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较大的负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癌痛及内脏痛等慢性疼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2X介导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Holton发现在刺激外周神经引起逆行性血管扩张时感觉末梢有三磷酸腺苷(ATP)释放,首次提示ATP参与感觉神经的信息传递。“嘌呤能神经”学说创立者英国科学家Burnstock于1996年提出,不同类型细胞释放的ATP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的嘌呤受体引发疼痛[1]。分子克隆技术显示ATP作用的P2X3受体选择性表达于与伤害性感受有关的小直径背根神经节(DRG)细胞[2];清醒鼠足底注射ATP等P2X受体激动剂引起急性伤害性反应(缩足反应)[3,4];用电离子透入法将ATP注入到健康志愿者的皮肤内引发痛反应[5]。这些实验结果均支持Burnstock提出的假设。嘌呤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DNP)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和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P2X4(P2X4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对照组,其余14只予以腹腔注射STZ(65 mg/kg)以诱导1型糖尿病(T1DM)神经痛模型,将12只造模成功的DNP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从造模后14 d开始予以2 Hz电针干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余组仅予相同固定,不作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热痛阈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Iba1和P2X4R蛋白的表达。结果 STZ注射14 d后模型组空腹血糖上升(P<0.01),热痛阈下降(P<0.01),说明DNP大鼠造模成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Iba1和P2X4R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ba1、P2X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 低频电针对DNP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和P2X4R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选用家猫 ,在红外热像仪监视下 ,选取针刺后皮层温度较高和较低部位的组织进行分析 ,用酶学方法测定Na+,K+ ATP酶活力 ,放射免疫方法 (RIA)测定P物质 (SP)含量。实验结果如下 :针刺后 ,皮层温度较高部位 (3 4.9± 1 .1 3℃ )的Na+,K+ ATP酶活力与皮层温度较低部位 (3 3 .3 8± 1 .0 3℃ )比较 ,有明显升高 (P <0 .0 1 ) ;皮层温度较高部位SP含量亦较温度低部位显著升高 (P <0 .0 2 )。结果提示 ,针刺后大脑皮层某些区域温度的高低可能与中枢Na+,K+ ATP酶活力增强有关 ,同时和中枢SP的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鼠微血管壁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杜元灏  翟娜 《中国针灸》2000,20(10):621-622
选用大鼠经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复制急性脑梗塞模型。采用酶组化法特异性的显示微血管壁ATP酶,观察其变化及针刺内关、水沟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MCAO后3,6,36小时缺血及梗塞区微血管壁上的ATP酶代谢严重障碍,酶大量脱失及耗竭,随着时间的延续,酶代谢逐渐改善。但活性较低,酶显示的微血管数目较少;而针刺组微血管壁上的ATP酶代谢较好,活性较高,酶显示的微血管数目较多。表明针刺可改善微血管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胞外ATP特异性P2X2受体的表达与肝郁脾虚证发生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胞外ATP的释放现象与肝郁脾虚证的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4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复合应激21 d,建立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P2X2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氟西汀组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复合应激的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的表达存在减少的趋势,其可能是诱导肝郁脾虚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胃动素及P物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90 2年发现第一个人类胃肠激素———促胰液素后 ,就开始了对胃肠激素的研究 ,迄今已知胃肠道除了分泌经典的胃肠激素外 ,还分泌以调节肽方式起作用的胃肠神经肽和生长因子 ,共有 10个族 ,6 0余种。近年来 ,有人发现针刺可以引起血浆中各种胃肠激素的变化[1-2 ] 。研究针刺对胃肠激素的调整作用 ,以探讨针灸作用的机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笔者现就近年来针刺对胃动素、P物质的影响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针刺对胃动素 (MTL)的影响MTL首次由JCBrown于 2 0世纪 6 0年代发现的 ,它是由 2 2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 ,其分泌细胞主…  相似文献   

8.
