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及其他代谢综合征成分的关系。方法以80例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HU组)为对照,对7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HU/HT组)进行临床分析。分别测量两组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肌酐(CRE)、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比较。结果①HU/HT组UA、TG、TC、FPG均高于HU组(P<0.05),提示高血压可以使血尿酸水平升高,高尿酸合并高血压时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紊乱;②HU/HT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臀围均显著高于HU组(P<0.01),提示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③HU/HT组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HU组(P<0.01),提示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更为密切。结论肥胖、高血压是高尿酸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时与糖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MS)成分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的患者越来越多。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将血脂调整在正常水平,可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很多,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地选用治疗药物,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 1 高脂血症的分类 目前高脂血症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下列四类:(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增高,即TC>5.70mmol/L(220mg/dl):甘油三酯(TG)含量正常,即TG<1.8mmol/L(160mg/dl)。(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增高,即TC>1.81mmol/L(160mg/dl);总胆固醇(TC)含量正常,即TC<5.70mmol/L(220mg/dl)。(3)混合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探讨体重指数与血脂多项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79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18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总胆固醇分别为(5.56±4.67)mmol/L和(4.32±0.86)mmol/L(P<0.01),甘油三酯分别为(2.92±1.82)mmol/L和(1.29±0.67)mmol/L(P<0.01),体重指数分别为(26.66±3.17)kg/m2和(22.70±2.78)kg/m=(P<0.01);代谢综合征组体重指数与血甘油三酯之间呈中度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指数与体重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血脂代谢异常,多数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在临床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实用价值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和血脂紊乱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4年中国糖尿病学会提出的代谢综合征(m etabo lic syndrom e,M S)的工作定义未将高尿酸血症列入其诊断条件,但高尿酸血症目前被认为与生活习惯病关系密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本文着重比较高尿酸血症伴或不伴高脂血症对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和方法2003~2004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人员,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尿酸(U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糖(FPG)、肝功能、肾功能、乙肝3系。专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并作腹部超声影像学检查。检出血尿酸水平超过398μm o l/L,伴有或不伴有高血脂人…  相似文献   

5.
郑东鹏 《上海医药》2012,33(10):29-31
目的:分析老年人(〉60岁)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患病情况,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对华泾镇社区2006位老年人进行统一体检和病史采集,收集研究对象的血尿酸、BMI、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及糖尿病、高血压的病史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9.5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组中肥胖的患病率为61.07%;高血糖的患病率为59.54%;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6.34%;高三酰甘油的患病率为35.11%;高胆固醇的患病率为8.65%,与非高尿酸血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随机双盲交叉安慰对照方法,评价了单用吉非罗齐(Gemfibrozil)与并用Lovastatin治疗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效果。 10例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伴有持续性重症(血浆甘油三酯>500mg/dl)和6例伴有中度(血浆甘油三酯250~500mg/dl)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第一期先单用吉非罗齐(600mg,每日2次)与安慰剂对比,第二期为吉非罗齐并用Lovastatin与单用吉非罗齐对比,Lovastatin的剂量为20mg,每日2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对某港口247例查体职工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高尿酸水平将247例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纽54例和血尿酸正常纽193例。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血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和空腹血糖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代谢综合征组分值与血尿酸水平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探讨合肥市高校体检人群血尿酸与某些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制定高尿酸血症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合肥市高校来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格检查的1287名成人,测定其血尿酸及其它代谢指标水平。结果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2.69%,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高尿酸血症及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1)。患高尿酸血症的女性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及尿酸高于未患者,男性年龄、BMI、收缩压、甘油三酯及尿酸高于未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女性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尿酸有相关性;男性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与尿酸有相关性(P<0.05)。结论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高尿酸血症,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尽早发现尿酸水平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血尿酸值(磷钼酸显色法)>7mg/dl 的高尿酸血症1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科114例高尿酸血症包括原发性59例(51.75%)及继发性55例(48.25%)。在原发性高尿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沿海欠发达城市2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日照市20岁人群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代谢综合征诊断采用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委员会成年治疗组(NCEP-ATP Ⅲ)的诊断标准.结果 日照市城市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总患病率为10.45%,其中男性为10.94%,女性为9.83%,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平均血压和血TG、TC、LDL-C水平明显增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高尿酸组患者合并高血压、高TG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组,而两组间合并超重/肥胖、低HDL-C血症和糖调节异常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照市城市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而且与代谢综合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选自江苏省1986年省直机关干部体检及本院干部病房中发现老年高尿酸血症者70例,其中男性≥60岁者36例,女性≥55岁者34例。同时在同一人群中随机选择与病例性别相同、民族相同、年龄相差小于5岁;经济状况、工作性质相仿的非高尿酸血症者男性72例、女性68例,按1∶2比例配对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一、检测项目及方法空腹抽血。血尿酸(uA)测定采用磷钨酸法(男性≥7mg/dl,女性≥6mg/dl 为高尿酸血症);血清胆固醇(TC)采  相似文献   

