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移植材料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们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288例,其中230例采用至少1根动脉作搭桥,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现将动脉搭桥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230例中男194例,女36例。年龄38~78岁,平均58.4岁。大多伴有劳累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方法  2 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共用移植血管 84根 ,平均每例移植血管 2 .9根。左侧胸廓内动脉 19根 (游离胸廓内动脉 2根 ) ,桡动脉 10根 ,大隐静脉 5 5根 (序贯吻合 3根 )。左侧胸廓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 19例 ;桡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 8例 ,与右冠状动脉吻合 1例 ,与对角支吻合 1例 ;左前侧壁室壁瘤切除术 1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 97.3±16 .5分钟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16 5 .2± 2 8.2分钟。 结果 术后 1例并发低心排血量 ,1例并发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1例再次开胸止血。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2 .5± 2 .5天。术后随访 ,无心绞痛发作 ,心电图正常。 结论 胸廓内动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首选材料 ;桡动脉内径大于胸廓内动脉 ,有足够长度 ,取材容易 ,是理想的移植血管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3.
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2.9-1993.7在深低温停循环连续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下行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12例。病变侵及主动脉右弓,主动脉弓或弓降部。包括Bentall手术,高位右弓峡替换10例;主动脉升,弓,降部替换,头臂动脉移植1例;大动脉炎,升主动脉全长狭窄行长补片成形术1例。病人全部存活。DHCA逆行灌注时间27-81min,病人均于术后4小时内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测定入脑血和出脑血氧含量及乳  相似文献   

4.
常规使用原位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内动脉(IMA)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搭桥移植物。尽管认为亚州人比西方人乳内动脉细小,我们于1997年4月至1998年5月,对48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1.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中,男46例,女2例;年龄38~73岁,平均...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与受体肾动脉下的腹主动脉之间用同一供体的骼动脉进行搭桥的方法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使用同一供体的髂动脉进行肾动脉平面以下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的肝移植术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术中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用时53~126min,术后发生胆瘘1例,胆道感染并肝内胆汁瘤形成1例,其余6例患者恢复顺利,肝功能1周左右恢复正常;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供体髂血管进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对于无法行常规肝动脉吻合的受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1992年6月至1998年6月对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Cabrol手术6例,Bentall手术4例,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搭桥转流手术4例。升主动脉夹层缝闭加主动脉瓣成形1例。结果 14例生存,1例Bentall手术左冠状动脉吻合口出血者死亡。结论DeBakey Ⅱ型病人,当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缝合于带瓣管道上有困难时,采用Cabrol手术有其优点-采用1根8mm直  相似文献   

7.
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疾病:附6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余64例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主动脉夹层42例(其中Stanford B型38例,Stanford A型4例),主动脉瘤22例。局麻或全麻下经股动脉入路植入支架型人工血管修复病变的动脉内膜。4例分别同期行血管搭桥手术(股-股动脉搭桥,锁骨下-颈总动脉搭桥,左-右颈总动脉搭桥,腹主动脉-肾动脉搭桥1例)。6例支架型人工血管一期覆盖了左锁骨下动脉而未行血管搭桥手术。结果即刻内漏18例,发生率28.12%(18/64)。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和截瘫等并发症发生。所有受破坏的分支血管修复后真腔供血明显改善。围手术期病死率6.25%(4/64)。随访1~84(平均23.4)个月。动脉瘤组和动脉夹层组各有2例行再次手术。结论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病变近期效果满意,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18例急诊CABG病人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0.0~71.5岁,平均(61.7±8.5)岁.术前急性心肌梗死(AMI)8例[7例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例溶栓失败,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冠造均提示三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到急诊CABG手术时间平均(9.4±6.3)?h;不稳定心绞痛不能控制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时右冠状动脉撕裂、急性心包压塞及室颤各1例.术前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泵(IABP)13例.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78.5±25.2)?min,平均阻断时间(65.3±23.6)?min;平均每例搭桥(3.4±1.1)支;1例小切口行不停跳搭桥.采用左内乳动脉桥14例、右内乳动脉桥1例、桡动脉桥6例.结果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余16例随访2~25个月,无死亡;亦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急诊CABG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32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自1996年12月至1998年3月,为32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以乳内动脉(IMA)、胃网膜右动脉(GEA)及桡动脉(RA)为血管材料的全动脉化冠状动脉(CA)搭桥术,同时施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例,心梗后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心梗后室壁瘤切除术6例。全组7例取用GEA,29例取用RA(10例双侧),每例均取用左侧IMA(15例双侧),以人均2.9个动脉桥完成人均3.5个远端吻合(最多者6个)。7例采用了3种动脉桥,25例采用IMA和RA2种动脉桥。17例用RA做“蛇”形桥。1例用右IMA做第1室间隔支搭桥。创用“V”字形RA自体血管壁加宽近端吻合口的方法,成功地完成了较细RA与主动脉间的近端吻合。全组未发现与取材有关的并发症。术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提示,搭桥区域的心肌灌注和心室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初步实践证明,全动脉化CA搭桥术虽然难度较大,但术后效果好,并可望比传统的静脉桥有更理想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0.
