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使用血液分析仪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液常规分析时,部分肝硬化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会出现假性增高,与临床表现不符,为此作一对比分析。方法以我院内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6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CD-16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常规分析,通过手工计数同时作对照,分析白细胞直方图及白细胞分类参数。结果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白细胞直方图发现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存在异常变化,采用白细胞手工计数及外周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与CD-1600型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对比分析,CD-16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WBC及LYM%明显高于手工WBC及LY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CD-16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WBC及LYM%出现假性增高。结论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时,必需分析疾病存在的病理因素,结合直方图及参数变化以确定是否需要人工复查,对于出现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假性增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白细胞手工计数及外周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变化及异常报警,探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00例样本中出现的散点图异常及异常报警进行分析和血涂片镜检,总结血细胞分析仪出现异常的原因。结果血细胞分析时,白细胞散点图及报警异常,必须经血涂片镜检,防止漏诊和误诊。结论血小板计数中有干扰因素,不测定网织红细胞而计数血小板后,其结果及直方图正常。  相似文献   

3.
刘东东 《包头医学》2010,34(3):145-146
目的:分析KX-21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Sysmex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0例患者标本,同时进行人工计数和涂片,做瑞士染色检查。结果:血小板产生凝集、小红细胞数量增多及巨大血小板、试剂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结论:只有正确操作,排除各种因素干扰。才能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将300例使用BC-53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减少的病例,经手工计数及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对比分析。结果 52例仪器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少与血片不符,并存在血小板异常直方图。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只能是一种筛查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计数,一旦出现血小板凝集、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卫星现象、冷凝集等现象,将影响血小板计数结果,对血小板计数与直方图不符标本,应分析原因,血涂片镜检及手工计数,排除血小板假性减少。  相似文献   

5.
218例仪器法血小板计数警示与手工法复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出现R警号及其它提示性信息时,与手工计数及显微镜血小板形态观察复核的相关性。方法使用Coulter 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对218例血小板计数有R警号者,再做血小板手工计数和显微镜观察,并结合仪器的计数以及直方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R警号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与手工法计数存在较大差异,显微镜检查可见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出现R警号及其它提示性信息时,检验者应对标本进行手工法计数及涂片染色镜检复核,以手工计数与显微镜形态观察综合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的参数包括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从三大系统的参数的分析图中判断哪一部分存在问题 ,然后用手工计数和血涂片染色镜检来核对。以下依次简述之。1 在分析白细胞参数时 ,特别要注意如果白细胞总数超过 30 G/ L时 ,一定要手工计数和血涂片染色镜检。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 ,碰到白血病患者因为化疗要复查白细胞参数时 ,最好也要手工计数。血液分析仪由于如血小板聚集、大血小板、红细胞缗钱状凝集、有核红细胞增多等因素的影响 ,使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白细胞直方图上 35f1以下区域出现正常血液不该有…  相似文献   

7.
观察血细胞形态学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细胞形态学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认识.方法 收集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总数、细胞分类,红细胞大小、形态及血小板指标异常的血液标本4914例作为试验组,和指标正常的血液标本558例作为对照,同时从异常标本中选择1000例与正常标本中选择的200例进行血涂片形态学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细胞异常检出率高,无论向细胞总数是否有改变,当伴有细胞分类增高时,血细胞形态学均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毒颗粒、空泡以及有核红、异淋、幼稚细胞;当红细胞大小、形态指标异常时,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或红细胞体积增大,中心浅染区消失;当血小板升高或降低时,对血液系统疾病有诊断意义.对照组细胞异常检出率较试验组低.结论 无论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如何,都必须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观察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瑞氏-姬母萨染色,POX染色,PAS染色.结果 POX染色阴性,PAS染色阳性,根据形态学及组化染色确定为原幼淋巴细胞.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较异常结果时,临床上有发热、骨痛,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时,必须进行血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9.
姚东平 《海南医学》2006,17(4):108-109
目的探讨Coutler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直方图和白细胞分类中间细胞异常对白血病提示诊断价值.研究血液分析仪提示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对白血病提示诊断价值.方法用Coutler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EDTA-K2抗凝血;同时,制作血涂片,经瑞士染色,由进修过骨髓的专职人员做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100例白血病标本中不同类型白血病白细胞直方图和白细胞分类中间细胞异常程度不同,Coutler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中间细胞增高、白细胞直方图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对白血病提示诊断价值.结论Coutler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直方图和白细胞分类中间细胞异常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对白血病提示诊断价值必须手工复片.  相似文献   