翟婷  华声瑜 《天津中医药》2017,34(4):280-284
二磷酸腺苷(ADP)是第1个已知的低分子血小板弱聚集诱导剂,ADP以较高的浓度储存在血小板致密颗粒中,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活化后,ADP从致密颗粒中释放出来,作为二次激动剂,通过作用于多种受体,可增强自身及其他诱导剂对血小板的诱导作用并有助于血栓的稳定化。ADP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ADP受体的表达、结合及其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对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ADP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因为具有较好的抗栓活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通过对血小板ADP受体的类型及重要的受体拮抗剂进行了综述,对该类药物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外侧区单胺类递质和ATP酶活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了解针对单纯性肥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枢神经核团推挽灌流和生化技术,观察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病胃肠实热型大鼠的肥胖指标以及下丘脑外侧区(LHA)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肥胖组LHA去肾上腺素(NA)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而5-羟色胺(5-HT)含量及ATP酶活性低于正常组,(P〈0.05,P〈0.01),针刺使肥胖大鼠减肥同时,使LHA中NA含量回降,5-H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TXB2和6—K—P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0例,观察其血浆TXB2和6-K-P的变化,并与正常人组对照。针刺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TXB2明显高于正常人,而6-K-P水平低于正常人。针刺后中风病人TXB2、T/6下降显著,而6-K-P升高明显。三者P〈0.01,表明有极显著差异。统计结果提示,针刺对TXB2和6-K-P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该作用正是针刺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癫痫与海马内κ,σ阿片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理论认为针剌可以治疗癫痫,它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抗癫痫因素而发挥作用;海马是与癫痫关系最密切的脑内结构之一,海马内的阿片肽系统对癫痫发作和抑制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活马内κσ阿片受体与针剌治疗癫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外周血中的P2X5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虚寒证、虚热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量表及专家诊断筛选出正常组、虚寒证组及虚热证组各20例,抽取室温(25℃)及低温(-4~5℃)下受试人员肘静脉血样5 m L,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P2X5受体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别比较3组受试人员室温和低温下P2X5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室温状态下,虚寒证、虚热证组P2X5受体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在低温状态下,与正常组比较,虚寒证组P2X5受体表达降低更明显(P0.01),且低于虚热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P2X5受体在两种温度下的表达均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中医证候在不同的外界环境温度下P2X5受体的表达情况不同。外界环境温度对同一证候人群的P2X5受体表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中,不同时段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揭示P2X3受体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6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NT)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分别在皮下注射GTN1h、2h、3h、4h、5h、6h后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对照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1h、2h、3h、4h、5h、6h后观察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三叉神经节均可见P2X3受体阳性细胞,且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皮下注射NTG后1h即可见P2X3受体阳性反应增强,3h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模型组各时间点P2X3受体阳性单位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3h、4h显著高与1h、2h、5h、6h(P〈0.05)。结论皮下注射GTN后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呈时限性增强,提示P2X3受体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草药石菖蒲粗提物SCP01及其纯化物SCP02(α-细辛脑)和迷迭香抽提物X0728对人肥大细胞的作用.方法: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记录人肥大细胞膜ATP激活的P2X7受体的电流.结果:40μg/mL SCP01抑制P2X7电流(27.6±2.0)%,而同样浓度的SCP02抑制(29.5±2.2)%(-100 mV电位下),笔者还比较了商业用α-细辛脑的效厘,42 μg/mL可抑制P2X7电流(52.2±2.0)%.相反,40 μg/mL X0728激活P2X7电流(28.6±2.8)%,所有这些作用都是电压依赖性的.结论:α-细辛脑对P2X7的抑制将阻滞胞内钙的增加,从而可以解释抑制神经元死亡的原因.而X0728刺激P2X7的药理学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microRNA-9对其下游靶点P2X7受体、炎性因子、血管紧张素II的影响,分析电针降压机制。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 SHR)作为高血压动物模型,将SHR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miR9抑制剂+电针组、电针组、模型组,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共5组,每组10只)。其中,miR9抑制剂+电针组在SHR室旁核内行双极插管植入术后注射microRNA-9抑制剂(每单侧100 nL/天),假手术组、电针组注射等剂量脑脊液。术后5天进行电针干预,穴取双侧太冲、曲池。在电针前和电针后3、7、10、14天测量收缩压,连续电针治疗2周后取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对各组大鼠下丘脑microRNA-9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利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各组大鼠P2X7受体的mRNA和蛋白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神阙"穴对骶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膀胱组织乙酰胆碱(Ach)、三磷酸腺苷(ATP)及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2、嘌呤能受体P2X3的影响,探讨艾灸促进逼尿肌收缩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制备组(n=45)和假手术组(n=15),模型制备组采用改良的Ha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抗脑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常用的抗衰老穴位分为督穴组和体穴组,观察不同组穴对衰老大鼠模型脑组织NO、NOS含量及Ca2+ - Mg2+ -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D -gal致大鼠衰老后,脑组织中NO、NOS的含量明显升高,督穴组、体穴组均有延缓其含量升高的作用,且督穴组较体穴组作用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脑细胞膜Ca2+- Mg2+ - ATPase活性明显降低,各针刺组均有延缓其活性降低的作用,督穴组、体穴组之间比较,督穴组脑细胞膜Ca2+ - Mg2+ - ATPase活性明显高于体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通过提高Ca2+ - Mg2+ - ATPase活性,稳定NOS浓度,从而平衡NO含量,充分发挥NO生理机能,而发挥抗脑衰老的作用,同时督穴组抗脑老化作用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以代谢综合征为主,包含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脂肪肝等的代谢性疾病,因其发病机制不明,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日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一种胆汁酸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FXR通过系列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b1对ATP诱导大鼠海马脑片毒性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离体海马脑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人参皂甙Rb1对照组、ATP损伤组、人参皂甙Rb1(20μmol/L、40μmol/L、60μmol/L)组、亮蓝G(BBG)组、亮蓝G+人参皂甙Rb1组、2'-3'-O-(4-苯甲酰-苯甲酰)腺苷三磷酸三乙烷胺盐(Bz ATP)组和Bz ATP+人参皂甙Rb1组。测定脑片孵育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Western blot测定海马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1/2)蛋白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b1(40μmol/L、60μmol/L)组可明显降低ATP诱导的LDH释放,人参皂甙Rb1(60μmol/L)亦降低海马p-JNK1/2以及CA1区和齿状回n NOS的表达,人参皂甙Rb1(60μmol/L)对由P2X7受体激动剂Bz ATP诱导的LDH释放和n NOS、p-JNK1/2表达亦有明显抑制作用。P2X7受体抑制剂亮蓝G可明显减低ATP诱导的LDH释放,但BBG联合应用人参皂甙Rb1(60μmol/L)并未增强人参皂甙Rb1的保护作用。结论:人参皂甙Rb1可明显抑制ATP诱导的大鼠海马脑片毒性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2X7受体,进而减少nNOS和p-JNK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