1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早期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u Q  Hu S  Xu J  Zhu X  Song Y  Hua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1):666-668
目的 回顾性总结1996 年1 月以来1110 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的近期疗效,介绍冠心病搭桥术的体会和经验。 方法 体外循环下行CABG1048 例,非体外循环CABG60 例。心肌保护均采用冷血含钾停跳液,体外循环时间115 ±35 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72 ±24 分钟,单支搭桥110 例,2 支搭桥145 例,3 支搭桥415 例(37-3 %) ,4 支搭桥或4 支以上439 例(39-5%) 。搭桥材料:左乳内动脉751 例,大隐静脉877 例,桡动脉101 例,全动脉化72 例。合并手术:室壁瘤切除112 例,室壁瘤折叠14 例,左室成形5 例,瓣膜手术48 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5 例。 结果 住院死亡9 例,死亡率0-81% 。其余患者痊愈出院,心绞痛基本缓解。术后并发症:低心排11 例,主动脉球囊反搏7例,围术期心肌梗塞2 例,脑部并发症3 例,二次开胸止血4 例。 结论 选择好靶血管和充分血管化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关键。另外要重视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1.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51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Zhao Q  Wang Y  Xia L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52-654
目的 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实用价值。 方法 自 1998年 8月至 1999年11月 ,5 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 42例 ,女性 9例 ,年龄 39~ 80 (平均 6 4)岁 ,陈旧性心肌梗死 35例 ,糖尿病 9例 ,左室射血分数 2 0 %~ 72 % ,平均 (5 3±13) %。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应用CTS、Octopus、USSC血管固定器 ,搭桥 1~ 4(平均 2 7)根 ,应用左胸廓内动脉 35例、右胸廓内动脉 1例 ,双侧胸廓内动脉 15例 ,桡动脉 3例。 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病死率 1 9%。平均ICU时间 1 2d ,术后平均 6d出院。平均胸腔引流量和输血分别为 415ml和 16 0ml。随访平均 14个月 ,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活动量增加。 2例患者术后 2个月随访冠脉造影 ,吻合口满意率 10 0 %。 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 ,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粥样硬化(ascending aortic athero-sclerosis,AAA)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合并AAA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35例,5例联合应用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杂交技术);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其中9例行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1例将大隐静脉桥近端吻合到无名动脉,12例以左乳内动脉为唯一的供血来源,其静脉桥或桡动脉桥吻合到左乳内动脉,8例应用"易扣"近端吻合辅助装置完成静脉桥的近端吻合。所有患者均未应用主动脉侧壁钳。结果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对于AAA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结合杂交技术、主动脉不接触技术或近端吻合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乳内动脉skeleton取材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内动脉skeleton取材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277例接受CABG的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33例)在术中分离乳内动脉的过程中,仅使用剪刀和钛夹来分离乳内动脉,即不附带任何周围组织的skeleton取材法游离一侧或两侧乳内动脉,其中21例糖尿病患者取用双侧乳内动脉;并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临床结果。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5例,体外循环CABG272例。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60~217min,平均9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160min,平均53.3min。手术死亡率2.2%(6/277)。手术中见乳内动脉桥质量良好,动脉桥血流量满意;术后移植血管通畅,心绞痛症状消失。取用双侧乳内动脉和糖尿病患者亦未出现更高的胸骨感染率。手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乳内动脉血管桥通畅。结论 乳内动脉skeleton取材法有良好的血管桥通畅率,对患者胸骨创伤较小,对糖尿病患者取用双侧乳内动脉不再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切除肺大疱治疗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3年12月~1995年6月我院经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其中复发性气胸24例,首次发生气胸7例,双侧同时发生气胸1例。手术时间22~126min,平均59.2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6天,并发症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18个月,1例术后4个月出现患侧限局性气胸。本文还就自发性气胸VATS手术适应证、操作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年4月至196年11月收治7例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病人,其中4例为Wiliams综合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定跨狭窄段压力阶差为8.0~19.2kPa(1kPa=7.5mmHg),平均11.09±4.3kPa。