10.
血细胞计数的引进促进了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发展,BC-55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为五分类仪器,将白细胞分成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此种仪器的所谓分类,只能起到过筛作用,当白细胞数过高、过低,白细胞直方图异常,使用它不能识别异常细胞(幼稚细胞)。因此,当白细胞分类及图形出现异常时,应涂片显微镜复查,以便校正所发生的计数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1.
高建文 《大家健康》2016,(1):298-299
目的:探究五分类液分析仪对白血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对84例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样本的收集,并通过五分类分析仪以及手工涂片法对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的分类,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44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白细胞计数正常,5例白细胞计数下降;29例慢性白血病患者中,有27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慢性白血病急性变患者均表现出白细胞计数升高。83例白血病患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直方图、散点图异常。结论:五分类液分析仪通过对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异常状态的反映,具有较高的提示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骨髓象中异型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增多。方法:将20例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血、骨髓适量成分涂片、染色、镜检。结果:血中异型淋巴细胞12%—42%,骨髓中异型淋巴细胞0%—5%,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多于骨髓中。以此来鉴别淋巴瘤合并白血病。结论:在使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时,在无报警情况下,MID高时一定要做白细胞分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结果 153例中男67例,女86例,年龄3~83岁。血液系统疾病138例(90.2%),非血液系统疾病15例。骨髓活检切片诊断符合率87.58%,高于骨髓涂片71.90%。骨髓活检切片总误诊率为4.58%低于骨髓涂片25.36%。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结论骨髓活检更能客观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价值更优于涂片。骨髓活检与涂片二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普及,使血常规检测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在血液病的诊断方面作用巨大,本文就BECKMAN-COULTEL-GENS血液分析仪提供的血细胞数、白细胞直方图、白细胞散点图、VCS参数、异常细胞警示信息以及血涂片镜检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东东 《黑龙江医学》2012,36(5):378-379
目的分析KX-21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异常的干扰因素。方法使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0例患者标本,同时进行人工计数和涂片,做瑞士染色检查。结果采血因素、放置时间、小红细胞数量增多、试剂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结论只有正确操作,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才能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血液检验科接收的血细胞分析病例1500例,探讨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存在的缺陷,分析血涂片镜检的必要性。结果:300例进行了血涂片镜检,其中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分别是15例、5例、3例和1例,其余的血涂片检查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加强血涂片镜检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诊断的效率,为临床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KX-21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异常的干扰因素.方法 使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0例患者标本,同时进行人工计数和涂片,做瑞士染色检查.结果 采血因素、放置时间、小红细胞数量增多、试剂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结论 只有正确操作,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才能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的原因。方法临床血小板计数大于400×109/L的血液标本200例,使用深圳迈瑞BC-5200在预稀释和全血模式下计数血小板,同时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和血涂片复查,以手工法计数的结果为标准。结果血小板真性增多,即仪器法与手工法测定结果较一致的共有168例;血小板假性增多,即预稀释和全血模式一致,但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结果不相符合,预稀释和全血模式计数血小板均增多,而手工计数血小板却正常,血涂片复核也正常,共有32例。结论在采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对仪器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在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的同时,如检测过程中出现血小板计数偏高的现象,在仪器提示有异常直方图时,应及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手工复查,必要时涂片染色观察,以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治依据,以避免血小板假性升高造成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溶血剂用量在血液自动分析仪中对新生儿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直方图的影响.方法对CELL DYN1600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不同用量溶血剂,计数新生儿白细胞,观察其总数、分数计数及直方图的改变.结果随着溶血剂用量增加,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和中间细胞绝对值增高,直方图恢复为正常曲线.结论新生儿处于生理缺氧状态,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都高(Hb>200g/L).常规溶血剂用量不能将红细胞完全破坏,加大溶血剂用量,可以使白细胞正确分类,总数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S-9血细胞计数仪白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MS一9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临床血液标本,同时手工法血膜涂片分类对照。结果:96例临床患者单核细胞的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MS-9血细胞计数对单核细胞计数增多的须通过血膜涂片检查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