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45 例经病原学及临床明确诊断的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结果:二者水平在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恢复期接近对照组(P> 0.05)。结论:这两种炎性细胞因子在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产生的早期抗体效价水平相平行,对研究其发病机理及提供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在其发病及肺外损害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两组,20例为轻型支原体肺炎,20例为重症支原体肺炎.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患儿急性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在发病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症支原体肺炎高于轻型支原体肺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原体肺炎病变越严重,急性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越高.因此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可作为监测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观察小儿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四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肺炎急性期四种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结论:甸子参与了小儿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肺炎支原体DNA(MP-DNA)水平变化对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科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6、IL-8及MP-DNA水平,并探讨对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8和MP-DNA水平均明显高与对照组儿童(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8和MP-DNA水平均明显低与同组患儿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IL-8与MP-DNA水平在任意两者之间均存在高度相关。结论血清IL-6、IL-8及MP-DNA水平能准确评估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和发展,其检测结果对诊断、治疗及预后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毛国庆  冯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25-442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lg)在支原体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IgG、IgA、IgM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IL-23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23水平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和急性期相比,患儿血清中IL-23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IgG、IgM、IgA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对照组,P<0.05,急性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损伤在儿童MP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IL-23和Ig参与MPP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ntcrlc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癫痫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3组,第一组戊四氮致病组(实验组),第二组生理盐水组,第三组正常对照组;然后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大鼠的脑脊液中IL—1β、IL—6的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第二、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IL—1β、IL—6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及总IgE水平的测定,以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和总Ig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支气管哮喘组又较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癫痫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初诊的原发性癫痫患儿4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中IL-1β、IL-2、IL-6和TNF-α的水平,并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8例健康儿童相对照。结果癫痫组患儿血清中IL-1β、IL-2、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结论癫痫是一个免疫相关性疾病,癫痫患儿存在着免疫失衡,细胞因子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霞  梁敏坚  罗敏琪  陈忠城 《广东医学》2002,23(11):1157-115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均<0.01),且患病期其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和P<0.01),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IL-2和IL-6瓣高低与其性别、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家族史有关(P均<0.01),但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患病期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我国0~5岁婴幼儿主要死亡原因,其免疫机理十分复杂,国内外关于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参与支气管肺炎发病的报道很多,但白细胞介素-12(IL-12)、IL-5及总免疫球蛋白E(IgE)在该病中的变化报道较少.为探讨3种介质在支气管肺炎中的发病机制,于2002年10月~2004年12月行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血清IL-4和总IgE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总IgE水平的测定,以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和总Ig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支气管哮喘组又较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余咏文  张强英  李呜 《海南医学》2003,14(10):29-30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26例急性期和18例缓解期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紫癜性肾炎患儿急性或血清白细胞介素6、8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8有助于监测紫癜性肾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8例ICVD患者血清IL-8和IL-6含量.结果 ICVD组发病初血清IL-8、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CVD患者发病1周内血清IL-8、IL-6浓度明显高于发病1周后(P<0.01);而且大面积脑梗塞者较小面积脑梗塞者高(P<0.01).结论脑缺血损伤引起IL-8、IL-6的表达,而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则与脑缺血的缺血面积大小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炎性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 8例ICVD患者血清IL -8和IL -6含量。结果 ICVD组发病初血清IL -8、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CVD患者发病 1周内血清IL -8、IL -6浓度明显高于发病 1周后 (P <0 .0 1) ;而且大面积脑梗塞者较小面积脑梗塞者高 (P <0 .0 1)。结论 脑缺血损伤引起IL -8、IL -6的表达 ,而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则与脑缺血的缺血面积大小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马京琪  诸小侬 《北京医学》1996,18(4):221-221
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血清及唾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发病期间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比健康儿童明显升高,而血清及唾液中免疫球蛋白IgG4与健康儿童相比明显降低,提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存在着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小儿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病例来自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3月期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小儿肺炎和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各30例,分为肺炎组和哮喘急性发作组,以及同期入托、入学体检的健康小儿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肺炎及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的IL-18、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肺炎患儿血清IL-18为(489±93)pg/L,较对照组升高;IL-12为(385±256)pg/L,较对照组升高;IL-4为(5.1±2.4)pg/L,较对照组降低;IFN-γ为(8.1±5.4)pg/L,较对照组升高.而哮喘急性发作患儿IL-18为(390±99)pg/L,较对照组升高;IL-12为(206±80)pg/L,较对照组降低;IL-4为(17.8±6.9)pg/L,较对照组升高;IFN-γ为(2.0±0.8)pg/L,较对照组下降.[结论]IL-18、IL-12参与了小儿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IL-18可能在Th0细胞向T1、Th2细胞分化中起双向调节作用,在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取33例HSP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根据Thoma's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培养诱导DC细胞,检测DC分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结果 HSP患儿外周血DC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7.655,P<0.01).结论 DC可能通过诱导辅助性T细胞1/2分化在小儿HS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系通过DC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探索其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在检测后,研究组患儿在急性期的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的IL-6、TNF-α水平(P<0.05);研究组患儿中重症患儿的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儿的IL-6、TNF-α水平(P<0.05)。结论:IL-6、TNF-α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水平高低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付坚 《广西医学》2004,26(3):330-331
目的 检测细胞因子网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 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 2 1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3(IL 3)、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干扰素γ(INF 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再障患者外周血IL 1 2、INF γINF α水平升高 ,而IL 3水平降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对再障患者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群体的免疫状态 ,对阐明其发病机制、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25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 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5)。结论 三种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扁桃体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