所有病人均行主动脉扩大补片成形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随访2~80个月,平均25.7个月,解除狭窄满意,仅1例出现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运用菱形补片直接进行主动脉扩大成形术仍然是矫治沙漏型SVAS的首选方法。Wiliams综合征病人应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畸形。超声心动图对于SVAS的诊断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2月~1997年3月,笔者采用人造血管旁路搭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6岁,病程2~7年,平均4.4年。共10条肢体,病肢位于右侧6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导致颅内缺血的血管旁路术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14例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致颅内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14例均采用动脉旁路术,其中单侧颈总动脉闭塞且willis环不完整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搭桥5例;双侧颈总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搭桥5例;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双侧腋动脉搭桥1例;单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双侧腋动脉搭桥3例。结果 14例病人手术成功,共搭桥18条人工血管,1例术后出现右下肺感染及胸腔积液,1例术后人工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病人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0例、好转3例、无变化1例,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2.9%(13/14),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4.4%(17/18)。随访5~115个月,1例在术后5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3条血管分别在术后6、66、79个月发生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闭塞,其余13条人工血管通畅,通畅率为81.3(13/16)。结论大脑willis环完整性对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导致颅内缺血的血管旁路术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多支搭桥的策略。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2月对36例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不使用主动脉侧壁钳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19例同时取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RIMA)。15例以LIMA为唯一的桥血流来源(in-flow),其余的静脉桥吻合到LIMA;14例使用Enclose或Heartstring近端吻合装置行静脉桥在主动脉上的吻合。术中用血流仪(Medi-Stim Butterfly Flow Meter,Oslo,Norway)行桥血流定量测定。结果36例共行远端吻合116个[2-5个,(3.2±0.9)个]。术后2-22 h病人完全清醒。手术中实时桥血流测定满意,15例以LIMA为唯一in-flow的患者,LIMA主干的总血流量基本是各分支桥血流量的数学和。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卒中。8例(26.7%)手术后一过性心房颤动;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4例;下肢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随访6-60个月,(33.8±11.2)月,11例造影显示37支桥中,LIMA-LAD均通畅,2支到对角支的静脉桥闭塞,余静脉桥均通畅。结论对升主动脉有明显钙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结合主动脉No-touch技术或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有效避免因在病变主动脉上操作引起的术后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9.
Yang JF  Gu CX  Wei H  Liu R  Chen CC  Wang SY  Li B  Hu H  Huang X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2):1529-153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采用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进行完全心肌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25例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完成125例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中采用带蒂半骨骼化的方法分别取材左、右侧的乳内动脉,将左、右乳内动脉端侧吻合成Y型桥;在非体外循环下,应用序贯吻合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全组125例患者共搭桥413支,平均搭桥支数3.3支/例。术中流量测定桥血管均通畅。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乳内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实现全动脉化的完全心肌血运重建,又避免手术中对升主动脉的操作,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Hybrid技术,腹主动脉去分支化联合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疾病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胸腹主动脉病变病人10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9例。根据主动脉疾病累及范围,先行相应累及部位的内脏动脉旁路手术,再一期或二期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5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9例一期腔内修复,1例二期腔内修复。同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5小时,平均腔内手术时间2.0小时。术后30天无死亡病例,围术期5例急性肾损伤,5例急性肝损伤,3例肠梗阻,1例肠漏。其中肠漏瘘病人术后3个月出院。至随访结束时,所有病人无内漏、截瘫,随访期间所有旁路血管通畅,无狭窄。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病可行,近中期疗效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