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穴针刺次数对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研究共观察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甲组(日针三次)、乙组(日针二次)、采用头部透穴的方法分别治疗两个疗程(共20天)。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头穴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变,并改善了血液的"浓、聚、凝"状态,对中风偏瘫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日针三次的疗效优于日针二次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病人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300240天津市建昌医院赵国文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风先兆是中风的先期阶段,治疗中风先兆对中风发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对60例中风先兆病人进行针刺治疗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流变学指标反应了血液的流动性质以及在病理条件下的变化,缺血性中风病人其血液粘度升高是一致公认的事实,而且比较重视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变化,笔者对61例缺血性中风采用针刺治疗,测定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改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中风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电针治疗中风病人取得了满意疗效 ,同时观察了 4 3例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患者 ,男 2 9例 ,女 1 4例 ;年龄 37~ 69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1 3个月。1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西医诊断参照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均由头部CT证实。2 治疗方法  以手足阳明经经穴为主 ,辅以太阳、少阳经经穴 ,主穴 :百会、肩、曲池、手…  相似文献   

5.
择时取穴针刺法治疗中风60例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择时取穴针灸法治疗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探讨针灸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子午流注配合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中风病人 6 0例 ,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 治疗前中风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 ,择时取穴针治后 ,全血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明显改善 (P<0 .0 0 1)。结论 择时取穴针法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粘度 ,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性 ,改善血液循环 ,恢复血液动力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络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用新鲜蚯蚓提取液制成的口服酊剂,与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为主治疗的缺血性中风各25例。结果表明,两组临床疗效基本相近。但通络酊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而且应用方便,特别适用于不能住院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中风膏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 ,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而高粘血症、高脂血症是中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1987— 1995年中 ,我院心脑科以中风膏治疗中风病 ,取效较好 ,为进一步探讨中风膏的作用机理 ,笔者进行了中风膏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影响的观察 ,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 4 3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4 1岁 ,最大 81岁 ,平均 58岁 ;西医诊断 :脑血栓形成 32例 ,腔隙性脑梗塞 6例 ,多发性脑梗塞 8例 ,脑出血 2 4例 ,多发性脑梗塞合并脑萎缩8例。2 治疗方法予中风膏 ,主要成份 :岷当归、川芎、赤芍等…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杰芳 《中国针灸》1993,13(5):35-3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风康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中风康治疗124例为治疗组,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13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19%,高于对照组之82.96%;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风康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方法:251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患者,按轻度、中度和重度分3层随机分为留针20、40和60 min 3组。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进针后提插或捻转行针以使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加疏波电刺激,3组留针时间分别为20、40和60 min,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其中34例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3组患者分别基本痊愈3、4、9例,显著进步15、17、21例,进步24、33、40例,无变化41、26、12例,有效率分别为50.60%、67.50%和85.37%,显效率分别为21.68%、26.25%和36.59%,20 min组和40 min组与60 min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0.05)。针刺后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基本都降低,组间差异也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60 min组作用最明显。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灸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凌杰  郭郡浩  蔡辉 《针刺研究》2003,28(4):299-302
本文综述了针灸治疗中风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方面 ,通过对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 ,证明针刺能够改善中风患者全身及脑组织的微循环状况 ;另一方面 ,资料显示 ,针刺后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提示针刺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粘度 ,加速血流 ,从而有利于病变部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2.
13.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针刺头部穴位对偏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3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头穴组(53例),对照组(50例),经过30次针刺治疗,二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穴组优于对照组,二组均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其改善作用以头头组为优。缺血性中风血液变快。血流变慢,血液运行阻力增大是病理基础,针灸后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脑部血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头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194例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秋汇 《山西中医》2007,23(4):54-56
目的:在观察头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观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趋势。方法:将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4例)予以头针治疗为主,对照组为尼莫地平组(92例)。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9例,显效64例,有效9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0.7%;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22例,有效38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7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流变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在改善全血黏度(各切变率)与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红细胞刚性指数的改善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3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有降低,各指标都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节辅助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更快的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7.
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38例住院中风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经用药1~2个月后复查。结果:各项指标全部恢复正常者29例。对用药前后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P<0.001。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舌下针法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舌下针法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苏州215003)缺血性中风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以此作为缺血性中风的诊断和疗效的动态观察指标之一。笔者与导师刘济生先生对10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舌下针治疗,测定其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张明波张霆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创立的一种新诊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显著。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在中风,特别是对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20.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先兆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先兆的血液流变学观察300073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舒,石学敏,张存生以往的研究证明“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急性期、[1]稳定期、后遗症均有显著疗效,本文通过对30例中风先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并与传统取穴法的2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