12.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将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根据甘油三酯(TG)水平分为两种临床亚型,即高甘油三脂血症(HTG)胰腺炎(血清TG水平>1000 mg/dl;TG水平为500~1000 mg/dl且血清呈乳糜状)、急性胰腺炎(AP)伴HTG(TG水平为150~500 mg/dl)。流行病学表明,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其残余物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严重的HTG则增加了胰腺炎的复发风险。因此,针对HTG-AP的早期与长期降TG治疗具有各自特殊性。本文就HTG-AP的研究及降脂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与高尿酸血症(H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已规范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160例,对研究对象进行年度体检,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人群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合并相关疾病的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舒张压(DBP)、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甘油三酯(TG)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且高尿酸血症组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相关,老年男性MS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应积极进行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14.
<正>代谢综合征(MS)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已逐渐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高尿酸血症(HUA)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MS的许多组分,如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及糖尿病密切相关,反映了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本文探讨非诺贝特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代谢综合征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选取太原市八家医院1973年1月~1987年12月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224例,以1∶1配对方式进行了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本市AMI的一些发病规律,并雏议相应的防治对策。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标准 1.AMI按WHO制定的标准(1)做出诊断。2.高血压分为四种情况:①舒张压>90mmHg;②舒张压≥95mmHg;③收缩压≥160mmHg;④血压≥160mmHg。3.血清胆固醇>220mg/dl者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康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4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9例,A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1次)、B组(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顿服1次)和C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1次,加血脂康1.2g 2/日餐后口服),随访1年,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肌苷(Cr)、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观察冠脉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1年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略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主要冠脉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34.69%、14.29%、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有胃肠道反应,但均无肝肾损伤及肌溶解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脂康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特点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观察老年离退休干部2052人,男1710人,女342人,年龄65-95岁,平均年龄74.57±6.43,检测体重指数(BMI)、静息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血糖(FPG)、血肌酐(Cr)、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用SPSS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16.5%,男16.7%,女15.2%,而非老年组发病率13.09%,男17.52%,女4.98%;老年人不同年龄组间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男女性别间具有统计学差异。高尿酸者与非高尿酸者代谢指标比较,除血糖外,BMI、收缩压、舒张压、TG、TC、HDL-C、LDL-C、SUA、纤维蛋白原、Cr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SUA与BMI、收缩压、舒张压、TG、纤维蛋白原、Cr呈正相关,(r=0.238、0.091、0.099、0.200、0.100、0.348,P值均小于0.001),与HDL-C、FPG呈负相关(r=-0.424,P<0.001、r=-0.162,P<0.05)。 结论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较高,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复方降脂灵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甘露聚糖是鹿芋的主要化学成分,笔者用魔芋甘露聚糖制成了复方魔芋片剂(降脂灵)并进行了疗效观察。36例高血脂者,血浆胆固醇水平从治疗前的214.8±29.9mg/dl 降到治疗后的156.4±22.3mg/dl,甘油三酯水平从339.1±361.8mg/dl 降到176.9±68.1mg/dl,β—脂蛋白从583.4±273.2mg/dl 降到391.6±75.1mg/dl(P<0.01,P<0.05),体重平均下降4.06kg.  相似文献   

19.
13脂类、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测定13.1血清总胆固醇(TC,totalcholesterol)13.1.1正常生理参考值酶法:3.1~5.7mmol/L(119.9~220.4mg/dl);醋酐硫酸单一试剂显色法:2.61~5.87mmol/L(101.0~227.0mg/dl)。有些单位已将其上限提高至7.76mmol/L(300mg/dl)。13.1.2临床意义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及阻塞性黄疸等。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正相关关系,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可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并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降低:长期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肝硬化、急性重型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的原则分为3组,一组为A组(阿托伐他汀 10 mg qd,n=20),一组为B组(阿托伐他汀 20 mg qd,n=20),另外一组为C组(阿托伐他汀 40 mg qd, n=20),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有改善(P<0.05),且C组>B组>A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程度与剂量呈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