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临床体会。方法132例择期行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全麻(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压变化、心率变化、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A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及术中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大于B组。B组的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麻醉药用量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分别记录围手术期血压、心率、全麻用药量、术毕至苏醒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压、心率、麻醉用药量、术毕至苏醒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有效、安全地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高血压病人开胸手术中应用的利弊。方法 将60例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ASA分组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用全麻,观察两组手术期间循环功能和ECG的变化及全麻用药量和苏醒延迟的发生率。结果 A组病人术中循环功能较稳定,心肌缺血有所改善,全麻用药量较小,无苏醒延迟发生。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更安全,能降低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缺血,并可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任绍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12-1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麻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6例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气管插管单一全麻,B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并对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在手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较A组有明显提前,并且B组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轻、麻醉效果好、药物用量小、术后苏醒快,是临床老年患者腹部手术麻醉方式最有效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单纯全麻组.分别观察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全麻用药量.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期各时段HR、MAP变化A组均较B组小且平稳.A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较单纯应用全身麻醉,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循环呼吸功能平稳,术毕苏醒拔管早,且便于术后镇痛,是此类手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给予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全麻诱导前给予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B组单纯使用全麻.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麻醉药物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全麻开始至全麻清醒,A组时间少于B组,拔除气管套管后患者躁动、疼痛发生1组少于B组.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联合麻醉较单纯全麻术中循环的波动范围小,麻醉使用药物用药量减少,术后患者迅速苏醒,更早拔除气管插管,在术后镇痛时间长,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的循环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单纯硬膜外阻滞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药用量,于麻醉前(T1)、插管后(T2)、切皮时(T3)、进腹探查(T4)、手术操作(T5)、关腹时(T6)、拔管后即刻(T7)(硬膜外阻滞组为手术结束时)共7个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和内皮素的浓度.结果 (1)麻醉前3组间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插管后MAP、HR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A组大于C组,A、B组于T4、T5时MAP、HR显著升高(P<0.05),T7时达高峰,而同时点C组MAP、HR无明显波动.(2)3组术中血清皮质醇和血浆内皮素浓度均升高,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3)C组全麻药用量小于A组,硬膜外用药量小于B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法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时,应激反应小且循环稳定,是一种适宜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60例择其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分别实施吸入麻醉、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麻醉的恢复情况。结果 C组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B组,躁动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的麻醉质量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A,20例)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B,20例),观察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时、切皮时、手术期间和拔管时MAP和HR的差别,记录麻醉期间维持用药量及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在各观察时段MAP和HR方面相比,B组对各种刺激反应较为明显,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用药量B组>A组。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比较看,A组明显快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胸椎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麻醉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胸椎硬膜外阻滞,B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麻醉前、术中、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用药量及术毕至清醒的各项指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心率、血压更为稳定,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小,拔管时间早,患者苏醒快。结论全麻复合胸椎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的麻醉药用量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结果B组较A组全麻用药量少,血液动力学更稳定,苏醒速度更快。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是目前腹腔镜胆囊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方式为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对比分析2组的麻醉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全麻药物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围麻期间MAP及HR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恢复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腹部手术可维持手术循环状况的稳定性,并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患者的麻醉苏醒质量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B组给予单纯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平均为(9.7±3.1)min,疼痛VAS评分平均为(4.9±1.5)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8.4±2.3)分,而B组术后苏醒时间、疼痛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1.2±2.5)min、(6.5±2.7)分、(6.4±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B组为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我院近几年所收治的58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麻),同时在术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HR)、动脉压(MAP)、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以及拔管的时间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期HR、MAP值在拔管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全麻用药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完全清醒拔以及出气管导管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由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具有平稳的麻醉效果而在食管癌手术中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尤其是适用于老年患者。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比较两组子宫松弛度、麻醉用药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子宫松弛度优于对照组;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麻醉期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比对照组低且平稳。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子宫松弛度好、全麻用药量少、手术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单纯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需要较深的麻醉才能达到手术要求,应用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或吸入较高纯度的麻醉气体,往往造成术后苏醒延误。笔者应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全麻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且麻醉平稳,术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ASAI~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复合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置管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全麻组按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两组的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种类和方法相同.连续监测,比较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HR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异丙酚的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复合组在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SBP、DBP和HR的变化接近于麻醉前,全麻组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明显高于麻醉前,复合组的SBP、DBP和HR与全麻组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的用量显著减少,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对血压、HR影响小,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麻醉用药量,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术后躁动少,术后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食道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食道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20例,全凭静脉复合麻醉。B组(复合组)20例,静脉全身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结果B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少于A组,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情况、术后肺部并发症、留院时间均优于A组。结论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食道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比较优越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