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情内涵及致病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现有七情概念与致病特点论述的剖析,认为七情是人的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其致病特点可以从发病途径及部位、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和七情之间关系四个方面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2.
七情病因研究方法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医学的研究常借助现代科学的实验手段进行,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从各个层面对中医学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的改进,如对五脏虚实的造模研究,确实对中医学的理论加以了实验方面的论证。但是,把这种研究手段和方法应用到七情病因的研究方面,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和人与动物本质性的差异两个方面,阐释了以动物造模方式对七情病因进行研究势必造成研究的误区,指出了七情病因研究的重点应放在社会学及流行病学方面。1中西医构建方法及模式的差异性 首先,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构建方法不同。任何…  相似文献   

3.
七情致病病因分析及心理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致病是从表入里,都从外感,故有“外感六淫”之称。而情志致病,病从内发,是内伤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称“七情内伤”。其致病特点:一是直接伤及内脏,病由内生,故又称“内伤七情”:二是主要影响气机,使脏腑气血失调;三是情志波动,导致病情加剧和恶化。笔者尝试对七情致病心理学机制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病因学说认为,人的机体是一个整体,六淫、七情、疫疠、饮食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等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这些致病原因互有联系,相互制约。在此,笔者仅就七情致病的若干心理学因素做探索性剖析。七情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所反映的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产生人的心理现象的源泉。中医病因学说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实际上就是生理学中所包涵的人的心理现象的部分表现。情志活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情志的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会形成病态的心理因素,而成为人体致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适合评估普通人群情绪状态的量表,为中医情志学说的现代研究提供临床评估工具。方法:采用结构式访谈、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建立量表,在成都市各大社区、高校等选取普通人群335名,制定常模。结果:本量表有七个因子、70个项目,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较好。结论:中医七情量表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和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七情致病机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皆有之,正常情况下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如狂喜、暴怒、忧甚、久思、过悲、大恐、骤惊,使心理平衡失常、正常的阴平阳秘状态受到破坏,则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受碍而产生疾病。笔者认为,异常情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七情致病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中医养生、预防和治疗。方法对50份精神障碍患者填写的提纲式作业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对问卷内容中情志导致症状的相关字段进行编码,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怒、思(怀念)、悲、恐四种情志可以导致症状,其中恐导致症状的频率最多;情志所导致的症状以失眠最为常见;不同情志所伤的脏腑没有显著差异(P0.05);思(思维)不能单独导致症状但可以与其他情志协同导致症状。结论研究结果不支持"恐伤肾"等"本情志伤本脏"学说;情志致病主要涉及心、肝两脏,其次为脾,病机以郁、火、虚、风等为特点;思在七情当中具有中心地位;临床上面对症状尤其是失眠需要谨慎考虑是否由情志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上20世纪80年代中医心理学概念的提出,中医七情学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七情病因作为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章从发生学角度,详细论述了中医七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更好地理解中医七情学说所包含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七情”在健康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纪开风 《河北中医》2000,22(9):704-705
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情志变化,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早就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提出"养心在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可见,我们必须以中医整体观及对症施护的学术思想,根据病人的情志状况进行精神护理,协助他们调节情志,节制感情,维持心理平衡,保持精神健康.现将笔者从事七情护理的实践与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和学习紧张,生存的压力大。由此引起的情绪变化所导致的疾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医药在治疗这类疾病有独特的优势,故这类病人不少。作为门诊护士长和付主任护师,在输液和注射时巧用中医七情的理论调节患者的心情,使不良情绪的影响降到最低,对提高疗效有一定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综合体会。  相似文献   

13.
梁美英 《光明中医》2011,26(5):885-886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礼·礼运》称七情即"人情",并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勿学而能"。明确说明人的情志活动是人的本能。  相似文献   

14.
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春祥 《养生月刊》2006,27(2):110-113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若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情感,或七情太过,都会导致情志剧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七情怎样致病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内经》很早就有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里明确指出了喜怒忧思之情大多伤及内脏之气机。宋代陈…  相似文献   

15.
七情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医七情护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深刻体会,对中医七情护理的重要性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31-1332
临床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内经》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明"七情"太过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中医学还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中医"七情"理论来疏导病人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有关七情内伤病因学说的思想内涵相当丰富和精彩,对七情致病特点作了精辟的阐述,其中有关七情的致病特点可简要归纳为内伤性、同一性、特异性、相兼性、传变性、个体性、重笃性七种。随着当前世界文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因社会适应不良导致情志病证空前上升,人类疾病谱正在发生改变,心身疾病不断增加,情志因素在病因学中的地位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所重视,对七情致病特点的探讨和研究势必有助于心身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一、七情变化,脏腑呼应七情变化与脏腑气血的关系甚为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活动由脏腑所产生,情志变化为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将不同性质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总结为肝在志为怒、心为喜、脾为思、肺为忧、肾为恐。故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  相似文献   

19.
刘媛媛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77-977,985
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学“睑废”范畴,其病因各异。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受病因影响,炎症引起者预后较好,外伤所致者相对较长。糖尿病及脑瘤引起者,需除本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