清学相关检测指标简便快速,创伤小,尤其适用于不能进行肝脏穿刺的患者。现就血清学检测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改变,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但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经过有效治疗往往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中二维超声检查对肝纤维化敏感性差,血清学检查特异性不高,肝穿刺活检是有创检查且有一定危险性,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临床需要寻找一种简单、快捷、无创、重复性强的诊断方法来诊断肝纤维化,从而为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我们根据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常伴有炎性反应,并可发展为肝硬化[1].研究表明,早期的肝纤维化在经过临床干预后可以逆转.因此,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对于临床上慢性肝病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出血、取样误差及观察者的主观依赖性等[2].无创评估肝纤维化一直是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超声弹性成像如瞬时弹性成像、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及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等的研究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8.
纪冬  陈国凤 《传染病信息》2013,26(3):190-194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引起的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尤为重要,是判断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治疗及随访疗效的关键环节.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目前仍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即使可能性很低,仍然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这些方法完全不同却又相互补充,包括生物学途径,如检测各种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也包括一些物理途径,如通过超声或磁共振弹性成像方法来评价肝组织硬度.这些无创诊断方法首先用于并且确证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目前正逐渐扩展至其他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从而降低了肝活检的需求.本文就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组织损伤后的不完全修复过程,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和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和血清学3种。影像学诊断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像;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但存在肝穿刺的盲目性、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取样误差;血清学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本文对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上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共同病理过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作为准确度最高的确诊手段因各种弊端而不能成为常规检查方法。介绍了临床上较为实用的血清学与影像学方法,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及研究现状。认为经过专家学者们的不断探索,无创诊断方法的地位日益凸显,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取代肝活组织检查,成为确诊肝纤维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 ,肝细胞外基质 (ECM )的分泌与降解失衡 ,从而在肝细胞间隙可逆性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 ,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本文就近年来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肝纤维化的诊断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或不明显 ,影像、生化和血清学检测指标也缺乏特异性 ,故仅靠患者的临床表现或上述检查难以做出正确诊断。有创的组织学检查仍然是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指标 ,但由于难于普遍开展 ,而受到限制。因而 ,目前强…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所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是我国的多发病 ,危害严重。在诊断方面 ,肝穿刺病理检查是目前的“金标准” ,但这是一项有创性检查 ,普遍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 ,建立血清学指标分别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对于明确病情、指导治疗都有重大意义。迄今为止 ,国内外已建立了一些有关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用于临床。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求与肝穿刺病理炎症分级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 2例。其中男性 39例 ,女性 13例 ,年龄 18~ 6 2岁。平均病史 (5 .2± 4.5 )年。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的共同转归。目前,肝活组织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局限性,因此无创评估肝纤维化技术得到了推行和发展。主要从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影像学等方面介绍了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技术及其应用,指出了这些无创性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并针对目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在临床研究的进展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以代谢异常相关的肝脂肪变性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可进展至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甚至肝细胞癌。目前, 肝活组织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但由于肝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和并发症风险, 开发血清学诊断指标以实现无创性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对目前研究较充分的脂肪肝无创性血清学诊断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肝活组织检查作为目前评估和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因其有创性和操作的高要求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介绍了近年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在血清学和影像学等方面的发展,然而这些方法尚不能完全取代肝活组织检查,多种方法的相互补充,建立一个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诊断模型已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而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为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由于其为有创检查,并存在取样误差及病理科医生诊断的主观性因素,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肝纤维化的无创检查发展迅速,研究表明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较高,该文就其优点、缺点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倩  李志艳 《传染病信息》2021,34(2):177-180
肝纤维化是临床上各类慢性肝病进行性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之一,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各类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具有重要意义.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目前无法作为常规筛查手段.近年来,超声检查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就超声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程进展漫长,病变复杂多样,临床分期较为困难。肝穿刺病理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如何通过无创手段准确检测脂肪肝是目前研究热点。影像学检查可定性、定量评估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诊断在影像学方面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慢性肝病引起细胞外基质在肝脏过度沉积所致,可进展为肝硬化并导致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等。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已成为共识。因此,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及其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是肝脏活检,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费用昂贵而难以被患者接受。血清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可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并可进行动态观察。由多个血清学指标组成的非创伤性诊断模型,提高了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就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FibroMeters是具有多项特异性的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液学检测指标组合,其3个主要诊断目标为显著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纤维化的定量,并由专业系统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获得准确的结果.因此,主要存在6种不同的FibroMeters:即针对肝纤维化的3种主要病因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纤维化分期和肝纤维化定量.以肝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对照,FibroMeters表现出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是惟一能100%正确区分丙型肝炎患者不伴有肝纤维化或伴有肝硬化的检测方法.在适用性方面,FibroMeters对于显著肝纤维化的90%预测值高于其他血清学检测方法.使用包括7类内容在内的详细的肝纤维化分期方法,87%的丙型肝炎患者可以获得准确的肝纤维化分期.在实际工作条件下,FibroMeters重复性高于肝组织病理结果,也高于超声弹性检测.因诊断性能表现非常稳定,FibroMeters在不同的中心都是稳健的检测方法.目前可选择的检测有:针对肝硬化诊断的CirrhoMeter,在一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队列中其诊断准确率为9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2),阳性预测值为100%;针对肝纤维化定量检测的QuantiMeter,是惟一能通过无创方法直接量化肝纤维化程度的手段,对于随访肝硬化及其临床相关事件可能特别有用.除HCV感染外,FibroMeters对HBV或HIV同时感染患者诊断准确率高,尤其是对酒精性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FibroMeters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显著纤维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和0.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